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总投资额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自2006年投入使用以来已运行了20多年。

这在当时来说可是一笔不小的收益,那么这么多年过去了,这笔“巨款”现在有没有回本?

三峡大坝坐落于华夏湖北与四川间的宏伟工程,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长江三峡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它的建设始于1994年,历经风霜雪雨、岁月沉积后,终于在2012年完美竣工。

当初三峡大坝的建设,使用了大约160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

要知道,这个数量足以建造一条从地球到月球的单行道高速公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三峡大坝的蓄水量,一些拥有千年历史的古城。

如重庆市奉节县的瞿塘峡镇,被永久淹没在水下。

这些古城成为了水下博物馆,有时候潜水爱好者会潜入水下探索这些古老城市的遗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三峡大坝建立的初衷,首先是为了应对长江流域频发的洪水灾害。

这些肆虐的河流,一直威胁着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就比如说当年的长江洪水,被称为“20世纪三大洪水”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场灾难导致了约370万人死亡,主要是因为洪水引发的饥荒和疾病,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

好在是靠着解放军战士,在抗洪一线抢险成功,可谓是“众志成城,万众一心”。

为了确保人民的安居乐业,保护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三峡大坝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与此同时,它更是一项具有巨大潜力的水电工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强大的发电能力,无疑为中国的经济繁荣注入了稳定的动力源泉。

大坝的建成不仅是中国水利事业的璀璨瑰宝,更是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辉煌一举。

三峡大坝如今已经运行了20年,那么当初投入的2500多亿元,该如何回本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哪些收益

三峡大坝最直接的收益,可以说就是发电了。

因为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其发电能力是非常强的。

自2003年首批机组发电以来,三峡电站为中国电力供应做出了巨大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大坝的效益可不仅仅只此一点,我们还不能忽视其在航运方面的巨大贡献。

大坝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长江的航运条件,不仅提升了航运效率,还显著降低了物流成本。

特别是三峡船闸的运行,让长江上游的航道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推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就是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其旅游业也得发展也不容小觑

大坝成为了一个新的旅游景点,三峡峡谷、神农架和人文景观,还有白帝城、张飞庙等,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景点,满足了不同游客的需求。

而且随着三峡大坝的名头越来越响,游客越来越多,还带动了周边比如酒店、餐馆、交通等等产业,也让当地经济提升了一大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光是2023年上半年,三峡大坝旅游区的游客接待量突破150万人次大关。

这一成绩不仅超越了历史高峰的2019年同期,更彰显了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持续吸引力。

与此同时三峡大坝的旅游收入还在持续增长,如果这么来看的话,三峡大坝应该是早已回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本了吗

三峡大坝的经济效益显著,其中水力发电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自2003年投入发电以来,三峡大坝的发电量已经累积超过惊人的16000亿千瓦时。

按照居民用电价格每千瓦时0.5元来估算,这庞大的发电量所带来的累计发电收益高达80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计算,我们可以得出三峡大坝的总利润大致在3000亿元左右。

相较于最初投入的2500亿元建设成本,三峡大坝不仅早已实现了回本,而且还为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需要提一下的是,三峡大坝的发电收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其每年的发电收入可能会有所波动,但总体大差不差,发电收入依然是占总收入的大头

此外,三峡大坝的建成还成功避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度遭受灾难性的巨大经济损失。

例如1988年的特大洪灾,给国家造成了近万亿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如果没有三峡大坝的保护,以后每次洪水肆虐,受灾地区必将遭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无疑也为三峡工程的收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另外旅游也不仅让大坝产生的收益非常可观,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因为当年建立大坝而一些被迫搬迁的古迹,当地都要妥善保留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并且还要考虑建立水下博物馆,这么看来当地确实是不差钱的。

可以说这一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无疑也为三峡工程的收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由此可以看出,仅仅发电收益三峡大坝就称得上“印钞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说三峡大坝的发电收益,早已覆盖其建造成本。

更重要的是,它为国家和人民挽回了远超工程成本的巨大经济损失。

然而除了这些,三峡大坝还有意想不到的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他作用

通过形成的长达约600公里的人工湖,三峡大坝显著提升了上游航道的标准。

其配套的船闸系统实现了万吨级船队从上海至重庆的直达,大幅增强了航道的承载力。

并且三峡大坝的蓄水与调节功能,有效平抑了上游河段的流速和水位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极大降低了航行风险,尤其是对于中小型船舶,航行环境更为安全稳定。

在航运的效率上,三峡大坝采用的双向五级船闸设计

确保了船舶高效有序地过闸,显著提升了航运的整体效率。

而大坝调度在枯水期维持航道水深,保障了航运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坝的蓄水量,使得长江上游至重庆段的航道得以全年通航。

这大大提高了货物运输效率,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重庆朝天门至湖北宜昌航道维护水深,从2.9米提高到3.5-4.5米,航行船舶吨位从1000吨级提高到3000-5000吨级。

不难看出,大坝的建设增加了长江上游水系的通航里程,使通航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营,有力推动了长江航运业的增长。

不仅提高了货运量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对沿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促进作用。

在自然环境方面,三峡大坝建设改变了河流的自然状态,对鱼类洄游等生态活动产生了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大坝设计了鱼道等生态补偿措施,减轻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为了帮助鱼类能够逆流而上,穿越大坝回到上游产卵,工程师们设计了一种特殊的鱼梯。

这是一种斜坡式的水道,可以让鱼类跳跃通过。

虽然鱼梯效果并不总如预期那样理想,但它是人类尝试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个蛮有趣的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可以说天灾是老百姓最怕的,尤其洪水肆虐让百姓苦不堪言。

如今科技越来越发达,虽然我们还无法对抗大自然,但我们已能够尽量减少自然带来的灾害。

三峡大坝的建立可以说,在洪水季节,三峡大坝可以蓄积洪水,降低下游地区洪水的风险。

同时大坝还可以在枯水期放水,提高下游地区的灌溉和生活用水供应,并且还优化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分配。

让我们把曾经的洪水天灾,变成了利国利民的工程,真是令人让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