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90%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都源于不敢表达自己。

总是说“没关系”,

即使内心很不情愿,但为了避免尴尬、冲突或为了取悦别人,你会经常说“没关系”、“没事”。

经常自我牺牲,

你总是把别人的需求和感受放在首位,不断地为他人着想,而忽视了自己。尽管你为此付出了很多时间、精力和情感,但你还是鞍前马后得忙忙碌碌。

难以拒绝他人

,当别人向你提出请求时,哪怕你已经很忙很累或不想做,那个“不”字即使憋红了脸也说不出,像个有求必应的“便利贴”。

害怕冲突,

害怕任何形式的争执或冲突,总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能忍则忍,能让就让了,总想着息事宁人。

不敢直接表达不满

,当别人的做法让你不满意时,你不会直接说出来,而是选择沉默,冷淡,叹息等这种间接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希望别人能猜出来。

你希望通过这些压抑自己,照顾别人的方法,让自己假装出一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阳光向上的正面形象,来维持自己的“好人缘”,你可能会暂时获得别人的好感,但是却委屈和冷落了自己,最终把自己弄丢。

如果我们总是压抑自己,需求得不到满足,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别人的一个脸色、一个眼神都能让自己思虑多多,难受半天,总是揣摩别人的心思来极力修正自己,去讨好别人,我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被重视,不值得被爱,会陷入一种无力感和自我否定的循环中走不出来,时间长了,会怨恨,焦虑和抑郁,会身心俱疲,这是对自己的“软暴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为什么会如此害怕表达自己的需求呢?

认为别人有求于我,是看得起我。

我必须把事情做好,让别人认同我,喜欢我。如果我拒绝了,别人就会看不起我,就会疏远我,所以会不计成本、任劳任怨地去帮助别人,为的就是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让自己获得一种价值感和存在感。

如果我拒绝了别人,别人就会讨厌我。

为了让别人满意和喜欢,就只能亏待自己,无休止地帮别人做各种琐事,让自己忙得脚不沾地。

拒绝别人,是自私的表现。

用严苛的高高在上的“道德感”来绑架自己,认为自己应该像菩萨一样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即使自己筋疲力尽,但稍有犹豫,就会自责,会生出愧疚之意,质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

我们之所以害怕表达,是因为我们认为自己的需求不重要,或是担心对方的反应。

你发现了吗?

你这样的隐忍退让,委曲求全,取悦他人,换来的往往是得寸进尺,见利忘义。

你自以为“无害”,别人可能会在背地里骂你别有用心;

你自以为会做人,别人却认为你软弱可欺;

你自以为与人为善,别人却在暗地里笑你太傻。

不在意你的人,付出的再多都是廉价的;

每一次的讨好,都是对自我的践踏和凌辱;

违心的代价就是内心的煎熬。

如果沉默和讨好有用,还需要努力干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容易让人迷失的不是丛林,而是人群。

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人,每天说着违心的话,做着讨好别人的事,察言观色,小心翼翼,忽略自己的感受,淹没自己的声音,不知道自己是谁, 也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来, 更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 扭曲自我,迎合别人,迷失在人海之中。

没有绝交,就没有至交,平摊温柔不可取。

其实朋友是分三六九等的,当然这不是按照社会地位、经济条件来量化的,而是根据互相取悦度来界定的。

如果和一个人在一起,一直是你单方面的付出,却得不到情感上的回报,你会委屈,会内心不平衡,请当机立断停止单方面的讨好。

如果朋友随意入侵我们的心理安全边界, 我们心生不满,感觉很不舒服, 就要立即加以调整,明确自己的边界。如果对方还是一意孤行,那就让他自由退出吧。

我们不是人民币,做不到让所有人的都喜欢。

如果你试图让所有人都喜欢, 看不清主次,真情还是假意,把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均摊给生命中的所有的所谓的朋友, 结果就是让自己超负荷输出,落得个出力不讨好,没有真正靠得住的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设立好自己的底线,有原则就要坚定维护。

因为不敢拒绝,所以对别人的要求有求必应;

因为不敢反对,所以对别人的评判一概顺应;

因为不敢抗争,所以对别人的侵犯一再忍让

站在不能在退的位置,你就可以无所畏惧,因为你已经深处底线,也没有什么可怕的了,把最坏的结果摆在眼前,想一想,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和把自己交给别人操控相比,还有什么比这更可怕的呢?

要为自己设置一个“安全距离”。

2.力量而行,别被人情套牢。

我们是个熟人社会,做事讲人情,重人情,这也是长情。

但是,我们也常常碍于“情面”,被“情”所困、所累,常常打肿脸充胖子,捡了“面子”,丢了“里子”。

要解脱,一定要学会拒绝。

让我们如此为难的人, 都不值得我们去如此为难自己。

简单点,凡是一味拿人情压榨我们的人, 都不必跟他们讲人情,及时止损。

3.没有雷霆手段,就别有菩萨心肠。

我们做好人,但不要做滥好人,不带锋芒的善良,就是软弱。

善良的人很多,可是当她们被辜负被欺骗时,除了失望、愤怒,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们可以温和有礼,但也有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底线,以免别人利用或误解我们的好意。

4.拒绝,是每个人最正当不过的权利。

不要在拒绝别人后内疚、自责。

拒绝别人没有错,不该我们做的是事情, 我们是可以拒绝的;

超出能力范围的忙, 我们也是可以不帮的。

我们不必让别人对自己满意,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满意。

也许,被拒绝的人在一定时间内会受伤, 但这是他们的人生课题,我们不必为此负责。

如果是真的朋友,他们能够理解和消化这种受伤感,进而也会理解我们。

倘若真的不理解, 那有什么可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了拒绝的意识,只是迈出了第一步,接下来就是如何来表达拒绝了。不伤面子的拒绝是学问,也是修养。

1.简洁明了

不管我们多么不伤面子, 多么想没有杀伤力的拒绝, 也要把话说的明白清楚, 不可太委婉,让别人误解我们的意思。

2

使用“我”语句

用“我”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样可以减少指责对方的感觉, 降低对方的心理防御。

比如“我感到有些失望,因为……”

3.

避免过多的道歉

虽然适当的道歉可以缓和气氛,但过度道歉会显得你在拒绝中感到内疚,从而削弱你的立场。

4.不要过度解释

当你说“不”时,保持简洁就好,不要试图为自己过度辩解。

适度的解释更容易让对方理解,但长篇大论的的解释,会漏洞百出,给自己增加麻烦

适度的解释有助于对方理解,但不必长篇大论,以免给自己增加麻烦。

5.最好不要当众拒绝对方。

在人多的时候拒绝对方, 会让对方觉得没面子, 下不来台。

这个时候可以找一个双方都相对放松的时间和场合,私下沟通。

你可以说“我这有点事,忙完我找你。”或者说“回头我给你打电话。”

无论世界怎么看你,都要忠实于自己,这样你才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站出来,要清晰、要坚定,不要让别人把你调成静音。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注女性心理成长,擅长把心理、人性和现实糅合起来,为您分享自我成长情绪压力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的心理文章,希望能给您带来温暖和力量。

特别喜欢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地方。”

欢迎学习我的《攻击性课程41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