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陈掖贤是抗日英雄赵一曼的儿子,他在建国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照顾。然而,陈掖贤却选择了自缢身亡,年享55岁。

他受到国家的关照,有国家授予的荣誉,有妻儿子女,连童年生活在大伯家也是吃穿不愁,甚至还有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大伯的怜爱,相比同年龄段的孩子,他的生活质量算是高的了,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自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早年经历

赵一曼是大家都熟知的人物,这是教学课本里面抗日战争时期著名的女英雄。

赵一曼早年在外国留学,1929年生下儿子陈掖贤,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派往东北,便把儿子陈掖贤寄养在伯父家生活。

1935年,赵一曼被俘,在极端酷刑下她也没有泄露任何抗日机密,最终在1936年,赵一曼被日军杀害,也彻底和她的儿子陈掖贤天人永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因为抗日英雄赵一曼的身死,导致了他童年没有父母的关爱,还好陈掖贤的大伯怜爱这个小侄子,把他养在身边,教他做人做事。

同时也十分重视陈掖贤的学业,为他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供他读书,养育他成人。

虽然有大伯的怜爱,但是没有母爱的存在也让陈掖贤的童年有所欠缺,直到他长大才被告知那个著名的抗日战争时期女英雄是自己的母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会好奇,陈掖贤的大伯到底是什么能耐,能在30年代养育一个孩子,还不是自己亲生的孩子,证明他的家底还是可以的。

据了解陈掖贤的大伯名叫陈岳云,是陈掖贤的生父陈达邦的五哥,在当时经营了一家纸印公司,北伐开始后,纸印公司迁到武汉。

陈岳云在经营理念上,因为不以牟利为重,而把支持抗日放在第一位,所以很受客户欢迎,同时收入也是可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身份认同与感情纠葛

由于赵一曼自陈掖贤婴儿时期就奔赴战场,而且那时不能暴露他们的母子关系,怕国民党知道赵一曼是共产党的身份而威胁到陈掖贤的生命安全。

所以在早期,陈掖贤并不知道赵一曼是她的母亲。

直到1955年,陈掖贤的姑姑陈琮英确认了赵一曼的身份,陈掖贤才得知自己的母亲是一位英勇的抗日女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发现对陈掖贤的身份认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他在电影院观看女英雄赵一曼的电影时。

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伟大的人物就是她的妈妈,所以他开始理解母亲的牺牲和伟大,并坚定了自己报效祖国的信念。

上文一直说到陈掖贤的母亲,鲜少提到陈掖贤的父亲,有人就疑惑,陈掖贤的父亲去哪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31年开始,赵一曼被派往东北的同时也被指派前往苏联学习,并担任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国际中的代表。

也就是说,在1931年,也就是陈掖贤两岁的时候,在那个懵懂不记事的情况下他便失去了父母的关爱。

陈掖贤的父亲陈达邦也是导致陈掖贤精神疾病的一个主要因素,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陈达邦并没有第一时间回五哥家寻找陈掖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陈掖贤的姑姑把陈掖贤接到北京读书时,还是在姑姑的帮助下,陈掖贤才和分离多年的父亲相遇。

可是当他发现父亲已经重新组建家庭,并且生儿育女了,本就没有父爱的他看着她的父亲给未曾谋面的弟弟妹妹父爱,真的是内心的冲击得有多大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婚姻与生活

大学毕业后他去当了老师,并且在此期间结识了他的学生陈友莲。直到1958年,因国家五年工作计划,陈掖贤和一批同志前往农村工作。

也就是在同一年陈掖贤与陈友莲结为夫妻,并且在当年育有一女,还没有因为初为人父的开心,他们就遇到了严重的生计问题。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生活困难,再加上陈掖贤不是在家里受到实力雄厚的大伯照顾,吃穿不愁,就是在学校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他对独立生活的事情不是很了解,更何况他还拒绝国家对他抗日英雄家属的补贴,他这个人是比较清高的,他认为国家建设更需要这笔钱。

在此期间,他的父亲陈达邦看他生活困顿,也觉得自己并没有尽到父亲的职责,于是便给他寄了一笔钱来弥补自己对儿子的亏欠。

但是陈掖贤却原封不动地寄回去了,他不需要父亲的任何弥补与亏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此还和妻子大吵一架,妻子认为他们生活已经很困难了,可以收下这笔钱,用来补贴家用。

他们在工作时也是聚少离多,加上生活上的柴米油盐,夫妻二人爆发多次争吵,对彼此的感情也越来越冷漠最终不欢而散离婚了。

但是没过多久,等陈掖贤冷静下来又觉得不能让儿女过着和自己一样的童年,于是便与妻子复婚了。并且在不久后,便又与妻子诞下第二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是生完孩子后遇上中苏交恶,苏联逼迫新中国还钱,这便让中国的国民经济雪上加霜,导致经济低迷,陈掖贤的妻子因此一病不起。

一个家庭的重担就全部在陈掖贤的身上了,这也加重了他的压力,或许也是导致他精神疾病的一个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陈掖贤在晚年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并加上妻子去世没有什么羁绊了,最终在1982年选择了自缢身亡。

他的精神状态受到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早年寄养在伯父家生活、童年父母的缺席,让他形成了自卑、内向、敏感的性格。

他对自己个人生活的挫折、对母亲赵一曼和父亲陈达邦存在复杂感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他的一生中,陈掖贤经历了多次婚姻失败、经济困难,以及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尊重,这些都可能对他的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参考资料:
1.父亲将赵一曼三个字刺在身上 ——访赵一曼烈士的孙女陈红.人民网.2017年06月08日
2.赵一曼烈士之子的非常人生.中国作家网.2007年01月19日
3.赵一曼家事(二):二十八才知亲生母【3】--党史频道.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