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想富,先修路。一条路的建成总是备受瞩目,这是因为,一条路带来的不光是目的地之间物理距离上的拉近,更是便捷、安全、高效等生产生活方式的更新。

今年以来,兰州市各县区以“美丽廊道”建设为纽带,深入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和客货邮融合发展,初步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开通定制公交线路积极探索交通+特色农产品运输、交通+乡村定制旅游等多元化服务,着力解决交通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

外联内通路网大格局形成 道路通行质效大幅提升

“以前这条路是沙子路,车辆通过后,路面就是坑坑洼洼的,现在全部都铺成了这种柏油路,平坦整洁,看着心里都高兴。”皋兰县黑石镇村民张义祥说的这条路,是从县城通往黑石镇的一条柏油马路,这条路筹建于2018年,2020年建成投入使用。4年过去了,这条路依然如新修建时一般平整。

说起道路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张义祥打开了话匣子:“以前村里没有硬化道路,走两步就尘土飞扬,遇上下雨天,半裤管都是泥点子,可你看现在,我们村里的路都是水泥路,镇上的路都是柏油路,到哪都方便,还干净。”

2017年6月,皋兰县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第一批创建县。该县按照“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原则,举全县之力持续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大会战,累计投资2.86亿元先后完成(自然村)通畅工程、“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硬化、窄路面加宽改造、“畅返不畅”、自然村组道路等农村公路333.74公里,优、良、中等路比例达87.43%。

同时,实施“交通脱贫”工程,通过财政一事一议奖补、脱贫攻坚道路硬化投入、帮扶单位扶持、群众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整合资金,重点实施了农村村庄巷道硬化工程,建制村村庄巷道硬化率达到100%,全县形成了“123皋兰交通行”目标(“1”乡镇上快速线10分钟,“2”乡镇内村村互通20分钟,“3”建制村到本镇30分钟),彻底改变了百姓出门“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土”的状况,真正打通了农村道路便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

“外联内通路网大格局的形成,有效拉动了当地工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老百姓家门口的‘致富路’‘连心路’‘振兴路’。”皋兰县道路运输和公路水运服务中心副主任火烽光对记者说。

定制公交解锁出行新体验 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不断升级

“以前,只有市区才有公交车,如今,村里也通了公交车,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就能坐公交出行。”皋兰县黑石镇白崖村村民李进宝笑着说。

2021年7月,交通运输部公布命名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皋兰县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该县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协调、规范有序、方便群众”的运营思路,提供线路标准、票价制度、服务规范、运行班次“四统一”服务,投资8000万元建成县城大型充电站2处、建成充电桩71个,购置新能源公交车106辆,开通城乡公交线路9条、“微公交”线路5条,在全省率先实现建制村通公交全覆盖。

据兰州城乡公交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公司已开通皋兰县至兰州海关,红古区至兰州东岗镇,定远镇大名城至名城广场,兰州海关、西关十字、兰州客运中心至兰州野生动物园,西固至苦水镇等7条定制公交线路,累计运营班次达1.17万次,运送乘客10.02万余人次。

“皋兰至海关这条线路的停靠站点途经了兰州市二院、省中医院等兰州市多家医院,大大了满足了县城居民就医的需求。终点站又离地铁站很近,去往东西方向的各个地方都很方便。”兰州城乡公交皋兰公司董事长、经理海俊介绍道。

值得一提的是,“定制公交”服务平台是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整合不同区域和人群出行需求,为群众提供点对点、门到门的个性化公交服务。乘客通过“小兰约车”微信小程序,进入“定制公交”功能模块,即可查询线路、在线购票,实现定制公交线路预约,或根据线路长短、停靠站点和出行需求灵活选择线路和车辆。

“以前,去一趟市区就要花半天的时间,自从有了城乡公交,40分钟就能从县城到市区,方便多了,现在的车辆不仅干净整洁,数量比原来还多了,随时都有车,不像以前人挤人抢座占座,坐着很安心。”家住榆中县的刘秀芳笑着说道。

2024年3月,经交通运输部审核,兰州市榆中县通过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验收考核,这是继皋兰县后,我市第二个命名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

近年来,榆中公共交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响应综合交通大会战行动,先后购置新能源纯电动公交车135辆、新能源纯电动微公交5辆、燃油微公交10辆。陆续开通城际公交线路7条,城市公交线路10条,城乡公交20条及微公交线路7条,实现了全县268个行政村公交全覆盖,行政村通车率达100%,全面建成了衔接顺畅、保障有力、安全高效的全县客运服务网络,有效解决了偏远行政村交通不便的问题,圆满完成了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任务。

“农村客货邮”项目稳步发展 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初步成形

“喂,刘大妈,你女儿给你买的东西到了,你到站点来取一下。”王瑞玺是黑石镇石青村客货邮综合服务站点的负责人,临近中午,她整理了当日到达的快递,并根据快递单上的电话通知村民前来取件。

石青村距离皋兰县城60公里,以前,这里是快递送不到的地方。“村里不通快递的时候,儿女在网上给我买上个东西,到县城还要等着凑几个人的一起送,一等就是好几天,还只能送到镇上,村里离镇上还有30公里路,折腾一趟真不容易。现在村里有快递站,没几天就到了,现在连保鲜期比较短的食品也能网购。”石青村村民刘大妈如是说。

“农村客货邮”,是农村客运、货运、邮政快递融合发展的一种模式,主要是为了通过整合客运、快递物流资源,让更多农村居民享受到跟城里一样的寄递服务。据兰州城乡公交皋兰公司副经理杨海霞介绍,公司积极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布局搭载“易邮自提”系统,开通货运邮路,建成客货邮融合发展综合站6个、综合点50个,构建起了畅通便捷、经济高效、便民利民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实现了农村地区“人在家中坐,快递到门口”的目标,有效提升了农村群众的获得感、自豪感。

当记者问到关于客货邮服务站点的选址标准时,榆中公共交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张俊龙介绍说:“一般会选择周围群众集中的地方,优先百货商店、超市人流量大的店面,人口少的行政村由村委会统一负责。目前,榆中县共20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每个村都已经建成客货邮综合服务点,已投入运营64个。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在人流量大的行政村、自然村增设站点,还会为北山的百合、中草药销售配备专门的货车,将本地的农产品从田间地头直接送出去,让客货邮畅通农产品出村和快递下乡双向流通渠道。”

据悉,榆中县分拣中心项目已于2023年开始建设,总建筑面积4079.50平方米,该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多站合一、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客运、邮政快递、农村物流等既有网络、运力资源共享,加强客货运等信息共享对接,打通农村货运“最后一公里”。

另据了解,今年2月,皋兰县推进示范站点创建和邮路拓展工作,完成“易邮自提”平台建设,开通专线邮路4条,代运报刊、快递,盘活客车运力资源,让百姓真正感受到便利与实惠的同时,为城乡交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持续探索新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车来了’‘易拣通’‘外场’‘妈妈驿站’‘易邮自提’等平台的大数据、物联网技术,持续推进农村客运经营与快递物流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通过客运场地、车辆、人员、运营、管理‘五整合’,打造仓储、分拣、配送、增值服务等一体化快递物流配送服务体系,挖掘农村末端投递资源,提升快递物流配送效率,满足边远地区群众寄递需求的同时,使农村客运、快递物流配送协同发展。”兰州城乡公交皋兰公司董事长、经理海俊表示。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娜

责任编辑:王旭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