气象观测是如何进行的,需要观测员每天进行人工观测吗?2024年的气候年景怎么样?公众如何获取气象预警信号和停课通知?日前,市气象局参与“潮州政风行风热线”节目直播,搭建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广泛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在气象安全监管等方面的疑难,推进我市气象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更加扎实、有效开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气象局工作人员分析观测数据(资料图片)。

群众提问:我们的气象观测是如何进行的,需要观测员每天进行人工观测吗?他们到哪里观测?

市气象局回复:抬头望天、观云测风、到观测场人工读数,确实是过去观测员每天必做的事情,但随着科技进步,我国已经在2020年4月实现了气象观测全面自动化。也就是说,现在的气象观测,主要靠雷达、卫星和各种各样的自动化气象观测设备完成,这些观测数据会自动传回气象局,用于后续分析预报。

目前潮州有两个国家基本气象站,分别在市区红山和饶平冬瓜山,同时在各乡镇还有68个区域观测站点作为补充,形成我市地面观测网络。此外,为了满足各行各业的服务需求,近年来市气象局还陆续建成了水稻、茶叶小气候观测站3个,高速公路交通气象站1个,海岛、码头观测站5个,另外还有回南天、生物舒适度、生态环境、土壤水分等类型的气象观测项目。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气象局还准备建设3部X波段相控阵雷达,填补我市雷达监测空白;新建64个区域观测站点,进一步加密我市气象观测精度,为提升预报预警服务能力打下更坚实的基础,为潮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气象支撑。

群众提问:2023年,给人感觉高温日数和影响台风多,那么今年还会如此么?2024年的气候年景怎么样?

市气象局回复:2023年,我市天气气候特征总体表现为:“阶段性高温天气突出;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持续时间长;初台晚,台风多,影响大”。

根据目前的资料分析,预计2024年我市气候年景总体较差,暴雨、台风、高温、干旱灾害突出,气象灾害可能表现为:“前涝后旱,局地气象干旱和洪涝灾害重,高温热害强,台风影响大,阶段性、局地性气象灾害明显”。具体来说,2024年年平均气温预计是22.8~23℃,较常年偏高0.2~0.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500~1600毫米,较常年偏少1成左右。汛期内我市暴雨日数正常略偏多,可能出现大暴雨以上的极端强降水,登陆或严重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有2~3个,有强台风影响的可能,要注意防范强台风可能引发较严重的局地洪涝灾害和地质灾害。

在面对暴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时,大家比较关心的便是停工停课的问题。记者了解到,目前气象因素导致的停课主要是以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广东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均明确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黄色、橙色、红色预警信号和暴雨红色预警信号为停课信号。大家通过电视、广播、12121气象电话、“潮州天气”新媒体(抖音、微博、微信)、缤纷微天气小程序、停课铃APP等渠道都可以快速获取预报预警信息,今年市气象局还上线了潮州台风网,方便大家实时了解台风对潮州的影响。除了上述途径外,学生和家长也可以多关注教育部门官方网站等。

群众提问:这几年经常看到气象部门开展人工增雨的消息,为什么这么频繁呢?

市气象局回复:近几年潮州确实出现降水偏少的情况。从2019年至今,我市降水连续偏少,尤其是2020、2021年这2年,降水比常年偏少了将近三成。为了缓解干旱、增加水库蓄水、保障农业用水、降低森林火险等级、改善生态环境,2020-2023年我们一共开展了人工增雨作业131次,发射增雨火箭弹287枚,增雨量达1.1亿吨。

什么是人工增雨?据介绍,人工增雨是利用飞机、火箭、高炮等工具,把碘化银、干冰、液氮等催化物质运载到空中可能下雨或者正在下雨的云层内播撒,促使水汽快速凝结增长形成降水,使降水量增加。通俗一点讲,就是在云里播撒催化剂,让它快速变成水珠,形成降水。“人工增雨需要满足特定的天气条件才能开展,不是我们想增雨就一定能增雨,像大晴天肯定是没办法实施作业的。”市气象局有关工作人员向记者科普,我们也发现网络上有很多“人工降雨”的说法,其实这是不对的,科学的说法就是“人工增雨”。

据了解,目前我市人工增雨作业主要采用含碘化银(AgI)的火箭弹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作业效率比较高。当碘化银火箭弹发射到云中燃烧时,瞬时气化为分子态,成核率很高,因此很少的用量就可达到增雨的催化效果。当前人工影响天气使用的火箭弹每枚含AgI为10.8克,用量是非常小的。而且碘化银不溶于水,见光易分解,不会长时间漂浮在空中。国内外的检测表明,即使在长期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区域,水中的银离子仍远低于生活饮用水国家卫生标准。因此,人工增雨作业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的,也不会对农作物造成影响。

气象局不仅为市民提供准确的天气预报,更是城市安全的重要保障。接下来,市气象局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理念,切实提升“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拓展气象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和沟通的渠道,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加强气象部门政风行风建设,树立我市气象系统的行业良好形象,实实在在为人民群众服务,为建设和谐潮州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