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上方绿标 收听朗读音频

/京博国学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生命最重要的一个特质是“柔软”,而“柔软”意味着有“弹性”。

越富有弹性的生命力,张力越大;越富有弹性的人,成就也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屈能伸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水”的描述堪称经典。

“水”,从表面上看是平静的、柔弱的,但实际上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延展性。经过时间的积累,它不仅能透石穿山,还能引发沧海桑田的巨变,具有坚不可摧的力量。

人也应如水一般,能屈能伸,能柔弱,也能刚强。

《史记》中记载了一段关于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的故事。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伏出胯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韩信早年家庭贫困,曾寄人篱下,常遭到周围人的歧视。但他立志要有所作为,苦心钻研《孙子兵法》,对这部书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可现实的重重阻碍还是让他感到前途渺茫。

这天,韩信带着他的佩剑在街上走着,一群恶少当众把他围住羞辱。其中一名屠夫对着韩信挑衅:“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即使韩信长大了,喜欢带刀佩剑,内心还是胆怯的。

屠夫继续挑衅道:“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韩信若不怕死,就用刀刺屠夫;若怕死,就从其胯下钻过去。

此时的韩信,平静地注视着屠夫的眼睛,然后俯下身子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整个市场的人都在嘲笑韩信的怯懦,而韩信则是大踏步地向前行进。

后来的韩信,在刘邦手下得到了重用,成为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

“欲成大器,必养大气。”当进则进,当退则退。能屈能伸的人,才是有大智慧的人。

有些时候,低人一头,弯腰俯身,是为了来日更好地抬起头。不计较一时得失,才能把人生的路走得长,走得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上能下

浮浮沉沉是人生常态,没有谁能始终站在巅峰,也不会有人一直趴在谷底。能上能下的人,志得意满的时候不会过于骄傲,失败悲观的时候也不会过于贬低自己。

庄子曾经在《大宗师》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子祀和子舆是好朋友。一次,子舆生了一场怪病成了驼背,子祀看到后非常惊讶,曾经风流倜傥的好友变得如此狼狈不堪,子祀觉得难以接受,但是子舆自己看上去却一点也不在意。

子祀问:“你不为自己感到伤心吗?”

子舆说:我为什么要悲伤呢?如果我的左手变成一只鸡,我便用它来报晓;若右手变成一张弓,便用它去打鸟来烤着吃。若脊椎变成车轮,我的精神则变成了马,就可以驾着它周游列国。

子舆接着说:“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得到是因为时机适宜,失去是因为顺应了形势。当我们什么都改变不了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接纳自己。

面对变故,子舆没有自暴自弃,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学者。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断充实自己,就能让内心始终保持弹性,始终葆有奋斗的激情。

人生自有起起落落,要坚守自己的骨气和信念,不轻视自己的价值,保持住一颗宠辱不惊的平常心,从容不迫,泰然处之,方能善始善终。


主播:吴强

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文章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画家:邹一桂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点击图片可进入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人民旅游”

分享游记与攻略,展示美景与美食,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