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工资只有40元,你能活的下去吗?

在安徽药公庙,一位80后小伙就靠着40块的香火钱度日,他不结婚不工作,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守在寺庙内,一待就是10年。

而这一个月40元的香火钱,不仅包含了他的衣食住行,还有寺庙每月所需的香烛油灯纸钱,那他到底是如何生活下去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他又为何甘愿与世隔绝坚守寺庙10年?这背后究竟有什么隐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结尾处已赘述)

隐居深山古寺的日常

凌晨4点30,天还漆黑,鸡鸣寂寂,但安徽岳西县的药公庙内已经响起了阵阵诵经声,那是40岁的王先凯在做早课。

药公庙地处偏僻,人迹罕至,在王先凯来之前,这里一度是座空庙,他主动找到理事会请求留下守庙。

会长当即欣然答应,同时告诉他,功德箱里所得的香火钱可以由他随意支配,但这样一来,每月就不会像其他寺庙那样给他发放工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有失偏颇,但王先凯觉得无关紧要,自此,他成了药公庙的“住持”,也是庙里唯一的僧人,哪怕没人要求也没人监督,王先凯却依然日日起的比鸡还早,一坚持,就是10年。

每日简单洗漱过后,就径直来到圣人像前诵经,一直到天光大亮,他才会停下,起身去吃早饭。

一碟咸菜一碗稀粥,不仅是王先凯的早饭,也是他的三餐四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工资,王先凯唯一能获取的资源是药公庙的香火钱,然而这座庙宇实在名小偏僻,前来祭拜的香客太稀少,香火钱非常有限。

只有在每逢佛菩萨节日的时候,香火钱才会稍微多一些,但最多也才有1200元左右,而在平常日子,一个月的香火钱则只有100多,最低的时候一个月甚至仅40元。

这40元,给庙内购置香烛油灯纸钱都艰难,但确实是王先凯的全部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曾问他,在外面随便找份工作,每月也能有个3000元,这不比快活吗?为什么非要守在庙里吃苦受罪?

不少人都觉得王先凯就是,选择出家就是为了逃避现实的压力!

但其实,王先凯皈依佛门的真正原因,与一个人的死有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遁入

1985年,王先凯出生于安徽岳西县一个穷苦山村中,家徒四壁资源贫瘠,父母都是普通农民。

他从小性格就沉默寡言,别的孩子都在外疯玩泥巴时,王先凯只是默默坐在田埂上,思考着自己和蚯蚓的区别在哪。

改革开放后,孩子们的梦想不再是单一的当兵,或当工人,经常会有一群孩子为谁将来才是科学家飞行员而吵闹争执。

但这一切与王先凯无关,他的梦想在母亲去世的那一刻破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丧母的打击让王先凯更加自闭,也使得本就揭不开锅的家庭更雪上加霜,连支撑他读完小学都不行,父亲还越发觉得王先凯是拖油瓶。

挣扎了月余后,终于决心将12岁的儿子过继给婚后膝下无子的弟弟,自己则潇洒离开了。

命运的齿轮就此开始转动,叔叔的出现,照亮了他原本黑暗的人生,叔叔非常疼爱他,尽管家里也穷,但总是竭尽所能让王先凯不愁吃喝。

成年后,王先凯外出打工,他没有学历也没有经验,到了大城市也只能去工地卖苦力,可他干劲十足,一心想着一定要挣大钱回去孝顺叔叔。

然而就在王先凯憧憬未来时,2008年叔叔突然因病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成了王先凯今生最难平的遗憾,他将叔叔的照片随身携带,日日瞻望想念。

如果说母亲的离开,让王先凯陷入自闭,那么叔叔的去世,则让他丧失活下去的动力。

办完叔叔的白事后,他没有再出去打工,以前为了赚钱孝顺叔叔,他忙于打工很少回家,可现在心中牵挂的人都没了,他挣那些钱还有什么用?也因此,他萌生了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想法。

2010年,他在一次爬山时不小心坠落,正好掉在一座寺庙附近,僧人将他抬进庙里简单救治,王先凯原本还头晕脑胀,但就是在进入庙中的一瞬间,他惊奇地发现这满室的香火气竟然格外宜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烦闷的内心,杂乱的思绪,似乎都被抚平了,那一刻他知道,自己坠山其实是机缘到了,促使他去寻找新的人生目标——出家为僧。

年仅25岁的王先凯就这样不顾一切皈依佛门了,一开始他只号称为“居士”,居士在旧时是出家人,对在家修行之人的称呼,这类人不必剃度,还有正规“居士证”颁发。

我们常听的“和尚”、“尼姑”、“僧尼”是指在寺庙中修行的,需要剃度,两者都是信佛人士。

王先凯在获得居士身份后,潜心在家中修行,但渐渐觉得没有香火气,他无法静下心来,于是他来到了药公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别看这里偏僻破败,但它却有两百年的历史底蕴,清嘉庆三年,当地曾有一位特殊的中药师,他经常进山采药免费送给困苦百姓,积累功德无数。

后来他不慎在采药途中坠崖,为了纪念他的大爱无疆,当地民众便修葺了药公庙,尊中药师为“药公”,将他和华佗圣像一起供奉在庙内。

咸丰年间药公庙曾遭山洪冲击,虽然庙毁僧走,但后来人们发现受供奉的石香炉只有轻微损伤,认定药公显灵,于是重盖药公庙,香火也比之前更旺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至今日,药公庙因历史动荡,山河变迁等原因,虽然日趋落败,比不上其他寺庙,但也依然是正统庙宇。

王先凯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再加上他坠山的经历,与药公坠崖何其相似,心中更加肯定,这就是他的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4年,他正式成为药公庙住持,之后每日在庙内打坐诵经,虔诚供奉,在他的尽心打理下,庙里不说变得金碧辉煌,那也是纤尘不染,一切井井有条。

也因为有了王先凯的存在,渐渐附近也有香客到庙里供奉,没有工资,王先凯便会依照每月的香火钱来安排起居,但他从不在乎香火多少:

黄白之物只是个数字,多有多用,少也能少用,日子只要合理安排,就可过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虔诚地修行着,每日不是诵经便是打坐冥想,非但感觉不到饥饿,还愈发觉得内心充盈,外界的功名利禄,王先凯从未再想过。

然而他不想,却有人替他想,父亲得知王先凯出家后,竟然气得到庙里撒泼打滚大吵大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心安处是吾乡

父亲已是年老,身边却无一贴心人,孑然一身,恐怕死后也无人替他料理后事,他不能接受,于是希望王先凯还俗,安心结婚生子,成家立业。

他知道自己曾抛弃亲子对他有所亏欠,但当时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如今想儿子替他养老送终,也是希望修补父子间的情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村里人虽然觉得王父有些厚脸皮,可是仔细一想也是,那个年代,谁家没有活不下去的时候呢,要不是活不下去,谁愿意把亲儿子往外推?

因此大多数人都劝王先凯原谅父亲,还俗归乡。

可他心中毫无波澜,没有怨恨也没有遗憾,在王先凯看来,凡尘俗事已经离他太远了,他既然已身为出家人,开始了修行,断然没有半途而废,还俗结婚的道理。

王先凯只是淡然告诉父亲,自己已决心将此生奉献给佛祖,不会回去。

最终父子俩不欢而散,而王先凯也没有还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他依然守在那方宛如隐世般的寺庙中,每日诵经礼佛,不问世事不踏红尘,气质越来越超然,心性更是沉静。

后来为了生存,他在附近开荒出了一片菜地,直到他在菜园里浇水摘菜时,身上才看得出一丝烟火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先凯在深山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种植蔬菜,以百姓供奉的香油和大米为食。

过着清净闲适的佛门生活,置身于郁郁葱葱的山林中,头顶着碧空如洗的蓝天,耳边是庙里神圣悠扬的钟声,心中一片安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时颠沛流离,正直年轻气盛却遁入空门,奇妙的人生经历让王先凯大彻大悟:

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选择,只要遵循内心,就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