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事关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藏粮于地的重要举措。根据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然而,在黑龙江省依安县新屯乡丰产村,钱花了,高标准农田的配套设施也建了,但是却成了烂尾工程。这是怎么回事?

投资千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设施

新建机井因未通电成“摆设”

2021年,依安县启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资2449.2万元,计划建设新打机电井、修建晒场、道路、输电工程等,工期一年,预计2022年9月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距离规划的项目完工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年多,项目本应完成,但村民发现,新建的机井虽然已经打好,旁边的输电线路也架了起来。但因未通电,全村23眼机井均处于闲置状态,无法使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丰产村总共15000多亩地,12000亩是旱田地,灌溉决定着一年收成。当地经常干旱,村民家家都有水罐,需要时从隔壁村以前打的抗旱井拉水浇地。2023年丰产村遭遇严重的春旱,眼看着地头新修的井不能用,大家只好又用起了水罐。

不通电,机井就用不了,建好的设施成了摆设,问题究竟卡在哪里了呢?

相关部门各执一词

千万元专项投资成了“糊涂账”

为了解决问题,乡政府也曾找电业部门沟通。电业部门表示,项目缺少高压计量器,没有高压计量器就不能接电

高压计量是指电业部门供电时,在高压线路一侧安装电表等计量装置。采用高压计量,可以提高计量的准确性和安全性。安装高压计量器,一台大约两万多元。相比总投入2400多万元,就因为安装高压计量器的几万元让机井闲置,听起来让人难以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负责项目建设和监管的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中心负责人表示,项目在前期规划设计时,设计单位设计使用的是低压计量器,项目建设预算中并未包含高压计量器的采购费用。因此他们无法额外采购,便一直拖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又联系了电业部门,负责人表示,丰产村机井不通电,并不是因为没有安装高压计量器,是因为当地没有申请供电。根据电业部门服务流程,用户首先要提出供电申请,之后由电业部门制定供电方案,组织电力工程施工,最后装表、送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业部门负责人表示,由于建设单位没有提出供电申请,相关供电政策明确规定,没有提出申请、对工程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没有审查验收、无法保障的,不予接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否认了电业部门的说法。

  • 记者:你们当时有没有报备?
  • 黑龙江省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副主任 郭立冬:有报备,当初这个项目最开始施工的时候,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找到电业局主管领导,是经过他们允许后才开工建设的。

直到采访结束,依安县农业开发服务中心也没能提供相关的申请材料。而电业部门负责人说,尽管没有收到供电申请,他们也曾经和村里以及开发办联系,以解决通电的事,但均询问未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家财政的钱投入了,工程建起来了,但农民能否真正用得上,却无人问津。长达一年多的时间,当地没有任何相关部门来真正解决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成了烂尾工程

项目至今未完成竣工验收

不仅机井成了烂尾工程,记者调查发现,农田的其他配套项目也存在问题。

根据公示牌,除了机井,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内容还有冲刷沟治理、建筑物(指连接耕地和道路的过水涵洞)、晒场、水泥路和砂石路。记者一路观察,仅从外观看,涵洞的质量就让人感到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处过水涵洞,桥面上全是泥土,看不到任何水泥路面,侧面的护坡上,虽然有水泥,但用脚踩踏,水泥直接脱落。

当地农业开发服务中心负责人指出,由于项目未进行竣工验收,这些涵洞、道路、晒场、冲刷沟治理的最终质量尚待检测。根据规定,项目应在完工半年内完成验收,但直到记者采访时,依安县的初步验收工作也没有进行。

负责人解释说,当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个总项目,由五家公司在四个村同时施工,分成12个标段。截至记者采访时,还有两个标段由于工程量大、工程人手紧张等原因,至今未竣工,所以整个项目延迟到现在还未验收。

除了机井等设备成了烂尾,一些已经建成的设施因缺乏维护,也出现了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施工设计,井房中还有水泵、电表箱等配套设备,但有的井,现在只剩空荡荡的井管。由于一直没有使用,很多设备已经损坏或者丢失。

记者采访结束后,当地制定了整改措施。针对机电井不通电问题,当地将27眼机电井全部进行送电入网,现在已经达到使用状态。对于其他的一些施工质量等问题目前也已进行了整改。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是小事,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抓好各项工作,我们才能有更多农田变良田,打出更多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