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是一年高考季,对于那些叱咤商界的大佬而言,高考同样是人生中重要的关卡。

高考很重要,但真正让人彷徨的还有选志愿: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抑或城市更重要?选专业是听父母的,还是听专家的,抑或是听从自己的内心……

在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新的共识的大背景下,在人类美好生活的构建正面临种种可持续挑战面前,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年轻的朋友们能够选择那些可持续发展主题范畴的专业,以专业回应社会主要问题,以青年力量贡献更美好未来。

本期CSR盘点栏目,正值全国各地高考出成绩之际,填报志愿也便成了最重要的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马化腾、俞敏洪、雷军这些商界大佬是如何报志愿的。

当然,限于这些大佬所处时代背景的差异,其对于专业志愿选择的参考性可能并不具有太多的参考性,但看完可能仍然会给我们以启示。

专业更重要组

马云、俞敏洪、马化腾

1982年,马云18岁,第一次高考,志愿报的北京大学,但是成绩出来后,数学只考了1分。

他屡败屡战,考了3次,数学从1分到19分到79分,离本科线还差5分。

专业的重要性体现出来了。

恰好那年,杭州师范学院英语专业没招满,决定降分录取几名英语好的学生。

很多人都知道,小时候的马云,一有空就去西湖,拉着外国游客练口语。1979年,15岁的马云还结识了一对澳大利亚夫妇,并在其回国后,维持每周一次的通信。

总之,靠着自己的英语特长,差5分的马云就这么上了本科!

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不断练习,精进,直至专业,或许会带来很多机会。

因为英语好,马云后来被委托去美国交涉项目,在那里,马云接触到了互联网。

这才有了现在的阿里巴巴。

往前再推几年的俞敏洪,复读了两次,考上了北大的英语专业。

为什么选英语专业?

一方面,自身英语基础不错;另一方面,老俞深知,自己数学差,报英语专业数学可以不计入高考总分。

等到毕业后创业,还是英语,于是有了之后的新东方,及现在的双语直播带货。

1989年,广东高考满分900分,18岁的马化腾考了739,超出重点线100多分。

据吴晓波透露,他本可以上清华、复旦,但他想读计算机专业,而清华计算机专业很难考,这个成绩可能不够,于是他选择了深圳大学。

选学校更重要

王铮 王兴

首先是富二代兼学霸的王兴。1995年,王兴的姐姐率先考入清华,后来成为美国硅谷的一名软件工程师。

两年后,王兴从龙岩一中直接被保送清华,此后又拿到全额奖学金,去美国特拉华大学继续深造去了。

2003年,硕士读到一半的王兴,抑制不住创业热情,回国,于是有了校内网、饭否、美团等等。

工人家庭的黄峥同是被保送,1998年进了浙江大学。

在浙大时,某天丁磊因为技术问题找黄峥帮忙,后来丁磊又把他介绍给了段永平,再后来,段永平约巴菲特吃饭,又带上了黄铮。

这为他日后的工作和创业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选城市更重要

刘强东 张一鸣 雷军

首先是农村娃出身的刘强东,后来在宿迁中学的演讲中提到:

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上学,那年高考我所有的志愿,只报了两个城市,就是北京和上海,因为我坚信,在那我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走得更远。

后来,后来大家都知道了。

福建的小镇青年张一鸣,他填志愿时的参考维度更有趣:得下雪、靠海、离家远、综合性大学、大城市,最终选择了南开大学。

来自湖北仙桃市雷军,1987年以近700的超高分一举拿下湖北省高考状元,据说因为离家近,选择了武汉大学。

大一时,在图书馆,雷军与那本点燃他人生梦想的书相逢:《硅谷之火》。

他被书中乔布斯的故事深深吸引,立志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创办一家世界级的公司。

于是先在金山,后创办了小米。

高考填志愿,专业重要还是学校重要?

到留言区告诉我们吧~

编辑|十八

来源:部分引自创业邦

供图:网络

▲新质生产力驱动可持续发展|第十九届中国企业社会责任/ESG国际论坛召开

▲格非专栏 | ESG竞争力助力可持续经济全球化

▲全网首发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十大发现

▲重磅频出, 超越合规|欧洲迈入可持续新时代

日本可持续发展最新进展|自然受益型管理备受青睐,已有1000家组织承诺开展相关行动

▲ 放榜啦|62家企业荣登“2024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中国榜”

▲共371处修改,涉及十大变化|《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正式发布

▲快速对标|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ISSB准则,有何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