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印边界几乎全是高原地区,高原地形山峰林立,地势陡峭,空气稀薄,山峰高耸入云,平均海拔4000~5000米左右,恶劣的地理条件对地面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整个公路网以点线为主,大部分是沙石路面,坡多弯多,受雨雪冰霜大,车辆在缺氧的环境下功率会下降,影响军队机动能力,中印双方运输能力都受到限制,面对复杂的环境,双方都大力以直升机作为高原地区运输、巡逻、机降等方面机动工具,但高原地区大气压力低,空气密度低,含氧量降低,直升机发动机功率会下降40%左右,旋翼升力和拉力特性会明显下降,一架直升机的载荷只有平原地区的35%左右,而且高原地区紫外线、昼夜温差、沙尘环境,结冰、气流多变等都对直升机的使用造成极大的危害,长期使用中,中印两军都损失不少直升机。

一:印度军队的一号军官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印度来说,直升机是中印边境的重要装备,印军在60年代就装备大量直升机,中印战争让印度军队认识到直升机在中印边界的重要性,1962年后印度从苏联买来米-4直升机,从法国买来“猎豹"直升机,不过印度直升机部队一直由空军指挥,直到1986年印度陆军才有了自己的陆军航空兵,但只有小型通用直升机,大型运输直升机和武装直升机都是空军的,而印度空军更喜欢购买战斗机,陆军更喜欢购买坦克大炮,直升机部队的经费都是次要的,造成了印度军队的直升机都是几十年前购买的SA-316型“云雀”II直升机和SA--315型“美洲鸵"直升机,米-8和米-17直升机,直到2012年,印度斥资31亿美元采购28架AH--64D和15架“支奴干”直升机,这一状况才有所改观,但对印度直升机部队来说只是杯水车薪,目前印度空军拥有600余架各种型号的直升机,陆军航空兵拥有约400架各种型号直升机,印度海军航空兵拥有近100架各种型号直升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量现役直升机已经处在严重老化的尴尬局面,其中SA-316型“云雀”II直升机和SA--315型“美洲鸵"直升机的印度仿制版分别是“印度豹"和“黑豹”,都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在60年代购买了生产权后生产的,“印度豹”直升机将SA316直升机的大功率发动机安装在“云雀II”型直升机机体上,该机钢管骨架式设计非常老旧,但超功率发动机有极佳的剩余功率,创造的12442米飞行高度世界记录至今无人能破,印度军队使用这种直升机携带几十千克物资送到高海拔哨位,比人力运输效率高很多,对于前哨站来说也足以满足需要,对前哨补给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六七十年代就开始服役,至今还在超期服役多年,不过这两款老古董了是不折不扣的印度军官杀手,共生产了350架,到2014年共坠毁191架,干掉了294名军官,急得印度陆军的军官夫人一度公开抗议要求停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印度很多年前就想用研制HAL“北极星”系列直升机取代之,ALH“北极星”直升机是三军通用5吨级直升机,由德国MBB公司在1984年帮助印度设计的,是MBB公司经典作品BK117直升机的放大型,原型机在1992年首飞,印军立即购买了100架,“北极星”采用隐形设计,配以先进翼型的复合材料旋翼,装备西方先进的电子侦察与监视系统,武装型还可装备4枚空空导弹或8枚反坦克导弹,可执行多种作战任务,装备两台法国1100马力阿蒂丹1H型发动机,理论上可以在5000米上飞行,算是一款先进直升机,

印度一度视其为军工骄傲,但该表现却让人大跌眼镜,一来印度斯坦公司制造水平差,二来发动机和减速器匹配不当,实际功率达不到设计指标,不但只能实际在4000米上飞行,而且故障率很高,从2002年入列以来已坠毁了20架,印度北部军区司令兰比尔·辛格中将也因这种直升机坠机深受重伤,2006年,印度空军将所有“北极星"直升机停飞,印军一度表示对该直升机不满意,不愿继续采购该型直升机,厄瓜多尔购买了7架坠毁4架,吓到厄瓜多尔都不敢用了。

二:印度军队的二号军官杀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军队中装备最多的直升机是俄制米-17-1V和米-17V-5直升机,米-17系列直升机前身是米里莫斯科直升机制造联合股份公司研制的米-8直升机,印度从70年代开始引进了73架米-8直升机,米-17是米-8的改进型,两种直升机外形十分相似,区别仅仅是米-8尾浆在右、米-17在左,米-17直升机最大的改进是换装两台1450千瓦的TV3-117MT涡轮轴发动机,大大提高了飞行性能,印度随即采购了50架米-17-1V直升机,印度空军将这些米17直升机用于对高原地区补给,

但米-17-1V直升机在载重时只能飞到海拔4000米,无法抵达更高海拔的哨站,此时刚好中国陆军航空兵需要高原直升机,俄罗斯专门针对高原研发了米-17V-5高原型直升机,中国军队共进口了64架,印度空军也在2008年采购了80架,又在2012年12月采购了71架,共花费了以18.7亿美元,2018年7采购了48架,这些直升机也坠毁不少,2010年11月20日坠毁一架,死亡11人,2012年8月30日坠毁两架,死亡8人,2017年11月20日坠毁一架,死亡7人,2018年4月3日 坠毁一架,6人受伤,2019年2月27日坠毁一架,死亡6人,2021年12月9日坠毁一架,包括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在内的13人死亡,这只是一个未完全的清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空军还拥有8架米-26直升机和4架CH-47F“支奴干”直升机,米-26T重型直升机是1986年采购的,这型直升机高原性能不如米-17-1V直升机,但运载量惊人,可以运载20吨货物或118名士兵,相当于一架C-130运输机,这个优势在1999年卡吉尔战争中发挥的酣畅淋漓表现出色,吊运着十吨的FH77式155毫米榴弹炮至高海拔阵地,对巴军形成了强大的火力压力,不过近年来坠毁了两架,印度最新订购11架“支奴干”运输直升机在2020年年里交货,最新的CH-47F经过全面优化设计,发动机功率更大,除了运载量比米-26小以外,在其它方面全面超越。印度采购这款直升机就是吊运从美国采购的M777超轻型155毫米榴弹炮,未来印度会将AH-64D型武装直升机与CH-47式运输直升机搭档。由AH-64D型武装直升机提供护航和火力支援,由CH--47直升机运载步兵进行“蛙跳"式拔点,对中巴两国的边防部队形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印度直升机存在很大的缺陷,尽管印度军队雄心勃勃,计划在今后10年采购约700架新型直升机,其中包括研制国产LUH轻型通用直升机和购买俄罗斯的卡226型直升机,两种直升机订单将达378架,其中卡-226多功能直升机200多架,国产LUH轻型通用直升机是一架3吨级轻型直升机,配用一台印度斯坦公司和法国联合开发的1430马力阿蒂丹1U型发动机,可以在5500米高度飞行,自2016年首飞以来至今仍在试飞,卡-226多功能直升机也是一种高原直升机,飞行高度达到12000米,但至今还没生产,印度军用直升机发展基本为了高原作战,但使用思想相当落后,陆军航空兵只能装备轻型直升机执行联络、侦察哨站以及补给任务,不但不能装备武装直升机,连运输直升机都不能装备,只能让印度空军掌控,两个军种各自独立,互不配合,臃肿虚胖却战力低下。

三:中国“黑鹰"直升机进口小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西藏边防线长达6000多公里,但大多数边防哨所分布在4000米海拨上的雪域高原,巡逻及补给十分困难,长期依赖人力来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陆军航空兵成立之初就在想方设法改进青藏高原的空运能力,中国国产的直-5直升机由于功率载荷问题,不具备高原地区飞行能力,超过3000米以上就上不去了,为了解决一线边防哨所补给问题,军队急需引进一型能在青藏高原飞行的运输直升机,1983年,总参装备部请保利科技公司向国际招标24架运输直升机项目,标书特别强调高原性能,要求能飞越5000米的唐古拉山,如果性能合符要求,后续还会采购100架甚至更多,参加竞标的有法国航宇公司的“超美洲豹”直升机,贝尔公司的贝尔412--ST直升机,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的“黑鹰"直升机,竞标厂商的直升机被空军送到拉萨贡嘎机场,在拉萨.羊八井、甘巴拉山试飞,注册号为N3124B的“黑鹰"直升机一度飞上了7315米的高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架标准型的“黑鹰”直升机配备的是1200千瓦的T700涡轴发动机,一飞到海拔超过3000米性能就明显下降,美国陆军的UH-60A“黑鹰”直升机在研制之中就提出能够在35摄氏度以上、1200米以上高度作战的高温高原性能,但还是不能满足青藏高原的特殊使用环境,其1543马力发动机一上到3000米高度功率就降低了40%,在海拔为1500米时可载重2500千克,2500米时可载重2000千克,超过3000米可载重1500千克,1500千克载荷相当于4名机组人员和11名步兵,不过还是脱颖而出,毕竟升限6000米、载重600公斤和航程600公里的卓越性能在当时无机可敌,1984年6月,中国以600万美元一架的价格购买了24架S-70C-2“黑鹰”直升机,合同包括还包括3套外挂式副油箱,1套古飞行测试系统以及维护工具备件,合同总价1.5亿美元,

1984年10月西科斯基公司就经天津港交付了首批3架“黑鹰”直升机,装备北京军区空军独立运输团3大队,第二批9架在1985年1月交付成都军区空军独立运输团,第三批5架1985年5月兰州军区空军乌鲁木齐指挥所航运团,最后一批7架于1985年10月交付成都军区空军独立运输团,同时西科斯基公司也将一架CH-47重型直升机用美国空军的C-5A重型运输机运到西藏测试,中国陆航对其高原吊运能力相当满意,决定引进6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随着90年代中美关系的变差而被放弃出售给中国的“黑鹰”直升机都更换成1690马力的T700--GE-701A发动机,增大了10%的功率即使功率大幅度下降也有足够的功率储备,为了适应发动机还将UH-60A直升机的2828马力主减速器改为SH-60B“海鹰”直升机的3400马力主减速器,同时也改用了“海鹰"的主旋翼刹车装置,另外为应对在高原复杂气象,还加装本迪克RDR1400B彩色气象雷达和立顿LTN3100VLF欧米加导航系统,后来因为被印军使用便携式防空导弹瞄准过又紧急加装了舱门机枪和闪光弹投放架,

四:中国高原直升机的损失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鹰”直升机列装部队后就成为了唯一能上青藏高原的直升机,主要执行物资补给和抢险救援任务,结束了高山哨所长期依赖人力运输的历史,1985年底,刚交付不久的两架“黑鹰”直升机前往海拨4500米的青海省格尔木救援被大雪围困的灾民,飞行员连氧气系统都没有,依靠氧气袋运走了数百户灾民,此救灾成为“黑鹰”直升机最常见的任务,另一项主要工作是运输物资,

成都空军运输团首次进藏就出动4架“黑鹰”直升机前往墨脱,其中3架从成都凤凰山机场起飞,以蛙跳式转场连续经甘肃天水、兰州、格尔木、那曲、拉萨,到达林芝,1架拆卸旋翼、尾桨后用一架专门改装的运8A型飞机从成都直接拉萨。但抵达后花了两天时间才把拆下的零件装回去,而平原地区只要6小时,没有节省时间反而增加组织难度,此后再也不用这种方法,4架“黑鹰”在林芝起飞,在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间飞行了320小时,一个月内为墨脱运来以前牦牛和人力运几个月才完成的一年所物资,

这批“黑鹰”直升机数十年来使用强度极大,累计飞行了5万个小时,参加过无数次抢险救灾和各种任务,现在还剩下20架,坠毁了4架,第一架损失的是兰州空军航运团的831号机,于1987年10月8日拍摄完纪录片《柴达木之光》外景后从青海格尔木返回西宁途中尾桨传动轴断裂,坠毁于都兰县诺木洪乡,机上3死15人伤,因是质量问题,西科斯基公司赔偿了300万美元,1988年5月27日,陆航试训基地2团的“黑鹰”直升机在飞越林芝至墨脱之间的多雄拉山口时因气象原因撞毁在山口上,机上人员全部幸运生还,

1989年4月1日,5626号黑鹰直升机同样在多雄拉山口撞在峭壁上坠毁,失踪一月后才找到,机上4人全部牺牲,因无法运回遗体,只好就地火化,最大的一次事故发生在1991年6月16日,成都军区司令员张太恒、副司令员张德福、侯书军带领的中尼边境调研工作组在樟木口岸分乘三架黑鹰直升机离开,第二架载有张德福中将和7名校官的“黑鹰”直升机还未飞出山口就撞到了山上,机上十人全部殉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之后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中国不能再采购“黑鹰”直升机,中国也曾试图仿制,但由于技术基础薄弱没有成功,不得已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米-17V5/V7和民用型的米-171E-5直升机,中国军队一共购买了89架米-171E-5和64架米-17V5/V7,这153架米-17系列直升机基本上是整个中国军队的运输直升机主力,还和俄罗斯讨论过在成都建设组装生产线的可能性。

本来俄罗斯开始态度积极,甚至已经在同年于成都米-17修理厂组装了一架米-171,但是后来不了了之,米-17直升机比“黑鹰"更大更重,高原性能较差,抗侧风能力差,起降条件比“黑鹰"直升机更苛刻,俄罗斯为其更换了TV3-117VMA/BK-2500祸轴发动机,才具备在高原飞行能力,不过还是一上到3000米以上的高度载荷就下降一半,米-171E-5直升机在2008年汶川救灾中撞山坠毁了一架,机上人员全部牺牲,机长邱光华就是1988年5月27日撞山坠毁生还的黑鹰直升机机长。

五: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升机高原飞行是一种极其危险的飞行,但也是一种高效的高原运输工具,虽然中印双方都在使用中有坠机,但像印度坠得这么多的也是世界少,而且原因各不相同,中国的坠机事故基本上是天气原因,而印度基本上是机械故障,这也反映出两军对武器装备的维护水平,现代武器极其复杂,再好的武器没有良好的维护也只是帐面数字,如F-22战斗机,帐面数字187架,实际能上战场的不到100架,印度军队帐面上那些武器,有三分之一能用就算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