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信吗?连乞丐都不愿久住的破烂桥洞,却成了一对农民工夫妻的“温馨家园”,一住就是10年之久,期间还养育了4个子女。

虽然卧室、客厅、厨房一应俱全,内里通火通电,几乎看不出是桥洞;

但一家六口明明有祖宅,却甘愿顶着被车轮碾压的风险,选择蜗居桥洞10年与蛇鼠同眠。

这到底是为了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均有切实信源,在本文结尾处已赘述标明

桥洞里厢是我家

2010年,浙江嘉兴的长中港桥很是热闹,每天从桥上经过的人和车不下千百个。

但没有一个人察觉到,他们的脚底下,生活着一户“桥洞人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户六口之家,户主名叫许金火,今年44岁,和妻子蜗居在桥洞中已10年之久,在这里他们生养了2个女儿,2个儿子。

16岁的大儿子和10岁的大女儿是在来桥洞前就有的,而6岁的小女儿和3岁的小儿子却是在桥洞中生下并长大的。

虽然一家六口住在桥洞,但夫妻俩并不认为自己形同流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世纪60年代,许金火出生在江西上饶,家中一贫如洗,仅靠泥瓦匠父亲四处务工养家。

因为没钱,许金火早早便辍了学,开始跟着父亲学习砌墙,随着年岁增长父亲垂老,他便成了村里新一代泥瓦匠。

然而来找他的活不少,可赚的钱仍不够温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逢80年代改革开放,全国风向从“知识分子上山下乡”变成了“农村青年外出务工”,乘着这缕东风,许金火也来到浙江嘉兴,成了一个农民工。

在大城市,他果然赚的远比以前多,不仅能顾全自己的衣食住行,还有余钱寄回老家赡养父母。

甚至没几年就在工地上,遇到了如今的妻子,两人是同乡的,因此经常在一起上工,久而久之就互生了好感。

妻子比他小了近20岁,青春靓丽的样子让许金火很心动,两人也算是一对“老夫少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后,他们搬出了工地的集体宿舍,在附近租了间温馨的民房。

虽然租金很高,但夫妻俩的收入完全可以承担,于是两人便过上了蜜里调油的日子,不久就便有了爱情的结晶。

眼瞅着生活就要越过越美好了,可夫妻俩为何突然带着孩子搬进了肮脏污秽的石桥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车到山前是桥洞

一开始,许金火是真的很感激大城市让他拥有了一切,以前他根本不敢想,自己也能吃上饱饭,搂着老婆孩子热炕头。

可随着孩子一个接一个的出生,他发现自己错了。

孩子出生后,时刻需要人照看,妻子便没有出去工作了,但以许金火一个人的收入,根本无法承担起一家人的开支。

一边要供全家人的温饱,一边还要交付高昂的租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意识到,大城市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已经晚了,许金火不敢带着妻儿回到老家,老家虽然有祖宅,可赚的钱估计还不够孩子的奶粉钱。

但继续留在这里,他和家人又该怎么活下去呢?

许金火愁的整天吃不好睡不好,一度因此在工地走神,差点酿成无法挽回的灾祸。

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在一次收工后,许金火迎来了他的“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8年,许金火来到长中港桥附近务工,这里有一条小河,环境很秀丽。

一次收工后,工头差遣他将施工设备暂存在底下的桥洞中,这时他才发现,原来自己的脚下“别有洞天”

这个桥洞十分隐蔽,景观十分不错,如果不是特地下来查找,根本想不到还有如此风水宝地。

许金火感慨的同时,看着眼前宽大敞亮的桥洞,突然福至心灵,脑中涌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这里变成“家”,那么房租就省了啊!

可妻子能同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嫁给自己吃苦已经很委屈妻子了,现在甚至连个栖身之所都飘摇不定,许金火实在没脸开口询问妻子。

但生存迫在眉睫,横竖都是一刀,那就还是问问吧,他本以为妻子会厉声回绝,然而谁知道,她却一口答应了。

妻子一直知道,许金火一个人养家很辛苦,自己没有办法和他一起分担,那就至少做到替他分忧吧。

许金火感动不已,在工地的工程结束后,原本作为存储仓库的桥洞被腾空了,他便开始着手准备“梦想改造家”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桥底本身虽然能避雨,却无法挡风,依河而立的原因注定了这里将潮湿无比,再加上桥身是石头材质,完全无法供暖。

于是许金火便买来了大量胶合板,隔出了一个近六、七十平米的空地,留作居住,然后将四周封死,屋顶要建的尤其牢固,否则一阵强风便能吹塌家里。

完成雏形后,他又用几块胶合板,给家里隔出了卧室、客厅、厨房等生活区域,除了没厕所外,几乎就是一个标准的大平层。

不建厕所也是因为根本没法装地下水,本身也都是庄稼人,也就不拘这点小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已经建好,剩下的就是搬家工作了,为了省钱,许金火没有请搬家公司,而是选择自己一趟趟运。

像床、衣柜、桌子等大件家具,他没法整个搬走,那就拆开来一点点运过去,之后再重新组装。

随后又和附近一户人家商量了一下,私接了一条电线,桥洞这才是彻底能住人,自此一家人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桥洞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了房租压力后,许金火果然感觉轻松了不少,而且居然意外地比之前住的还舒适,宽敞且没有外人打扰。

他依然辗转在各个工地打工,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老大已经能照顾小的了,妻子便一边照顾家里和孩子,一边也在附近找了份工作。

日子算是终于有了盼头,可桥洞的艰苦也确实非常人能想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的时候,河水被烈日暴晒着散发出阵阵恶臭,更因为周围长满了杂草,蚊虫鼠蚁极爱来这里“游玩”,每每此时,许金火就要在四周洒满花露水消毒水,以驱散蛇鼠。

但这仍不足以抵挡所有的蚊虫,一到晚上,一家六口每走一步,都能清晰的感觉到有无数蚊子迎面而上,睡着了更是会硬生生痒醒。

为此许金火想过很多办法,可只要他无法将桥洞变得密不透风,那就要忍受这些煎熬,但别以为到了冬天日子就会好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气温降至零下时,河面都结成薄冰,石桥更是冒着寒气,而依傍石桥围成的桥洞之家,更是变成了“天然大冰箱”

室外温度几度时,室内就零下几度,到了晚上更是一降再降,厚棉被都无法驱散寒霜刺骨。

暖阳天气更是灾难,屋内被蒸腾出水汽,所有家具物品都潮湿凉,简直灾难。

但最终,许金火一家人用紧紧相连的心,抵御了所有的不如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傍晚是一家人最喜欢的时间,许金火和妻子会走出桥洞,到桥上散步,他们的眼前是日落晚霞,身后是车水马龙,生活和梦想在这一刻奇异般和谐了。

而孩子们则在家里,把晾衣服的竹竿当成单杠,欢快地玩耍着,日子过得有苦有甜。

然而原本平静的生活,却突然被一则新闻打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强制拆除撤离

2010年6月8日,《南湖晚报》报道了许金火一家的桥洞生活,大量室内外的图片冲击着每个人,也正是这时,嘉兴人民才知道,自己的脚下还生活着一户人家。

一家六口如此坚韧温馨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大家纷纷跑去资助许家。

有幼儿园老师带着几个同龄人,还有书本、玩具等学习用品来探望许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金火的一双小儿女至今还没有上学,老师说,如果实在负担不起学费,那么他们愿意免费接受姐弟俩,只需要许家出一点伙食费即可。

这本是天大的好事,但许金火看着那几个身穿洁白校服的孩子,和自己衣衫褴褛的儿女混坐在一起后,却沉默地拒绝了。

老师也不再多说,只专心给孩子们讲故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到端午节,市民高女士专门提着粽子登门拜访许家,那天高女士参观了许家,临来时面上有无限同情,临走时却全是钦佩。

随着越来越多人知道“许家桥洞”的事迹后,南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南湖中队也注意到了,在了解过周围地形环境后,出于安全考虑,他们不得不要求许金火自行拆除违章改建,并尽快搬离。

桥洞虽已五脏俱全,但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天灾降临,比如洪涝比如坍塌,一旦发生,对许金火一家六口就是致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许金火原本也计划在6月底搬回江西老家,孩子大了在嘉兴不好读书,确实也该离开了。

考虑到许家寻找仅半个月租期的房子并非易事,南湖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南湖中队破例允许他们推迟搬出桥洞。

等到真正搬家的那天,南湖城管中队也都来帮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省钱,许金火找的是回江西的货车,顺路带他们一截根本费不了多少事,因此要价不高,一家人也觉得欣喜。

离开前,许金火的心中五味杂陈,他曾感恩过大城市带给他的一切,也曾想逃离这一切,但最终他学会了接纳。

10年桥洞生活,他们早已过够,自己也早已年过半百,从很久之前就在打算回老家的事了,毕竟那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金火和妻子打算回家后先把孩子们安顿好,然后趁他还能干,再出去大城市打几年工,赚足学费和翻新祖宅的钱,就彻底在老家颐养天年。

如今13年过去了,许家搬出桥洞后,那里再没有人住过,已经长满了青苔和草癣。

而随着近几年社会不断地进步,农村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地方已经发展的跟大城市没区别了,许家一家的生活自然也是越过越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个孩子都长大成人,最大的两个已经到了成家的年纪,两个小的也都成年了,许金火和妻子的负担越来越小,现在才算是彻底到了享福的时候。

有时候他会恍惚,自己离家时不过20来岁,如今再次回到这里,已年过花甲,同村的很多人都记不清他了,小孩更是见都没见过他,他就像那首诗说的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无论他曾漂泊到哪里,注定都将再次回到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