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胆结石,大家都觉得这是中老年人的“专属病”。然而,作为一种隐匿性很强的疾病,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和方式的改变,胆结石的发病率已经显现出明显的 “低龄化”甚至“儿童化”趋势,令人担忧。

随着暑期的临近,不断有家长通过电话或网络渠道,咨询青少年儿童胆结石问题,有咨询如何预防胆结石的,更多则是咨询孩子得了胆结石该如何科学治疗的。

为远期生活质量、健康着想

家长暑期带孩子扎堆保胆取石

去年7月,13岁小元在父母的陪同下,赶来云南结石病医院寻求保胆取石,“娃娃在四个月前就检查出了胆结石,上学就没治疗,现在暑假得赶紧把他胆里面的结石取了。”幸运的是,小元胆囊功能良好,微创保胆学组联盟保胆取石基地委员、云南结石病医院肝胆外科李英灿主任为他保胆取出数颗0.6-1.2cm的胆结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在去年7月成功保胆取石的,还有来自玉溪的17岁小娜和来自红河的18岁小鹏。他们到院经系统检查发现胆囊功能良好,李英灿主任为他们顺利实施“三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从小娜胆囊中取出数十颗0.3-0.5cm的胆结石;从小朋胆囊中取出一颗1.5cm的胆结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暑假,我们医院都会出现低龄患者扎堆就医的小高峰。”李英灿主任告诉我们,近期以来,来云南结石病医院就医的青少年儿童胆结石患者数量就出现了明显上升,“所有的家长,都是冲着保胆取石来的。”

“一直都晓得云南结石病医院做保胆取石做的专业,我们做父母的,肯定希望能给孩子保住胆囊。”当问及为何会选择保胆取石时,爸妈们都一致认为,不能让孩子年纪轻轻就失去一个器官,以免影响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和远期的健康生活。

李英灿主任对家长们为孩子选择保胆取石的决定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对有功能胆囊的及时、科学保护,能帮助小患者避免出现切胆综合征、医源性胆管损伤、胆总管结石和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等胆囊切除术后并发症。对青少年儿童而言,胆囊还能够促进消化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有好处。

然而同样是胆结石,12岁的小琪未能成功保胆。来自曲靖市的小琪,是一个特别开朗爱笑的女孩,可去年2月份以后,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绞痛,让她的蔚蓝天空被灰色笼罩。出于对其健康和生长发育的考虑,其父母带着她来到云南结石病医院寻求保胆,令人惋惜的是,孩子胆囊功能受损严重而遗憾切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很多孩子能保胆,有些孩子只能遗憾切胆呢?李英灿主任表示:“我们保胆的目的是保留一个‘有用’的器官,如果任由胆结石长期在胆囊里面,久拖不治,结石会不断摩擦、破坏胆囊功能,等到想保胆的时候,胆囊可能已经没功能了,坏掉了,就失去保胆的价值,只能把它切除。因此,想要保胆,发现胆结石后,越早治疗胆囊功能越好,保胆几率也就越高。

胆结石逐渐年轻化

不良习惯是祸首

“胆结石之所以盯上青少年儿童,主要在于生活饮食习惯不当。”李英灿主任分析道:

1、基本上都爱睡懒觉、不爱吃早餐;

2、平时喜欢吃高油高脂高糖食物,比如炸鸡、烧烤、奶茶等;

3、爱吃糕点甜食、精米细面,不愿吃粗粮蔬菜;

4、不爱喝水、缺乏运动等。

这些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胆汁淤积、影响胆固醇和胆红素的代谢,容易诱发胆结石。因此,青少年应尽量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三餐定时定量、饮食均衡有节制、经常锻炼多喝水,积极预防胆结石的发生。

此外,青少年儿童胆结石症状并不明显,往往容易误诊,当孩子出现右上腹疼痛、腹胀,伴有恶心、厌食、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做个B超,排查是否患有胆结石,以免耽误治疗时机。

最后,李英灿主任还提醒广大家长:青少年儿童得了胆结石更不应长期拖延,以免结石进一步破坏胆囊功能,延误保胆时机,暑期保胆取石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泌尿结石也开启”高发期“

青少年儿童患者明显增加

随着气温逐渐上升,以肾结石、输尿管结石为主的泌尿结石也开始进入“高发期”。进入6月以来,云南结石病医院收治的泌尿结石青少年儿童患者数量,也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

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专科会员、中华全国医师委员会委员、云南结石病医院泌尿二科冯波教授提醒各位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让孩子多喝水、加强运动、少吃零食。而一旦发现孩子有腰痛、尿量减少、肚子痛、厌食、无端哭闹、血尿等症状时,应引起重视。泌尿结石一旦生成,会对肾脏产生继发性损伤,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十分不利,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