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林场双振兴。本报记者 苏强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力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持续叫响“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断丰富旅游新场景、新体验。本报记者 苏强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加强科技推广应用,积极促进智能化、绿色化互促共融。

□本报记者 贾红路

夏日的伊春,青山含黛,绿水如眸,宛如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处处展现着生态之美、和谐之韵。

近年来,伊春市围绕答好新时代新征程“林区三问”新答卷,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提速新兴产业发展,努力在培育绿色生产力上先行示范,以“新”求“质”,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走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以生态之美谋求发展之变的新路径。

“四库”联动 绿水青山好颜值转化为好价值

聚焦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伊春市牢固树立增绿就是增优势、护林就是护财富理念,深入做好“保、育、治、转”文章,坚决守护好小兴安岭原生态风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52万平方公里,接近市域总面积的一半,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区23个、67万公顷。2023年,伊春市被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在全省率先打造践行“大食物观”先行地,布局发力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伊春市发挥中国刺五加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桦树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森林猪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作用,推动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上下游相协同的绿色食品技术创新体系。

一罐230毫升的桦树汁,在网上售价20余元,价格不低,却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何?

“我们的桦树汁产品全部源自于小兴安岭的白桦树林,每年仅有15天的采集期,在加工过程中采取了严格的锁鲜技术,是原生态、纯绿色的高端饮品。打开一瓶桦树汁就像开启了一段与大森林的对话。”伊春嘉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2023年,“伊春森林大厨房”哈尔滨体验店开业运营,推出“伊春时令森林宴”,伊春蓝莓、红松子、桦树汁等“九珍十八品”森林食品走上全国百姓餐桌。

目前,伊春市有20家企业获省“黑土优品”农业品牌标识使用授权,入选2023年度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荣获“森林生态食品之都”称号。全市建成有浆果、坚果、山野菜、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基地180个,开发出松仁坚果油、蓝莓汁、桦树汁、木耳茸饮、速冻山野菜等800多种产品,“伊春蓝莓”入选黑龙江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品牌价值达16.5亿元,17家企业、25款产品入选“九珍十八品”名录。

因地制宜 推动要素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聚集

在今年5月23日第三届伊春生态日系列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伊春森工集团正式签约获得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10%股权。据悉,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中国参与全球碳市场的国家级窗口平台,此次入股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后,双方将强化伊春生态资源的经济转化,推动产业实现多元化、创新性发展。

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进“资源—资产—资本—财富”转化。伊春市建立和完善生态产品核心资源项目库,涵盖生态旅游、森林食品、北药种植等领域77个项目,总投资980.4亿元,累计开工36个,完成投资34.7亿元。全市森林资源特许经营权转让项目贷款到位资金17亿元。

2023年12月31日,伊春五星抽水蓄能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是国家“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也是伊春市历史上首个超百亿元的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电站装机容量1800兆瓦,设计年发电量16.81亿千瓦时,将提升我省电网的调峰、填谷及新能源消纳和外送能力。以五星抽水蓄能电站、铁力年丰风电等项目为牵动,伊春市扎实推进风光火储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加快建设绿色能源体系。

加强生物科技在育种、医药等领域推广应用,伊春市强化与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发挥人才、技术和资源等优势,积极促进智能化、绿色化互促共融。

重点支持建龙西钢等龙头企业牵头实施具有重大突破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科技成果应用。2023年以来,共转化科技成果26项,投入资金6.9亿元,带动新增营业收入17.7亿元,推动创新链带动产业链融合发展。

充分依托和用好生态资源禀赋,伊春市聚力构建“1234”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把稳步推进“双碳”行动作为全市重点工作,推动要素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聚集。

森林康养 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6月17日,“移动的五星级酒店”——“林都号”旅游列车载着今年第3趟“龙江万里行”的游客结束伊春行程,而第4趟“龙江万里行”的58名来自日本、美国以及中国香港的游客将于6月25日抵达伊春。

作为我省首列高品质体验式旅游观光列车,“林都号”今年计划开行26个班次,目前10个班次已售罄,其他班次销售接近70%。2023年项目建设期间,伊春市委主要领导多次赴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对接洽谈,推动“林都号”旅游列车项目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用、当年盈利,为伊春市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注入新动能。

从伊春市区驾车沿着城市北部旅游主廊道行驶不足半小时,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公司溪水林场分公司的美景就呈现在游客眼前了。这里山水相融、景色优美,旅游业态丰富多彩,是远近闻名的热门景区。在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聚集于此,品尝农家菜、呼吸林间纯净空气、享受深睡眠。在一家民宿门口,“党员创业示范户”的牌匾十分醒目。“现在看,开办民宿这一步算走对了。”正在客房内整理床铺的业主方桂茹笑呵呵地对记者说。

全域皆有景,四季皆可游。深耕森林生态旅游业,伊春市锚定在全省率先打造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加快构建以旅游业为主的现代化生态产业体系,不断丰富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湿地游、避暑游等新场景、新体验,着力提升“人和心,总有一个在伊春”的更新、更优旅游体验,持续叫响“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旅游业日益成为新兴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幸福产业。伊春市也先后获评“中国全域旅游最佳目的地”“中国康养旅游城市”“2023中国冰雪旅游城市12佳”“中国天然氧吧城市”等荣誉称号。

2023年,伊春市共接待游客1567.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4.2亿元;今年春节假期到3月1日,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了339%和425%,均创历史新高;今年“五一”假期,全市共接待游客40.3万人次,旅游收入3亿余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65%和69.5%。

近日,黑龙江省党政代表团赴京津冀学习考察,学习创新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乡村全面振兴等经验做法,这是一次学习取经、对标先进之行,也是一次解放思想、深化合作之旅。随团学习考察的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说:“我们将着力提升创新策源和成果转化能力,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因地制宜发展具有伊春特色的新质生产力,以森林康养为主攻方向,促进旅游加融合发展,努力打造游客心向往之的中国生态康养旅游目的地。”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伊春市委宣传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