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打电话就能赚钱?”“不限地点不设门槛?”……当心,不要沦为诈骗犯罪团伙的帮凶。

6月23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四川南充警方获悉,当地警方通过对近期侦办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分析发现,涉嫌网络诈骗犯罪主体呈现明显的“低龄化”特征,一部分涉世未深的学生,以为只是帮人办几张银行卡、电话卡,或者电话卡出租给他人打电话,每天轻松拿点“好处费”,实则是摊上了违法犯罪的“大事”。据悉,已经先后有13名学生因此被行政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配图。据ICphoto

据警方介绍,小刘是仪陇县某中学学生,在网上认识一名绰号叫“周金”的网友。随后,该网友以290元的价格收购了小刘的一张电话卡后,又引诱小刘做“手机口”业务(用两部手机、一根数据线架设简易GOIP设备为境外诈骗团伙拨打诈骗电话提供协助),并向其许诺能轻松赚钱。小刘心动,遂邀请其同学小汪、小付等共计6名同学,提供本人及亲朋的电话卡为境外电诈分子实施电诈行为提供帮助。

营山县某中学学生小白在同学小刘处得知,网上做“手机口”业务能轻松赚钱,于是,小白通过某短视频平台成功联系到上家。由于小白电话卡无电话费不能使用呼叫业务,于是邀请同学小冉一同做该业务,为境外电信诈骗分子实施电诈提供便利,事成后按比分成。

此外,西充县某中学学生小王在某短视频平台得知帮人做“手机口”可以挣钱,熟悉业务后又邀请其朋友小梁和小李将其使用的电话卡出租给他,用于为诈骗分子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便利。

红星新闻记者从当地警方获悉,目前13名涉案学生均已被公安机关行政处罚。

除了租用他人电话卡,甚至有人为赚钱竟盗窃在校学生电话卡为境外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记者梳理发现,去年,南充市西充县某地曾有多名学生报警称,自己睡前将手机放在宿舍,早上醒来后发现手机还在,但手机里的电话卡却被盗了。

警方很快将相关嫌疑人抓获,缴获电话卡16张,而相关嫌疑人也是在校学生,其专挑没有锁门的寝室盗走电话卡组装拨号装置,为境外诈骗分子实施诈骗提供帮助。

警方提醒,在校学生务必妥善保管银行卡、电话卡以及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帮助他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导致被公安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红星新闻记者 王超

编辑 何先锋 责编 邓旆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