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9日,河北大学图书馆宣布为每位毕业生保留终身进入该校图书馆的权限。在通知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这样写道:“无论是在职场上寻求知识的滋养,还是在生活中寻找心灵的慰藉,随时欢迎各位重返图书馆。”这一决定如同一股清风,不仅彰显了高等教育机构对毕业生持续成长的深切关怀,更是对“学无止境”理念的生动实践,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树立了标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对于大多数图书馆在学生毕业时,借阅卡被剪去一角,堆在箱子里作为废品处理,河北大学图书馆对毕业生开放终身权限,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传授,更深层次地体现出人文关怀,传达出一种信念:教育和学习不仅是学生在校期间的任务,更是贯穿于每个人生命全程的滋养。

终身学习其实是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下的必然选择。学习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学习不会立竿见影带来好处,但想获得成功,需要尊重规律,以量变求质变。不过,这不仅依靠学子的个人努力,也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关注。

河北大学的这一举措,恰恰让毕业生们感受到母校不仅是他们求学时期的港湾,更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旅程点亮了灯塔,随时欢迎他们回归,既可以尝试突破信息茧房,还能寻找心灵的慰藉和智慧的启迪。这种情感联结,无疑增强了校友对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也促进了学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学子们毕业后,各奔东西,大概率不会对母校图书馆的运营造成压力。毕业生们的需求,反而会助推图书馆更好地迭代。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图书馆,其有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的天职,只有用起来才能最大化发挥价值。

河北大学图书馆的决策,被众多网友点赞,有人说这是最长情的毕业礼物,更有网友直呼“建议全国实行”。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社会各界对终身学习有着热切需求。“终身可进图书馆”举措,实际上是在点滴间推动教育资源的社会化共享,让更多人有机会接触到高质量的学习资料和研究环境。

这不仅有利于促进社会整体知识水平的提升,也是对社会公平的一种贡献,使那些渴望学习却可能因种种原因无法继续深造的人看到了希望。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缩小知识鸿沟,增强社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大学“包售后”,能做的还有很多。希望更多的高校和社会机构能效仿此例,加强优质育人资源辐射和文化资源共享,形成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全民学习的热情。(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卢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