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17时至23日9时,咸宁遭遇特大暴雨袭击,降雨主要集中在北三县,尤其是咸安区15站降雨超过300毫米,咸宁国家站日降雨319.8毫米,超过该站历史极值。极端暴雨袭击下,全市552座水库无一座漫坝,未出现重大险情,有效发挥了拦洪错峰作用,调度有力有序。

咸宁是如何做到的?

“5月6日全市水库总蓄水量13.33亿立方米,6月18日10.12亿立方米,6月23日11.77亿立方米,这个数据的变化直接反映了我们的调度成效。”市防指副指挥长、市水利和湖泊局局长郑耀英介绍。

汛前加泄3.2亿立方水

水库向来是咸宁防汛的重中之重。全市境内有552座水库,如何确保汛期度汛安全?“汛前提前研判、科学调度、腾库度汛至关重要。”市水利和湖泊局分管领导方勇生介绍。

今年1-4月全市累计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偏多3-6成,5月6日全市水库总蓄水13.33亿立方米,与历史同期相比偏多3成。气象部门预测,今年是厄尔尼诺现象次年,预计汛期降水多、雨量大、汛情重,水库安全度汛形势不容乐观。

5月6日,市防办下发《关于水库安全度汛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病险水库空库度汛措施,杜绝水库长期高水位运行,保障水库水雨情系统正常。

“从5月份以来,我们逐日比对库容,研判各地腾库度汛落实情况。”方勇生介绍,针对少数村组的惜水心理,市防办先后开展两轮防汛督查,督促各地严格落实市防办要求,迅速降低水库水位,18座病险水库严格落实空库度汛或控制水位运行。6月8日,市防办对各县(市、区)防办点对点下发督办函,要求立即打开水库输水管,将水位降至溢洪道底板2米以下,腾出库容拦蓄后续洪水,确保大坝安全。

在市防办严密调度下,全市水库蓄水量不断降低。6月18日,全市水库蓄水10.12亿立方米,与5月6日相比腾出3.2亿立方米库容,为我市迎接梅雨期强降雨做足准备。

5天拦洪1.6亿立方水

6月21晚19时开始,我市迎来连续极端暴雨,各地水库水位不断攀升。23日8时,全市水库蓄水11.77亿立方米,与18日8时相比拦洪1.6亿立方米。

“以南川水库为例,6月18日水位97.22米、蓄水4740万立方米,23日水位99.85米、蓄水5630万立方米,连续五天零下泄,拦洪890万立方米,做到了‘雨前预泄、雨中不泄’,大大减轻了城区防洪压力。”市水利和湖泊局水库科科长韩伟介绍。

虽然前期腾库到位,但此次降雨超历史极值,伴随水位上升,全市溢洪水库不断增多。6月22日上午8时溢洪水库81座,下午15时172座,23日上午191座。全市水库直面极端暴雨袭击,确保水库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紧盯溢洪水库,有序应对。”韩伟介绍,利用荆楚水库平台,市水利和湖泊局实时监测溢洪水库情况,并逐库通知水库责任人做好溢洪期间巡查值守,及时清理漂浮物,确保溢洪道顺畅,逐步降低水位。

为确保安全,6月22日下午,市防办紧急派出6个督导组,深入溢洪水库一线,督导强降雨防范应对尤其是水库调度情况。

未来还有超5亿立方蓄洪库容可迎汛

据气象预报,预计未来一周我市维持强降雨天气,24日至26日北部累计雨量40-120毫米,南部120-200毫米,局地300毫米以上,28-29日我市还有一次大到暴雨过程。

“目前全市水库工程总体可控,无重大险情,水位不断下降。目前所有水库责任人全部到岗到位,尤其是高水位溢洪中的水库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同时强化巡库查险,完善专管员及时发现、技术人员及时判断,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处置的‘三及时’制度,确保险情在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方勇生介绍。

据悉,为迎接下一轮强降雨,水利部门正密切关注各地雨情,抢抓降雨间歇期,继续腾库迎接下一轮强降雨。陆水水库已于22日14时加大流量至1500m3/S,23日12时,富水水库开启5孔闸门,下泄流量达1000m3/S,双石水库23日18时东输水隧洞全部打开泄洪。

“如果按照蓄洪库容,未来我市水库还有超5亿立方米的库容可迎汛。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调度,强化巡查值守,确保度汛安全。”方勇生表示。

咸宁日报记者 姜明助 通讯员 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