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为期十天的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6月22日晚,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典礼在上海大剧院举行。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共有来自29个国家和地区的50部作品角逐金爵奖五大单元的奖项。本届电影节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主席、法国导演陈英雄表示,来到上海,就是为了给大家挑选出最优秀的作品,“因为只有最优秀的电影,才能成就一个电影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爵奖主竞赛单元评委会,评委会主席陈英雄(中) 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中国演员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获得最佳男演员,《阳光俱乐部》是在四川立项的影视项目。在发表获奖感言时,黄晓明表示,在26年的从影生涯,经历了无数跌跌撞撞。“今天终于越过了高山,站在这里,感觉像是遇到了那个18岁的自己,那个有着初心,乐观的、无畏前行的自己,让我更加坚定、勇敢地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获得最佳男演员 图片来源:组委会供图

如今国内国际各类电影节不断,电影人、企业和影迷们为什么仍将上海国际电影节(以下简称“上影节”)视作不可错过的聚会?除了大家对电影艺术执着不变的热爱,还因为这个平台是产业和市场的风向标。十多天中,上影节将产业链各个环节的主要人物汇聚在一起,大家在这里分享新的资讯、新的喜悦,更重要的是直面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需要“王炸”

刚刚过去的2024年端午档(6月8日至10日),电影市场的表现可谓惨淡至极。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端午档内地电影总票房仅为3.83亿元,这一数字在近十年的同档期票房中位列第三低。甚至可以说,如果不统计2020年~2022年的特殊情况,今年的端午档无疑是近十年来票房表现最差的一个。这个数据让许多业内人士和影迷感到震惊和困惑:电影到底怎么了?为什么大家不去看电影了?

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内容上,今年的端午档影片多、大片少,头部公司进场,但缺少“王炸”电影。“2023年放映的很多影片是积压或库存的集中释放,比如《封神第一部》是9年前拍的。”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在上影节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到2024年应该上映2022年、2023年投产的影片,显然前两年投产的大片量不足,影响到今年甚至明年的市场产出。

电影市场迫切需要不断推出能拉动市场效应的重磅影片,这是产业界共同的心声。

本届上影节期间,“2024华语巨制巡礼”为即将到来的暑期档注入一针强心剂。7部类型多样、题材多元的“华语巨制”逐一亮相——乌尔善导演的奇幻动作巨制《异人之下》将于7月26日上映。继《我不是药神》之后,徐峥携现实题材影片《逆行人生》回归暑期档,该片聚焦外卖小哥,定档于8月9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卯卯在本届上影节迷你电影单元的探索课堂上,结合AI在创作中的应用,分享了自己在动画创作中从剧本到概念设计以及视频生成等过程中的经验,她通过实例让青年电影人看到AI技术正在如何深刻改变影视艺术创作。但她对AI技术的认识依然冷静客观,她觉得,千万不要和技术较劲,不要被AI带着跑,因为“创意是永恒的,技术会让我们的创意更完满”。

AI赋能“金爵”也是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的一个亮点,晚会导演团队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各个奖项的艺术特色与金爵奖杯的形象进行了视觉融合,寓意着科技的力量将激发电影人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