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提起在近代史中,全中国的哪几个省份为国家付出的牺牲最大,那么四川一定会榜上有名。

根据统计,在抗日战场之中,从四川出川作战、保家卫国的将士们,伤亡人数达到了全中国军队伤亡总数的十分之二。

其中,包括了负伤356267人,失踪26025人,以及阵亡263991人。

全部加起来超过了64万人。

如此庞大的数字,也让抗日战场上的四川军人得到了“无川不成军”的美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场上的川军

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号召之下,全国的大好男儿纷纷报名从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前往朝鲜战场帮助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者。

在经过三年多的作战以后,终于将这个自诩为世界第一的工业强国给击败,打破了美国大兵不可战胜的神话,让其尝到了建国以来在海外作战的第一次失败。

而全世界也在那一刻真正地看到了中国军队的实力和解放军战士们的战斗意志。

但是,既然有战争,那自然就会有牺牲。

在朝鲜战场上,一共有19.7万名志愿军战士牺牲在了那片寒冷的土地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美援朝

在2011年,经过新一轮详细的统计以后,来自四川籍的烈士达到了30789名,这个数字,再次让四川成为了在战场上阵亡最多将士的省份。

之所以如今中华民族能够骄傲地屹立在世界舞台之上,背后离不开四川军民的贡献。

然而,正是这个在近代多次为了捍卫祖国挺身而出的省份,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之中,却遭受过巨大的磨难。

甚至有好几次,都差点让整个四川变得“空无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地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李白的一首《蜀道难》,道尽了四川这片土地的悠久和独特。

中国大陆的地势十分鲜明,从西向东、由高到低,分为了“三大阶梯”。

而四川,正好位于连接“第一阶梯”青藏高原和“第三阶梯”长江中下游的中间位置。

于是,这也造就了周围遍布山地、丘陵、丛林、将四川盆地牢牢包围起来的独特地貌。

虽说山区和丘陵占据了全省的85%左右的面积,可这也给紧紧包裹在中间的成都平原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也为此地独特的文明诞生,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盆地

根据考古学家在几十年来从四川发掘出来的文物和遗迹来推断,早在两万五千年前,四川这片土地上,就已经诞生了人类文明。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最原始的文明,逐渐开始发展成高度发达的“古蜀文明”。

在新石器晚期,这些生活在当地的“古蜀人”,已经能够利用石器、青铜器、金器,去打造生活上所需要的一系列工具,甚至能够用打造出来的物品去完成祭祀、装饰、建筑等十分高级的活动。

这个时期所诞生的“三星堆文化”、宝墩文化,以及后来发掘出来的罗家坝遗址、金沙遗址,都进一步作证了这个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岷江

其中在“三星堆遗址”当中所发掘出来的由青铜和金器所打造出来的奇特造型,其精美程度和创造能力,甚至一度让人们怀疑是不是产生于“外星文明”。

也正是这么多璀璨的文明创造,让“古蜀文明”得以与华夏文明和良渚文明一起,被称作为中国上古的“三大文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星堆文明

正是凭借着独特的地形,得以让古蜀人可以创造出来自己的文明。可是,这也阻挡了“古蜀文明”与“华夏文明”的交融。

在商朝以前,华夏文明曾经进行过几次大范围的扩张活动,临近四川的陕西、湖北一带,早已经遍布了华夏民族的发展踪迹。

可是,当这些来自中原的发达文化形径到祁山山脉时,却被严严实实地阻挡到了四川的外面。

这也让华夏文明错失了与“古蜀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一直到春秋以后,随着制造技术的演变,以及交通工具的发展,让中原地区的人们逐渐有了跨越山川河流的能力。

于是,四川也开始从那时起被逐渐开发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小山村

然而,这个时候,古蜀文明却已经消失殆尽,只留下了当地的诸多先民遗存。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之间的角斗,处于最西边的秦国开始加快了自己扩张的脚步。

接连派兵吞并了“巴、蜀”两国,并在此设立巴蜀郡,

从这个时候开始,蜀地正式加入到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当中。

公元256年,为了治理水患,改善当地的民生,秦国李冰父子,吸取了大禹治水的经验,在岷江上游修建了“都江堰”。

极大地改善了整个蜀中的生态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都江堰

这不但让秦国多了一条十分重要的运输线路,让国家的军事补给得到了极大的补充,也让蜀中当地老百姓们的生活改善了许多。

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巴蜀地区也跟随着其他各个地区,被正式纳入到了国家的版图当中。

再后来,随着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从巴蜀地区杀出重围,战胜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建立了汉朝。

巴蜀地区也逐渐开始将汉文化当作了发展的主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邦

汉武帝时期,政府开始在蜀中设立行政机构,将其定为益州。

随着水利工程的治理,文化的交融,以及国家的强盛,巴蜀地区不论是生态环境还是人文发展,都来到了一个极为鼎盛的时期。

这也让蜀中开始有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新莽地皇五年(公元24年),随着王莽作乱,各地的军阀势力也纷纷开始占据地盘。

巴蜀地区的公孙述,也将益州强行占据,立国号为“成家”。

“成都”一词也随之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到了东汉末年,刘备集团战胜盘踞在这里的刘璋父子,建立了“蜀汉”政权(史书称‘后汉’),定都于成都。

这让四川成为了大型割据政权的权力中心,也极大地推动了川蜀当地的文明发展进程。

后来,风云变迁,改朝换代,中华大地也饱受了战火的摧残。

可是,不论中原地区的战争如何激烈,军阀们打得如何残酷,但是,川蜀地区却总能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形优势,独善其身,将强敌挡在山川之外。

也正是如此,所以每次到了国家危难的时候,巴蜀一带也成为了政府和王权最后的“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

在抗战时期,由于日军的逼近,华北和华中地区都危在旦夕,南京、武汉也相继陷落。

所以,蒋介石只好将国民政府迁到了重庆,想要借用那里的山川地势来阻挡日寇的突袭。

所以,在进入了“热武器”以后的近代,巴蜀地区仍然具有十分强劲的防御优势,就更不要提在以刀枪棍棒为主要作战工具的古代了。

唐朝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所造成的动荡,使得“国都六破,天子九逃”。

其中,有三位皇帝都逃到了川蜀地区进行避难。

分别是唐玄宗躲避安史之乱、唐德宗躲避朱泚之乱、唐僖宗躲避黄巢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史之乱

他们选择川蜀之地,无一不是因其坚固的防御优势和物资丰富的生态环境。

也正是这点优势,也让四川地区的人民,在千百年来都生活得十分惬意。

然而,到了从宋朝以后,随着国家军事实力的下降,再加上各民族之间矛盾的凸显,这让四川开始遭受到了几次近乎于“灭顶之灾”的灾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南宋末年,随着蒙古的扩张,南宋的边境逐渐被打压得越来越小。

双方开始在巴蜀地区进行缠斗。

1259年8月11日,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在了重庆钓鱼城。

这让蒙古士兵恨透了巴蜀地区。

于是,在全面攻陷南宋以后,元朝军队派兵血洗了四川,导致整个蜀中人口锐减了三分之二。

这也是四川千百年来第一次遭受到如此严重的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钓鱼城

然而,噩梦才刚刚开始。

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官僚主义的剥削过于严重,王朝宗室和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过于猖狂,再加上几次大规模的灾荒以及关外的兵患问题。

一时之间,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

于是,在“闯王”李自成的带头之下,各地开始爆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农民起义。

而出生于陕西的张献忠,也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队伍,开始在巴蜀和汉中地区抗击明朝政府军队。

然而,与一般的农民起义军不同的是,张献忠生性残暴,脾气乖张,十分喜欢在将城池占据以后,再对占领的地盘进行“屠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自网络

美其名曰是清除官府的势力,可是却纵容手下滥杀无辜,奸淫掳掠、无恶不作。

在率兵攻入四川以后,张献忠对属下说:“三国以来,汉中原属四川,今吾定都于川,不取汉中,难免他人得陇望蜀乎?“。

于是,张献忠建国号为“大西”自封为帝,向着汉中和四川西部地区继续发动进攻,想要仿照刘备打造一个盘踞在四川的割据政权。

可是,与刘备与民休息的政策不同的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张献忠在攻进巴蜀以后,打一路杀一路,所到之初,全部都要进行“屠城”。

后来,在四川清除了所有敌人之后,张献忠又下令将重庆周边的百姓“刳耳鼻,断一手,驱徇各州县”。

刹那间,整个重庆地区的百姓,大多数都变成了没有耳鼻,断掉一条胳膊的残疾人。

在那个交通和医疗设施不发达的年代,这几乎就已经宣判了死亡。

进入成都以后,张献忠又下令“血洗三日”,让手底下的士兵对成都进行血洗和抢夺。

短短三天时间,成都的数十万老百姓,被杀得十不存一,整个城中到处都是遗体和鲜血。

后来,清朝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在对四川进行户口统计的时候,骇然地发现,整个四川省在籍人口竟然只有区区9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口迁移

这与明朝中期所统计的900多万人口相比,少了百分之99以上,可以说几乎已经没有人了。

如此大幅度地人口下滑,放眼全人类的历史当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为了让四川重新回归正常的生产活动,清政府在两湖和中原地区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迁移,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四川,这才让这个往昔的“天府之国”重新焕发了生机。

再后来,巴蜀又经历了“三藩之乱”、当地军阀之间的混战、白莲教起义等事件,也让四川再次遭到了人口骤降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川军烈士纪念碑

但是因为规模远比明末小很多,所以虽然仍给当地的老百姓带去了极大的灾难,但并没有影响到四川人口发展的根基。

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上,伴随着的是一次又一次的磨难,这给亿万的劳动人民带去了难以想象的灾害。

但是,这也磨炼出来了中华民族团结、坚强的民族凝聚力和意志力,也让我们可以战胜任何苦难,一次又一次从废墟之中站起来,重新建设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