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初,新成国刚刚成立,全国人民处在极大的兴奋和欣喜中,避居于香港的卫立煌将军也不例外。

他拿着报纸看了又看,广播听了又听,而后特意冒险出门,买了几瓶好酒,自己在家浅酌。自从1949年年初,背着蒋介石避居香港以来,妻子韩权华很少见丈夫如此高兴。

一个人喝酒,总是更容易生出许多感慨。借着酒劲,卫立煌起草了一封电报,发往北京的,收报人是毛主席。如今我们再读这份电报,仍能感受到彼时卫将军落笔时的兴奋:

先生英明领导,人民革命卒获辉煌胜利,从此全中华人民得到伟大领袖,新中国富强也有望,举世欢腾鼓舞,竭诚拥护。煌向往之心尤为雀跃万丈。敬电弛贺。朱副主席、周总理请代申贺忱。
署名:卫立煌。

从电报的字里行间,我们不难看出卫将军对新中国的向往,以及回到大陆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立煌

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前,北京民主党派的友人们就曾私下询问过他是否愿意回来。当时,大家知道他已经跟蒋介石决裂了,这种邀请是真诚的。

但卫立煌犹豫再三后,还是拒绝了,理由是当时他的身份,仍然是一个背着失守东北“黑锅”的国军将领。如果他此时回到大陆,会让蒋介石更有理由把战败的一切责任都推到自己头上。

但同时,他也跟友人们保证:“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将来一定要回新中国,等等再说吧!”当时香港在英国人手里,所以生活在香港和回到大陆的区别,一个是流亡他乡,一个是回到祖国。

接下来的日子,对卫立煌来说,应该算是一种煎熬。

本期魂说要跟大家说的,就是卫立煌将军从香港回到北京的前前后后。他是如何在蒋介石的监视中,顺利逃到香港的?1954年,他说了什么气话,让周总理下定决心迎他回北京?在这段尘封的往事中,有家国大义、有友情,亦有恩情。

一:巧妙设计,避开蒋介石,出走香港

作为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卫立煌的军旅生涯一直是顺风顺水的。他早年追随过孙中山先生,在国军中资格老、地位高;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打仗的本事肯定是有的;他曾远征缅甸,有一定的国际威信。

但蒋介石对他,却一直并不算十分信任。至于原因,不外乎两条:

一来,他不是黄埔系,按国军内部的话来说,他不是穿着“黄马褂”出身的。

二来,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朱德领导的八路军一度被编在了卫立煌的第14集团军旗下。

有人告诉蒋介石,卫立煌在这段时间,跟朱德是称兄道弟的关系。两人甚至曾多次就如何抗日彻夜畅谈,毫不避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介石

更让蒋介石怀疑他的是,在此期间,卫立煌还去延安拜访过毛泽东。在延安受到热情接待后,卫立煌还给八路军送过不少枪支弹药,其中包括100万发步枪子弹、25万枚手榴弹和180箱牛肉罐头。

虽然事后卫立煌解释说,他对集团军下各部都是一视同仁的。八路军抗战有功,自然要配枪配弹,但国军内部仍有不少人说他“通共”。

以上种种,让蒋介石不得不防他。因此,解放战争刚开始,蒋介石就没打算重用他。1946年年底,老蒋索性给了他一个赴美考察的差事,削了他的兵权,让他离战争远远的。要不是后来陈诚等人在东北顶不住了,蒋介石是不太可能把他从美国叫回来的。

1947年10月,蒋介石一封急电,卫立煌被专机接回了南京。这次见面,蒋介石的场面话讲得很漂亮。

他把卫立煌过去的战功好好地数了一遍,而后语重心长地表态:“东北党政军全部职权都交给你。万一战局失利,责任也不要你负。”

虽然从始至终,卫立煌就不愿意打内战,但蒋介石此时几乎把所谓“党国的未来”都交到了他手上,他已是骑虎难下。就这样,被捧得极高的卫立煌,风风光光地被任命为东北“剿匪”总司令。

然而,到东北没多久,卫立煌就傻了眼。人民解放军早就呈势如破竹之势,而国军内部早就腐败到了根子上,任凭他卫立煌再牛,也无力回天。同时,蒋介石也不信任他,各种瞎指挥让他根本没办法自由调动人马。

思来想去,卫立煌明白再这样下去,东北战败的“黑锅”必定要他背。等待他的,只有死路一条。除了走,他再没有别的活路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卫立煌

卫立煌的第一次出走,是以失败告终的。

当时他蒋介石在徐州督战,卫立煌趁其不察,包机由北平经上海,飞到了广州,准备找机会去香港。

遗憾的是,他还是低估了毛人凤的实力。他到广州后,立马被广州保密局盯上了,就连住的酒店都被安上了窃听器。

不久,一份详细报告被呈给了毛人凤,上写“卫立煌到了广州,可能要去香港”。毛人凤知道事态严重,马上致电蒋介石。

战将临阵出逃,对蒋介石来说显然是奇耻大辱,他立即下令广东省控制卫立煌。而后,卫立煌被专机接到了南京软禁。

为防卫立煌再次出逃,蒋介石派宪兵、特务,把他里三层、外三层地控制起来。此时的卫立煌,已经意识到危险的到来。

一天半夜,他悄悄地从随身携带的箱子里,拿出一叠书信和照片。这些东西跟了他十几年,都是当年国共合作时,他跟毛主席、朱德等人的通信及合影等。

多年来,他一直视毛、朱等人为老友。但此时卫立煌明白,战事结束后,蒋介石肯定会跟他算总账,到时候这些东西会要了他的命。于是,他不得不默默烧了它们。

东西处理完,卫立煌陷入了焦虑的等待中。不久,他迎来了两个能救他命的消息:

一则,是1948年12月25日,我军列出了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卫立煌位列其中。这就从某种程度上,帮卫立煌在国军内部澄清了“通敌”之名。

二则,国军在淮海战役失利。蒋介石于1949年1月下野,退居奉化,李宗仁被推上了代总统的位置。

这两件事的先后发生,让特务们对卫立煌的监视放松了不少。1948年除夕,卫立煌剃掉蓄了30年的胡须,头戴瓜皮帽,化装成一位私塾先生,逃出了牢笼。他先由南京逃到上海,在上海跟妻子韩权华、副官柴生春会合后,一起乘轮船到了香港。

二:在香港备受煎熬

对于卫立煌在香港的生活,一直陪着他的副官柴生春曾这样回忆:

卫立煌在香港,是在长期心情焦虑与忐忑不安的环境中生活。他一是担心蒋介石派人来下毒手;二是向往祖国,却又怕那里的人们对他不谅解。

事实上,几乎从到香港的第一天起,卫立煌就感受到了无时无刻围绕着的危险。

当时,很多不愿跟蒋介石去台湾的国军中层将领,也都携家眷赶到香港。为了抓他们,大量国军特务入港。

一开始,卫立煌跟妻子是住在旅馆里的,他们甚至不敢用真名登记。但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妻子便找到一个在当地做医生的亲戚,租住在他家的一楼。

他们平时不太敢出门,有人来敲门,也要先从门上的小洞里看看是谁。在这种情况下,看报、听新闻,成了卫立煌每天必做的事。他订了数十张报纸,整天闭门看报,时时关注着大陆的动态。

期间,放不下昔日老部下的他,也曾冒险写信回去。比如,他曾写信给在贵州的老部下陈铁,让他不要再犹豫,不要再给蒋介石卖命,赶紧率军起义。最终,陈铁起义成功,并在新中国成立后受到重用,这让卫立煌深感欣慰。

当然,对于此时的卫立煌来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无法保护在香港的老战友们。

卫将军从军数十年,之所以能从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小兵,做到“五虎”之一,无非就是时时以“义”字当头。

在香港还有不少他的昔日老友,这一点他是很清楚的。一天,他得知老友杨杰也过来了,十分高兴,便冒险到他住处寻访。杨杰出生于滇军,是著名的军学泰斗和爱国人士,曾帮卫立煌制定过作战计划,两人是无话不谈的老朋友。

不巧的是,杨杰当时不在家,卫立煌只能留下张便条,表示之后再约。谁知,卫立煌刚走没多久,两个扮装成商会成员的特务,就来到杨家枪杀了杨杰。

后来,卫立煌才知这件事是蒋介石下令毛人凤干的。要知道,杨杰也是早年追随过孙中山的人,这让卫立煌气愤不已。同时,他明白了一件事:蒋介石能对杨杰下手,也能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下手,这只是早晚的事。

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蒋介石对他还是有所顾忌的。毕竟,失东北的“锅”还等着他去背。

于是,在寻到卫立煌在香港的住处后,蒋介石并没派人暗杀他,而是劝他先去台湾。蒋介石派出了卫立煌的老相识吴忠信,亲自前往香港,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