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烂王”,顾名思义,是与捡破烂有着密切关系的人,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不太友好的称号。不过,一个人如果真的凭借所谓的“破烂”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也不枉在称呼里面加一个“王”字。

一位安徽人就是这样做到了财富自由。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点是,他当年白手起家的时候,兜里只有5毛钱,睡过桥洞,吃过剩饭,要多惨有多惨。

然而,凭借着惊人的毅力以及把握机会的能力,他成功改写了自己的命运,到如今,已经身家百万多,有了自己的三套房子,让家人过上了比较富裕的日子,得到了一个“破烂王”的称号。

“破烂王”只是一个戏称,形容他真正恰当的词汇,叫做“化腐朽为神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破烂王

风餐露宿工地打工挣出“第一桶金”

他的名字叫鲁绍传,来自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新集镇张沟村,生于1966年。被人冠以“破烂王”称号的那一年,也就是他真正走入社会视野的那一年,他50岁。

但其实,他的传奇早在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

那一年的夏天,33岁的鲁绍传从安徽老家出发,告别妻儿和父母,只身来到浙江嘉兴,准备来到这里谋一条生路。

这里面要简单交代一下时代背景。1999年的时候,我国还没有加入世贸组织,贸易方面还并未引入国际标准,人力成本非常低廉。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创业的门槛也比如今要低,本钱少意味着风险小、投入产出比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假如把鲁绍传的经历放到现在,他未必能成为如今这个远近闻名的“破烂王”。但是,鲁绍传能够从一个几乎是绝境的条件下杀出,自有其过人之处,而且,他的起点也的确是低到不能再低。

为了事业只身前往外地,鲁绍传刚上大巴,心就凉了一半——买大巴车票以及沿途的路费,花去了他102元的积蓄,以至于乘坐大巴车到达浙江嘉兴的时候,鲁绍传兜里只有5毛钱,贫穷和饥饿写在他的脸上。

此时的鲁绍传什么都没有,必须先满足温饱,再去想其他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在那时候,他心里只想着能找一份稳定点的工作,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能让远在老家的妻儿过得更好一点。

人初到一个新地点,总要经历一段适应过程,从而认清自己的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鲁绍传也不例外,他身高176,在那个年代不算矮了,身材匀称,肌肉结实,去干一些力气活是没有问题的。

工地需要人手比较多,工作比较辛苦,但是收入还不错,门槛也不高,鲁绍传决定先去一个工地试试运气。

初期还算比较顺利,鲁绍传找到了一个建筑工地,白天打打零工,先攒一点最基本的生活费用,至少能够维持温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不过,由于兜里的钱实在太少,交不起住宿费的鲁绍传住不了宿舍,只能自己想办法。晴天的晚上睡马路边上的长椅,如果遇到雨天或者恶劣天气的时候,就在离工地不远的一个桥洞下呆着休息。

虽然桥洞也不保暖,冬冷夏热,且雨天时里面潮湿不堪,地面泥泞,气味难闻,但是好歹能有个落脚的地儿。住宿成本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尽可能节约这项成本以补贴家用,这对当时的他而言十分重要。

吃得就更随意了。据他自己回忆,他在餐馆门前守着等待有没有剩饭,就连别人泡面用的泡面桶都被他捡起来仔细刷一刷继续用。

要么买袋装大泡面,要么就买一些窝头、咸菜、馒头等,不光是节省饭钱,更是能节省下在岗位上工作的时间,多劳多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当然,随着自己的收入不断增加,鲁绍传的住宿和饮食条件也在逐步得到改善。

即便是他曾经有过这种风餐露宿的经历,也不可能这样一凑合就凑合好几年。人的身体条件有限,如果太过夸张鲁绍传的发迹史,只能适得其反,让人感觉毫无可信度。

一晃三年过去了,鲁绍传经过十分艰苦的努力,终于改善了生活条件,还寄钱回老家养活父母妻儿,自己也攒下了大约5000块钱,这算是他来到嘉兴后的“第一桶金”。

然而,老鲁的目标绝不仅是满足温饱,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慧眼所见,白手起家艰苦创业

跟普通的工地工人相比,老鲁是个有自己想法和见解的人。

在嘉兴打拼了三年后,老鲁觉得自己有机会挣到更多的钱,因为他发现嘉兴这个地方商机非常多,人们的思维非常活跃,且浙江的民营商业有着非常强大的群众基础,所以老鲁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不再打工,自己创业。

但创业又是一个技术活,搞得好赶上风口鸡毛都能飞上天,赶得不好容易从内到外输个底朝天。

自己辛苦挣来的钱,决不能随随便便花出去,鲁绍传可不敢把自己的身家性命用于给目标试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鲁绍传文化水平不太高,让他去整一些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他未必能明白,即便是能参透这些项目,他手里的那点钱也不够折腾的。

而且,很多毫无技术难度的创业项目已经有很多人尝试,这种大浪淘沙的项目偶然性比较大,并不是非常适合他这种资本并不雄厚的初创者。人贵在有自知之明,更何况创业向来就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

思前想后,老鲁决定从事一个别人很少愿意主动去做的事情——捡垃圾收废品。

提起这个“行业”,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这根本就算不得一个行业。以至于包括笔者在内,一提起“收废品”,大家的脑海中浮现的都是一些上了岁数的大爷大妈在路边的垃圾桶旁边翻来翻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但是在鲁绍传看来,收废品行业在嘉兴是一个难得的“缺口”:“收废品虽然不太受人待见,但是成本低,回本也快,对于我这种手头没有什么资金的人来说,是个非常好的选择。”

收废品的初始成本的确很低,最主要的就是有一个运送废品的工具车,还要有一块存放废品的“根据地”。这两件事能够解决,创业的进程就开始了。

说干就干,鲁绍传拿出了自己用于创业的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租下两亩地,在根据地中搭起来两间简易的板房用来存放废品。

老鲁是2003年开始干收废品的,当时投资创业干这行的资金,也就是用来买车、租房和搭板房大约需要5000块,跟从事其他行业动辄需要上万的启动资金相比,的确是很便宜的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鲁绍传非常能吃苦,睡桥洞吃剩饭锻炼了他的品格,别人不愿意干的苦活脏活累活,他都非常愿意干。

不光是一些纸盒子、纸夹子、空瓶子这些性价比非常高的,还有一些旧衣服、旧布匹、施工废料这些不太赚钱的,当然还有旧电脑、旧洗衣机、旧电风扇这些大件家用电器。

搬东西、记数据、做总账,从创业初期开始,鲁绍传事无巨细,把这些能干的工作都做得很好,梳理得井井有条。

跟此前在工地做苦工相比,他如今要干的工作更多,统筹全局的能力也在逐步增强,心思同样缜密了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当然,收入也是水涨船高,这都是鲁绍传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挣来的,依法纳税、诚信经营,对他而言就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

做生意最重要的就是讲诚信。鲁绍传不仅讲诚信,还将心比心地跟人相处,得到了顾客的信赖。

比如,他会联系上以前在工地认识的关系还不错的工友,从而找到施工的工地来收工业废料。他不仅会收走自己需要的废品,还会帮助顾客把垃圾运出去,顾客可以把东西直接送给他,他却从不私自拿顾客的一针一线,分寸感把握得很好。

正是这样真诚地与人相处,让鲁绍传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好口碑带来好人缘,好人缘带来好生意。久而久之,愿意把废品卖给他的工厂越来越多,他的生意自然也是越来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的手

当然,生意场上瞬息万变,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有的时候老鲁的生意也会遇到一些低谷。

此时的他展现出了难能可贵的一面:不急不躁,放平心态。他有时候去附近的河道捕鱼,申请合格证后支起一个小摊子卖,用以补贴家用。

而且,钓鱼也是他的爱好,有时候他经常会一边钓鱼一边思考人生,总结经验,大风大浪都见过,小波澜自然不会让他束手无策。

随着废品生意的开展,他的生意越做越大,身边开始有了助手和员工。在与他们交流的时候,老鲁经常会跟大家说:“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住的地方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不只是简单地给员工们灌鸡汤,而是给他们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并告诉大家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是怎样应对的,让大家知道他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想出了相应的对策,从而解决了问题。

他不鼓励大家跟他一样去睡桥洞吃剩饭,而是告诉他们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把自己的能力最大化,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人,想不挣钱都难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靠收废品资产过百万,为家人买好房子

靠着自己的废品生意,2005年的时候,鲁绍传得以在嘉兴买下了自己的第一套房,把妻子和孩子从老家的农村带到了身边。

这六年间,妻子独自在家抚养孩子,也吃了不少苦,鲁绍传很是心疼。

带着家人来到大城市,可以享受更好的生活条件,他十分欣慰。妻子来到嘉兴后,帮助他一同经营废品公司,开起了“夫妻店”。夫妻同心,其利断金,他的废品生意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生意兴隆的同时,他将多余的资金用于投资其他项目,比如跟人合伙买养鸡场,开拓了养鸡生意;继续投资捕鱼和养鱼业务,跟专业人士学习如何养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有了更充裕的现金流,他的废品生意同样也在进行“产业升级”。以前刚起步的时候,整理废品特别是大件废品都是要用手工和铁锤等工具来拆卸,有的时候只能“蛮干”。

现如今,他的废品厂已经有了剥线机、压块机、轧钢机,整理废品的效率大大得到了提高,且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废品处理产业链,效益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在的鲁绍传比之前要更忙了。

有收废品任务的时候,就自己或者安排员工开着车去拉货;没有任务的时候,就在家门口附近的菜市场摆摊卖水产或者禽肉。总之,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

在这种良性循环之下,鲁绍传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妻子

早在2010年的时候,鲁绍传的资产就已经过了百万,到了2016年,他在嘉兴又购置了两套房产,一共有三套房子。又过了三年,他再购置两套房产,将房子出租,不断丰富自己的财源。

而这一切,都是他通过收废品起的家。

鲁绍传十分顾家。他的妻子李会娥回忆说,无论在哪里挣的钱,他都第一时间交给自己,即便是自己在最困难的时候,他首先考虑的也是家人的生活,不能让家人吃亏。

他自己也对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鲁绍传回忆当年自己兜里只有5毛钱只身来到嘉兴的时候,心中感慨万千:“现在的生活真的比从前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一家

他点上一根烟,操着浓重的皖北口音说,“以前刚来这里的时候,以为嘉兴会比老家繁华很多,但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我刚来到嘉兴的时候,现在我们住的这里还是农村,如今已经盖起了居民楼,生活水平也非常好。”

如今的鲁绍传,从外表上依然跟进城务工的农民没有太多两样,穿的是普通衣衫,吃的是粗茶淡饭,但眼神中所闪烁的光芒,是他与普通人不一样的地方。

那光芒透露着坦诚、坚韧与自信,让每一个接触过他的人都觉得,这个人值得信赖。

就像他的邻居对他的评价:“他是个‘人精’,但也是个真诚的‘人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鲁绍传能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农民,成为坐拥多套房产的“小富翁”,他的诚信、顾家、坚韧,都值得我们钦佩。他艰苦创业成为“破烂王”,实现了自己为家人创造更好生活的理想,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都是普通人的榜样。

但是,在笔者看来,鲁绍传最值得我们学习的两点,一个是务实,一个是格局。

首先说务实。鲁绍传在最落魄的时候睡过桥洞、吃过剩饭,但他非常清楚自己所面临的真正困难,那就是没有一个能为之奋斗的事业。

于是,在开展创业之前,他首先攒够了本钱,让自己有了底气;随后他立足于自身的条件,敏锐地发现了处理废品这一其他人根本没有注意到的商机,捕捉到了这个行业“缺口”,及时入场,把握了市场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

随后,他又根据自己的现实情况一步步进行产业升级,从而把生意越做越大。

从这个角度来说,鲁绍传是个聪明人。他不仅知道自己未来想要什么,更知道自己现在有什么,每一步走的都很踏实,很有力。这种务实的态度是他能成事的关键。

再来说格局。文中提到,创业有高峰也有低谷,废品生意时好时坏很正常。但是鲁绍传没有把所有赌注都压在废品上面。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开始拓展新的项目,捕鱼卖水产、养鸡做禽肉生意,打开自己的商业格局,对资产进行合理分配和规划,从而能及时规避风险。

既是“多条腿走路”,也是“不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绍传一家

想想看,假如鲁绍传只满足于做废品生意,一旦行业踏入深冬,那他的生意该怎么办,他的家庭又该怎么办?

有很多人同样不缺乏鲁绍传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但缺乏鲁绍传的务实精神与更宏观的事业,导致自己缺乏其他方面的能力。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打开格局,充分利用手头的资源,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边界,这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思路。

从背井离乡兜里只有5块钱,到成为远近闻名资产百万近千万的“破烂王”,鲁绍传能够取得成就,最重要的两点就是实事求是与拓宽格局。

参考资料

[1]照真达俗.“破烂王”奋斗17年 从睡桥洞到拥三套房[N].腾讯新闻,2016-12-28.

[2]陈祖灏.从“破烂王”奋斗17年劳动致富谈起[N].中国经济网/东方网,2016-12-29.

[3]金蕾欣,张磊.蚌埠“破烂王”奋斗17年:从睡桥洞到拥三套房 资产数百万[N].人民网,2016-12-29.

[4]曹雨.“破烂王”的意义在于示范与激励[N].合肥文明网,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