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波兰特派记者 禹丽敏 环球时报记者 马彤 赵瑜莎】波兰总统安杰伊·杜达6月22日偕夫人抵达北京,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5天的国事访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杜达总统此访介绍称,今年是中波建交75周年。中方愿同波方一道,以此访为契机,不断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各领域交流合作,共同引领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及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持续丰富中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内涵。

“波兰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务实合作成果丰硕。”林剑表示,习近平主席将同杜达总统举行会谈,擘画中波关系未来发展蓝图,就双方关心的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共同出席合作文件签署仪式。李强总理和赵乐际委员长将分别会见杜达总统。

这是杜达在总统任期内第三次访问中国。除在北京的行程外,他还将访问大连和上海,并出席相关经济论坛活动。6月21日,杜达在华沙奥克西军用机场出发前发表讲话称,此次访问的重点将放在“经贸和安全问题”两个方面。杜达在讲话中回忆道,他于2015年就任总统后不久对华进行第一次正式访问,后来又曾前往北京参加冬奥会开幕式,如今再次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他表示,“这次访问时间较长,包含很多议题。”

据波兰通讯社23日报道,在经贸领域,杜达表示两国将“签署几项协议”,他还希望能够为波兰禽类产品和牛肉产品打开中国市场,以及促进中国加大对波兰的投资力度。此外,杜达表示“会谈的政治部分非常重要”。受俄乌冲突影响,波兰正面临阻挡来自白俄罗斯移民非法越境的压力。地区安全局势带来的挑战也将成为会谈的议题之一。

波兰外交部长西科尔斯基日前在接受波兰广播电台专访时概述了波兰2024年外交的主要方向,并强调杜达总统此次访问的重要性。西科尔斯基补充道:“政府已就这次非常重要的访问达成一致,有迹象表明,这次访问可能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取得成果。”

中波友谊源远流长,波兰不仅是最早承认并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欧洲国家之一。过去5年,中波双边贸易额年均增速超过10%,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420亿美元。中国连续多年是波兰第二大贸易伙伴,波兰稳居中国在中东欧地区最大贸易伙伴。

波兰前副总理雅努什·皮耶霍钦斯基20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波兰进口的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中国,其中包括对波兰工业至关重要的设备和零部件;同时波兰在肉类、谷物、乳制品、水果和蔬菜方面也具有巨大的出口潜力,还是横跨欧亚大陆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枢纽。

在皮耶霍钦斯基看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两国的合作格局也在不断扩大,波兰方面可拓展的贸易合作新领域包括化妆品、药品和信息技术。

“中国作为最大的世界工厂,在过去几十年间的非凡发展令所有人惊叹。中国不仅在传统工业领域,同时也在尖端技术、过程自动化以及高效优化能源利用领域成为全球领导者,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份额不断增加。”皮耶霍钦斯基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如今,每位理性的观察家都预测2024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至少达到5%,因为中国的经济地位不仅意味着可观的出口,还意味着拥有良好的国内市场需求,这也将为外国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

除经贸领域合作外,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崔洪建2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一方面,由于波兰不仅在中东欧地区、同时也开始寻求在欧盟发挥更大的影响力,通过和中国保持稳定的联系,有助于波兰在欧洲提升影响力、发挥外交作用;另一方面,尽管近几年波兰和美国来往密切,但作为与中国拥有紧密经贸联系的地区大国,和中国保持接触也是波兰平衡外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