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一个专家的建议,北京师范大学院长胡必亮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应该将每年给予非洲留学生的奖学金由10万元人民币提高到30万元。言外之意,这样做才利于吸引更多的国际留学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教授说,中非的合作对中国有战略意义,当然对非洲的发展也有好处,对我们具有战略意义就是离不开非洲,离开非洲当然可以,但是你的风险就增加了很多。为了把这个关系做的深,做的好,方式就很多,我们现在叫民心相通,国之交在于民之亲,人民之间的往来如果说很淡的话这个生意做不长,所以就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

留学、学习是一种方式,旅游也是一种方式,还有文化交流也是方式,各种方式,其中最根本的你要凝聚人心凝聚的很牢固的就是留学,这是一个最好、最值得投资的一件事情,实际上花的钱不多,因为我们现在国家和非洲定的奖学金标准很低,一个人一年也就十万块钱左右,也可能高一点,也可能低一点,我想就十万块钱左右。

读一年才十万块钱,这一个人到中国读书还不是一般的人,个人能力和背景还非常不错,回去要不然在政府工作,要不然在商界工作,促进中国未来和他们的合作就种下了一个很重要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必亮教授一席话,如同石投平湖,激起波澜。甚至触痛了人们深藏已久的敏感神经。

在当下社会,10万块对于一些专家来说不多,但是对于国内大多数人来说却不是一个小数目。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扣除价格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71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748元。

由此推算,一年10万元奖学金,可能是国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倍有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国内,硕博研究生的国家补贴,学校补贴,劳务补贴,奖学金等加起来从入学到毕业可能都不到10万元。

就拿我国高校学生奖学金举例,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一等奖学金,一年也就几千块钱,而且一个班就几个名额。三等奖学金,一年也就几百块钱,还是学习比较好的同学才能拿到。

此前,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春元在会议上指出,我国的博士生“像乞丐一样做科研工作,每个月收入3000左右”。他说的还是不差钱的上海财经大学,换了其他高校,特别是中西部高校的博士生,拿的更少,甚至一个月一千多也不是没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讲讲网络上公开资料显示的国际学生在中国高校就读情况。

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显示,2023年,我国共有来自214个国家和地区的51.6万名国际学生在中国高校就读,其中28.9%是学位生,71.1%是非学位生。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这些国际学生的到来,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这固然好,但人们普遍诟病的是——国外留学生享受的“超国民待遇”。

资料显示,来华留学奖学金资助标准,最低资助标准为本科生59200元、硕士生70200元、博士生87800元,最高资助标准为本科生66200元、硕士生79200元、博士生998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前网上流传,北京大学2019年招了一名菲律宾留学生,奖学金47万,总共要在中国留学七年!但在进北大医学之前,因为汉语不达标,还需先在山东大学学习汉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北大立刻发文澄清,一切都是符合规定!

北京大学称:该生通过了菲律宾政府的遴选推荐,其高中阶段,学习成绩优异,2017至2018年,每个学期平均分都在93分以上,在中学名列前茅!经北京大学医学部国际合作处审核符合我校奖学金省录取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我们并不质疑一些大学院校的招生规定,但是整个留学生群体的政策和规定是否合理?

中国学子经过熬夜苦读九九八十一难进入北大也没有如此高的奖学金待遇!但外国留学生在中国高校受到如此优待,却不是个例!

最近一个特别火的消息,“南医大”宿舍被指区别对待,留学生单人间,国内四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日,校方迅速对此进行了回应,声明中不仅一口否认了“留学生宿舍”一事,还坚称所有人都不知道此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意思的是,校方否认后,网友在江西政务服务网站搜到了相关报告,报告日期显示是今年1月份,并且发改委和江西发改委已经审批通过。

这份可行性报告,综合考虑了学校未来与留学生发展,唯独忘记了本地学生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对一些外国留学生实行的一些超国民待遇,竟然胡教授还觉得一年给非洲的留学生十万块钱太少了。

只能说明一点,或者他本人的工资待遇太高了,因此,建议他拿自己的钱去补贴留学生。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