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军队中有一支被誉为“王牌部队”的廓尔喀联队,他们以悍勇和廓尔喀弯刀闻名。

在历次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备受印度高官青睐。

鲜有人知的是,这支部队选拔标准极高,仅接收17至22岁的廓尔喀人,并通过严格的身体和文化测试。

进入队伍后,士兵享有8500美元的年薪。

这里也成为廓尔喀人的向往。

在装备和物资供给充足的情况下,他们的战斗力和忠诚度远超其他部队,在印度独立后的关键战役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支部队有一个关键性的武器,名叫狗腿刀。

其实,他就是尼泊尔军刀。

尼泊尔军刀是世界上最符合力学原理的反曲刀,既是尼泊尔的国刀又是廓尔喀士兵的荣誉象征。

其刀身向前弯曲,刀柄连接处有一个V型凹槽,用于引导鲜血,避免污染刀柄。

1814年,英国在与廓尔喀士兵的战斗中见识了尼泊尔军刀的威力,廓尔喀士兵以1比13以上的劣势对抗英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留下了永久的阴影。

虽然它可能不是世界上最锋利的军刀,但在廓尔喀士兵手中,却成为了最令敌人胆寒的武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武器虽然不起眼,却是铭记勇士一生的武器,如同一位沉默的见证者,凝视着主人在沙场上的光荣与牺牲。

当一位勇者在战场上倒下,战友们会小心翼翼地将他的狗腿刀取下,仿佛这柄刀就是他生命的延续,是他勇敢灵魂的象征。

他并不孤独,而是廓尔喀人的一部分,继续守护着他们的家园。

代代相传,廓尔喀人与他们的狗腿刀,站在了抵御入侵者的第一线。

即便如此,这支印军引以为傲的王牌,在解放军的面前也曾黯然失色,这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62年,喜马拉雅山脉边上,印度第7旅遭遇中国军队强大打击,节节败退。

面对命运的考验,旅长达尔维准将必须做出艰难决定:调动廓尔喀联队第一营,冒险死守章多要地。

紧急调兵令下,廓尔喀第一营迅速奔赴前线。

士兵们备战,狗腿刀闪亮出鞘。

血液沸腾,迎接殊死试炼。

在漆黑的山路上,王牌之师奔向命运的终点。

印军旅长欣慰地目送着精锐部队远去,相信他们一旦展开攻势,敌人必将倒下。

然而,他没料到面对的是解放军157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7团是我军历史上的一支重要部队,曾是抗战时期的主力团,前身是新四军第4师水东独立团。

他们在敌后战场活跃,多次给日伪军以重大打击,参与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重要战役,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

在对印自卫还击战前,157团进行了整体加强,补充了一批精英骨干,提升了战斗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我军第157团第1营在密林中穿越,首先攻占4300高地,随后猛攻章多,歼灭印军,封闭桑采山口。

由于地形险要,山顶积雪,山腰有杜鹃林,山脚有松杉林,通行困难。

官兵衣服被树枝挂烂,鞋帽被挂掉,受伤颇重。

最终,经过12小时的艰苦攀登后,部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目标阵地就在三百米外,廓尔喀士兵仍无知无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发前,上级就命令157团团长李德荣率部迅速穿插至印军第7旅大本营章多,剿灭敌首,为围歼敌军创造条件。

所以,李德荣调集该团最精锐的5个连组成前锋部队执行任务。

抵达章多后,印军毫无防备。

然而,C连防守的西侧高地成为最大阻碍。

尽管知道难度,但必须攻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凌晨6点左右,战斗打响。2连正面突击,1连佯攻左翼,3连右翼迂回堵住敌人退路,8连预备队待命支援。

机炮连火力打击压制印军,2连战士突破敌前沿阵地。

印军C连连长盖比尔率廓尔喀士兵白刃冲锋,喊着“无畏的廓尔喀人,必胜!”与我军激战。

他们还在做着一对一、刀对刀的美梦。

然而,在我军火力的压制下,这种战术注定了徒劳。

面对印军的挑衅,我军冲锋枪的扫射迅速剿灭了他们的精锐。

他们曾以为我军会采用同样的战术,但却被迎面而来的弹雨打得措手不及。

即使子弹耗尽,我军战士也毫不畏惧,与残余的印军展开了白刃格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解放军以56式三棱刺刀迎战廓尔喀的狗腿刀,展开搏斗。

在寒风飞雪中,两军近身厮杀,刀光剑影,激烈异常。

不久后,三棱刺刀迅速占据上风,轻巧灵活的刀锋配合厚实的大衣,使印军无从招架。

如毒蛇般的刺刀精准无比,寻找着敌人致命弱点,最终压制了狗腿刀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残酷的战场上,印度士兵节节败退,我军战士却如同练兵般稳健。

他们轻松地以精准的刺刀技巧将敌人一一击倒。

157团的战士展现出了老练和勇敢,令印军感到畏惧。

藏族战士的咆哮声响彻战场,他手持三棱刺刀,勇敢地冲入印军队伍中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军老157团在恶劣的风雪中击败了印军廓尔喀第一营,夺取了关键的4300高地。

控制了该战略要地后,印军在章多地区被我军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