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乃清,闵行区文史专家。长年研究乡土历史文化,著有《上海闵行文史丛书(第一辑10卷,第二辑11卷)》《人文闵行丛书4卷》和《上海闵行非遗丛书》10多卷。史海钩沉,“今日闵行”与张乃清老师携手推出“乃清叙史”,让我们在一段段闵行史话中,感受江南人文的魅力——

1949年7月,上海解放不到两个月,华东军政委员会考虑到浙、闽解放后,需要大批工作人员为新解放区人民服务,就在上海各区招收一批青年学生、工人组成“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服务团”,以充实干部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6月21日,上海市学联在天蟾舞台隆重召开动员大会

在共青团上海市委的组织下,经考核审查,有2334名上海青年被批准加入隶属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其中有夫妻双双入伍、母女同时参军、兄弟姐妹联袂南下,还有冲破家庭禁闭阻挠或与父母“断绝关系”跑出来报到的。经过20天集训之后,这一支新组建的“学生军”整装待发,由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亲自担任服务团团长。

7月19日凌晨,“南下服务团”指战员全副戎装,登上沪杭铁路列车,从上海北火车站出发踏上征程。天空一片漆黑,而大家欢欣振奋,整个列车歌声四起。

列车冲破晨雾,刚驶出15公里,6时许停靠沪杭铁路莘庄火车站,在此等候前方列车进站交会。

谁料想,突然有两架国民党敌机飞到莘庄地区上空,而火车站没有防空装备,大队长命令大家下车向铁道边的树林疏散隐蔽。这次空袭事件,是国民党潜伏特务打探到南下服务团出发时间和路线,密电台湾派飞机前来轰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莘庄火车站原貌

敌机在低空盘旋,用机枪疯狂扫射,机车和两节车厢中弹。坐在机车后面车厢的文艺队卫明、冯日初、金基和、李清明等4人来不及疏散当场遇难,另有竹立、商铭等14人受伤。机车头的水箱被炸出窟窿,只得另换机车继续南下。

“南下服务团”张鼎丞团长当即命令:“想办法跟当地驻军野战医院联系,请求他们支援,抢救伤病员!对死难的同志要隆重举行追悼,妥善处理善后工作,动员全团战士化悲愤为力量,振奋精神,树立信心,经受考验,继续南下!”初入“学生军”的青年们经受了第一次“血的考验”,没有动摇胆怯,当天下午各中队在村子里,在野地上,分别召开死难烈士追悼会。

死难烈士卫明,出生于胶东农村,曾为华东野战军战士,时任分队长,能歌善舞,手把手地教大家打背包、打绑腿、扭秧歌。他年龄才23岁,大家都把他看作“老干部”。他和冯日初的遗体当天安葬在莘庄火车站附近的土坡上。

死难烈士金基和,1926年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1949年6月参加南下服务队。他和李清明的遗体按亲属的意愿运回上海,安葬于虹桥公墓。

当天下午6时,南下列车继续向松江方向进发,但因机车发生故障,时走时停,直到夜里11时才到达松江车站。又因路基损坏,全团分批改乘帆船渡河后再乘车继续南进。他们从上海出发,跋山涉水,风雨兼程,历时两个月,途经江苏、浙江、江西、福建4个省,全程2500里,其中步行800余里,9月25日终于抵达福州。

后来,在莘庄火车站牺牲的4位烈士归葬在龙华烈士陵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下服务团”继续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张乃清

编辑:方佳璐

初审:陈怡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