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对军方发表讲话 )

菲总统最新言论

菲总统马科斯当地时间23日对军方公开发表讲话,宣称菲律宾“没有煽动战争”,他同时称赞菲军人在17日与中国海警对峙中表现“英勇”,怂恿他们“继续履行职责”。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似乎开启了自己的“鼓舞士气”模式。在一个隆重的场合下,他对着军方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赞扬本国军人们在南海与中国海警的一次“小遭遇”中展现出来的所谓“英勇”。不过,如果您略微了解一下背景,就会发现这个情节比电视剧《战争与和平》还要复杂。

17日那天,菲律宾有些“手贱”,在没有和中国打个招呼的情况下,偷偷派出了一艘运补船和两艘充气艇,直接闯入了中国南沙群岛仁爱礁的邻近海域。目的很简单——给在那非法“坐着不起”的军舰送去生活物资(当然,如果你信的话)。很快,菲律宾的这一行动就引起了中国海警的注意,他们依法对菲方船只进行了警告、拦戻、登临检查和强制驱离等一系列专业且规范的处置。

而按照菲律宾媒体的报道,这场“英勇”的对峙中大约有80名菲律宾军人参与,其中几人还受了伤。听着是不是挺让人心疼?但别急,事情还有后续。马科斯站在菲武装部队西部军区司令部,一边倒打一耙,一边声称菲方在执行任务时从不诉诸暴力,“我们没有煽动战争——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一个菲律宾人提供和平与繁荣的生活。”嗯,听着挺有领袖风范的,只是,这样的言论真的能站得住脚吗?

但愿菲方的军人们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英勇”和“智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在错误的指导下误入歧途,最终伤及自身和地区的和平稳定。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这场对峙的背后,看看隐藏在政治言辞背后的真实意图与后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菲总统言论三大意图

马科斯总统的讲话,看似是在为菲律宾军方的行为正名,实则暗藏玄机。首先,通过对比事件的实际情况和马科斯的讲话内容,我们不难发现,菲律宾政府似乎在尝试在国际社会中塑造一个“大国欺小”的受害者形象。这不仅是通过事件的现场视频、照片,甚至编造故事来展示其悲情形象,而且还通过意图在联合国申请扩展南海大陆架,试图为其在南海的非法主张收集所谓的“法理支持”

紧接着,马科斯的表态还透露出一种想要“鱼与熊掌兼得”的贪心。一旦非法进入行动成功,他们可以在国内大肆宣传,树立起一副“反制中国成功”的英雄形象,从而提振民族士气。而当这些行为遭到中国方面的有效拦阻时,菲律宾政府马上转换角色,开始在国际舞台上扮演受害者,以博取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支持。

不过,这种手法并不高明。国际关系的真相远比一张照片、一个视频或者一段演说复杂得多。菲律宾政府所采取的行动,不仅仅是在南海制造事端,更是在国际法和地区稳定性之间游走,试图以小见大,但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损害了菲律宾自身的长远利益。

在此情形下,菲律宾政府的表态,不禁让人联想到那句老话:“哭穷卖惨,试图赚取同情票”。可在如今信息发达、事实易查的时代,这种策略能走多远,确实值得深思。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看到,菲律宾作为美国在地缘政治中的“棋子”,这一角色如何让它身处微妙且可能不利于自身长远发展的局势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勒研究所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

美专家说出真相,并为其某出路

在这场南海大戏中,菲律宾扮演着一个令人悲哀的角色——被美国当作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美籍专家里特的直言不讳恰如其分地剖析了菲律宾当前的尴尬地位:一块被国际霸权利用的棋子,而非真正的伙伴。此番言论,无疑是对菲律宾外交政策的一记重锤。

究其原因,菲律宾在美国眼中的价值,远远胜过了它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利益。自19世纪末以来,菲律宾就被视为通往中国的跳板——一个战略要地,可为美国的太平洋军事布局服务。而到了今天,“菲律宾工具论”似乎已经成为了美国对菲外交的一贯看法,尤其是在“印太战略”的框架下,菲律宾的角色愈发明显。

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施行全政府战略,试图通过建立“华盛顿-东京-马尼拉轴心”,以菲律宾为棋子,在南海等重要地区进行地缘政治博弈。这不仅仅意味着菲律宾在美国遏制中国战略中的角色越发重要,也说明了菲律宾可能因此而陷入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国际局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席勒研究所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新闻发布会)

不过,美国为菲律宾所做的“承诺”,往往只是空头支票。据报道,尽管美国政府承诺给予菲律宾10亿美元的投资,但这需要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来实现,可见其并不切实际。与此同时,菲律宾和中国双边贸易额的下滑,更是直接影响了菲律宾人民的集体利益。

美国的这种策略,不仅没有为菲律宾带来实质性的好处,反而将其推向了地区稳定的反面——与亚洲其他国家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局面的方向背道而驰。在这一过程中,菲律宾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挑战,包括如何应对在南海的冲突、如何维护与邻国特别是中国的良好关系,以及如何在美国的战略布局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作为美国在遏制中国战略中的一枚棋子,菲律宾的角色似乎越来越明确,但这种被动局面并非没有出路。要想摆脱“棋子”身份,回归亚洲地区合作与和平发展的轨道,菲律宾政府需要深思熟虑,做出智慧的决策。

首先,面对美国的利用,菲律宾应当保持一定的战略自主,不被任何一方牵着鼻子走。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成为大国博弈中的牺牲品并不会给国家带来长远的利益,反而可能陷入更加复杂的外交困境。菲律宾应当通过平衡外交,巧妙地处理与各大国家的关系,尤其是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和国际声誉。

其次,中菲之间应增强沟通与合作。历史上两国有着深厚的友好基础,无论是经贸合作、人文交流还是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相互支持,都证明了合作共赢是两国关系的正确选择。面对南海等具体争议,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对话协商寻找解决之道,而不是借助外部力量激化矛盾。

再者,菲律宾也需警惕美国的双重标准和意图。美国政府虽然口头上承诺支持菲律宾,但实际上更多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如将菲律宾视为遏制中国崛起的工具或是在地缘政治上的棋子。菲律宾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真正关心一个国家的发展与福祉,不可能随意将其推向危险的边缘。

最后,回归到亚洲合作的大框架中,意味着菲律宾需要放眼未来,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强与东盟各国以及其他亚夑国家的合作。通过共同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经济的共同繁荣,菲律宾将能够在亚洲乃至世界舞台上发挥更积极、更建设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