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京剧》系列公众号,全天候陪您赏玩京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稿:小队会计)

2024年6月20日上午,纪念何顺信先生诞辰100周年《张韵何音── 学术研讨会》在北京 北京京剧院京剧艺术体验中心举行, 众多的张派名家、琴师及 中国戏曲学院的部分教师参加了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开始前,全体起立,向何顺信大师鞠躬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由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首都京胡艺术研究会主办,北京京剧院和张君秋京剧艺术基金会给予了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由原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副校长、张君秋艺研会副会长张可来老师主持,前来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有张君秋先生之子、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长张学浩老师及儿媳董翠娜老师,京胡圣手燕守平老师不顾天气炎热和八十余高龄,也前来参加了研讨会,并做了发言,天津青年京剧团团长、张君秋京剧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赵秀君女士和著名琴师、何顺信先生的得意弟子、张君秋京剧艺术基金会会长朱建中老师,中国戏曲学院附中关静国老师、魏寅初老师、杜凤元老师、林学民老师、 顾玉杰老师、姚利老师、米博老师、高阳老师等参加了研讨会,并先后做了 发言,张派名家蔡英莲老师出席并做了发言,参加研讨会的还有月琴名家尚长贵先生并做发言、张派名家张萍老师等也参加了研讨会;旅日艺术家、日本京剧院院长吴汝俊先生特地从日本回来参加研讨会,并做了发言, 国家京剧院老艺术家康秉钧先生也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何顺信先生的弟子北京市京昆文化艺术团赵羽团长、山东京剧院琴师肖洪志老师等也前来参加了研讨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研讨会上,众多的名家回忆了与何顺信先生相处的点点滴滴,大家对何顺信先生在对京剧创腔中和京胡演奏艺术的传承中所做出的贡献,表达了深深的缅怀和深切的怀念。大家表示,一定要把何(顺信)派京胡艺术传承下来,学习何顺信先生的做人品质,把张派艺术传给下一代,把何(顺信)派京胡艺术传承下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京胡圣手燕守平老师在研讨会上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建中老师与燕守平老师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秀君团长和琴师朱建中老师与何顺信先生长孙何鹏举在倾听大家的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京剧院刘侗院长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琴师朱建中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琴演奏家尚长贵先生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学民老师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凤元老师在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顾玉杰老师在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汝俊先生在发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市京昆文化艺术团赵羽团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青年京剧团赵秀君团长和著名琴师朱建中老师情深意切的发言,既有对何先生的缅怀之情,也有对何先生和前辈京剧大师们的感恩之情。 下面是著名天津青年京剧团赵秀君团长和琴师朱建中老师在追思会上发言全文。

赵秀君团长的发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4年12月 11 日是何顺信先生的百年诞辰。何顺信先生生于 1924 年,是著名的京胡演奏家、戏曲音乐教育家,对京剧张派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何顺信先生自幼热爱京剧,他天赋过人,勤奋刻苦。在京胡演奏上造诣极高,风格独特,韵味醇厚,刚柔相济。其演奏技巧精湛,音色纯净优美,情感表达细腻,深受广大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喜爱和赞誉。何顺信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京胡演奏家,更是一位优秀的戏曲教育家。他广收弟子,倾囊相授,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众多京胡演奏人才。尤其对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1985年5月,经原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同志推荐,我团优秀琴师,我的师哥朱建中有幸拜在何顺信先生门下,成为了入室弟子。并在我团“百日集训”中,聘请以张君秋大师为首的众多艺术家们来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课徒传艺,其中何顺信先生口传心授,为我团京胡演奏员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团朱建中师哥以及其他演奏员,已成为京剧界演奏、伴奏的佼佼者。

何顺信先生的教学风格严谨细致,他对学生的要求非常高,耐心地指导学生掌握京胡演奏的技巧和要领。他还鼓励学生在演奏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京剧艺术的独特见解。

除了技艺的传授,何顺信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他教导学员们要深入理解京剧的剧情和人物,将音乐与表演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他的教导使学生在京剧音乐的演奏和理解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生的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记得我在学习《西厢记》《金断雷》《楚宫恨》等剧目时,何顺信先生都会定期来到我团把我和朱建中师哥叫到宾馆单独说戏加工,每个字、每句唱腔,何顺信先生都会为我们反复推敲、精益求精、毫不含糊。何顺信先生还是一位非常幽默长者,记得我与朱建中师哥赴北京与先生学习《诗文会》两个半月在驻北京天津办事处每天上下午学习,先生每天来给我们上课很辛苦,但先生总是乐呵呵哒!我一进门先生就风趣的对我说“哎呦,我们的福气人来了”何老师说得没错,我真是个有福的人,在我学习京剧的道路上有幸拜在京剧大师张君秋先生门下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又遇到何顺信先生这样著名京胡演奏家为我说唱编腔加工提高。所以我时时都在告诫自己,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报答老师对我的教导之恩、培育之恩。传承好张派艺术,使张派艺术更加发扬光大。

在艺术创作上,何顺信先生勇于创新,不断探索。何顺信先生是同张君秋大师长期合作的琴师,合作有50年之久,彼此之间在艺术上很默契。他们在传统技艺上大胆创新,创造了华丽婉转、清新流畅的“张派”艺术。何顺信先生和我师父张君秋大师在艺术上珠联璧合、浑然一体,是京剧界精诚合作的典范。

何顺信先生的一生,是为京剧事业奋斗的一生。他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风范,将永远铭刻在中国京剧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我们怀念他,敬仰他,更要学习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和弘扬京剧艺术,让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2024年6月2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琴师朱建中老师的发言:

“择一事,终一生!”

——“纪念京胡大师何顺信先生诞辰百年”座谈会的发言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隆重举办“纪念我师父京胡大师何顺信先生诞辰百年”的座谈会,非常感谢张学浩会长、赵秀君团长、张可来师哥以及各位师哥,感谢您们的大力支持和辛苦操办。

感谢诸位老师!谢谢您们!

今天能够与大家一起分享我追随先生二十余年的学艺点滴,我非常激动。在我与先生的学琴过程中,先生总是嘱咐我在艺术上一定要“择一事,终一生!”

何老师一生谦恭儒雅,平易近人,不求名利,待人宽厚。在艺术追求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在与张君秋大师的长期合作中,本着以京剧本体为中心,开创了新的演奏、伴奏之法,并守正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创立了“何派”京胡演奏体系,成为承上启下的一代京胡大师!为创立张(君秋)派京剧艺术立下了汗马功劳!

先生治学严谨,对后生学者要求要有广泛的文化知识、深厚的阅历、开阔的眼界和胸怀,他对学生注重艺德修养、音乐修养及音乐气质的教育和培养!人贵诚,艺贵高!认为只有人品高才能谦虚进步,才能脱离俗气,才能成为京胡演奏大家!几十年来他竭力提携后人,培养年轻人,我就是受益者!我永远感恩师父!

1985年,我如愿拜在先生门下。之后在老市长李瑞环同志的提议下,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举办了著名的“百日集训”,师父为我进行了为期百日的“一对一”封闭教学,期间我们师徒朝夕相处,不离左右。每天上午师父带着我练功,下午说戏,晚上讲京胡伴奏之要领法则。这一时期师父共教了我八出张派戏。在遇到比较难的唱段时,师父就亲自操琴示范,带着我一遍又一遍的拉,直到师父满意为止。"百日集训"后我们在天津、北京、上海、香港举行了汇报演出,师父全程为我把场,演出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更深入的教学。

多年来我与师父同吃同住,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师父每天早上五点起床,一手拿着琴,一手拿着鞋走岀房间去练琴。师父此时已经是名扬海内外、功成名就的演奏大家了,还在坚持每天练琴,这件事一直深深触动着我,令我也暗下决心,要以师父为榜样,刻苦练琴——择一事,终一生!

我与师父二十多年的相处,在艺术上故事太多了,真的能讲上三天三夜。

今天非常感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回忆我的恩师,今后我一定在弘扬"张派"艺术与“何派”京胡演奏艺术的工作中做好传承工作!

我们团在国家艺术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在赵秀君团长的带领下,已经将张派名剧《西厢记》面向全国部分重点院团的优秀张派青年演员、乐队演奏员,进行了各行当“一对一”的教学传承,并已向领导、专家及广大观众进行了汇报演出,反响非常好,认为这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非常科学。这种方式正是当年以张君秋大师为首的“青年团顾问团”为培养我们而创立的行之有效的育人方法,先生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产!

天津青年京剧团现在正在进行第二次张派传习班《楚宫恨》的教学和排练,即将推出学员汇报演出,敬望各位师长多多关怀,指导。

今后我会以师父作为我一生艺术追求的榜样!继承他的优秀人品和精湛琴艺,把我从师父那里学到的何、派演奏艺术继续继承好、发扬好、传播好、发展好,我会不懈地努力下去,为京剧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朱建中 2024年6月20日

研讨会 在 何顺信先生 长孙 何鹏举的 致谢词中圆满 结束。

研讨会结束后,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