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9月30号晚上,全国人民激动的期待着第二天的开国大典。这不仅是整个中国的盛事,更会被全球瞩目!

因此开国大典的每一项流程都不能出现纰漏,虽然万事都已经准备好,但周总理担心细节会出现问题,于是携带着领导前来视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广场一路走到天安门,周总理非常满意,频频点头称赞着工作人员的辛苦。

正当周总理眉开眼笑的时候,他忽然在天安门前驻足,众人正奇怪的时候,只见周总理严肃的抬起头盯着天安门上的毛主席画像,一反常态的说道。

“这画像不合格,必须换掉!”

这句话让在场的人都大跌眼镜,这可是前前后后经过多少人共同努力完成的画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要换掉画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国典礼前夕又发生了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难以找到合适的照片

1949年9月,距离开国大典只剩下一个月的时间。典礼会经过几天几夜的讨论,确定了开国典礼的各种流程与细节之后,最终决定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一张毛主席的画像。

因为是毛主席领导着中国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在人民心中毛主席既是导师又是亲切的领袖,悬挂毛主席的画像会让全国人民更加有向心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方案已经确定,但是工作人员却很为难,因为天安门城楼十分雄伟宽阔,所以要达到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上第一眼就可以看到毛主席画像的效果,必须需要巨幅的照片。

但是当时打印技术不发达,照片放大后的效果惨不忍睹,因此除了画师画像,没有其他办法。

并且画师画像也需要原型照片,工作人员知道毛主席素来不爱照相,又上哪里找到合适的照片呢?而且哪个画师的画功效果可以如照片一样栩栩如生呢?

周总理听说工作人员的为难之处,大手一挥,说道:“这个好办,画师就找周令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周令钊风华正茂,时任北平艺专的老师。看似平平无奇的周令钊,却在1949年1月一鸣惊人。

那时候三大战役刚刚结束,国民党知道败局已定,蒋介石发表了和平声明,希望可以划江而治,为的是拖延时间,假意提出和谈。

我党为了和平解放北平,于是同意了国民党的和谈请求。当时国共和谈的场地便是在北平,这一次我党的谈判有十足的底气,故而态度十分隆重。

为了表明我党的立场,中央不仅在北平和谈会场上悬挂我党的党旗,同时也挂起了毛主席的一幅画像,那幅毛主席的画像便是出自周令钊之手。不仅得到了我党的称赞,连当时与会的国民党也忍不住夸奖一句妙手丹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周令钊得知要画天安门毛主席画像的任务后十分兴奋,那可是悬挂在天安门的毛主席画像,他如果能亲自临摹出来,是多大的荣幸与骄傲啊!

周令钊当即答应下来,但是却提出要求:“我一定可以完成任务,但前提是要找到合适的照片。”

周总理也在行动,他当即联系照相师,同时与毛主席协调好时间,约定前往中南海专门为毛主席拍摄照片。

毛主席虽然平时幽默风趣,可一在镜头面前就容易表现的肢体僵硬、表情不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神情严肃的毛主席,照相师无奈的笑道:“毛主席,您不要太严肃,您要表现出慈爱的面容,不然与群众拉开距离了。”

毛主席面对镜头却感到非常别扭:“我看着镜头就笑不出来,真的尽力了。”

见毛主席如此,照相师无可奈何的摇摇头,将这件事告知了周总理。

周总理于是亲自找毛主席协商照片一事,但毛主席原先行事十分低调,井冈山时期由于很多国民党不知道毛主席的真实面容,经常抓错人,报纸上总是刊登记毙毛主席的假新闻。

为此毛主席还总会得意的调侃自己可以做情报工作,故而这么多年毛主席很少照相。在延安时期,有外国记者前去采访,虽然也拍了几张毛主席的照片,但大多是他读书看报的日常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令钊看到这些照片后,连忙摆手说道:“这些照片必然不行,工作的照片只是表现毛主席的日常,而我们需要的是能够拉近与群众距离的照片。”

周总理又和其他领导商议了许久,最终将所有希望寄托在毛主席女儿李敏身上。李敏与毛主席关系亲密,或许可以通过李敏找到毛主席合适的照片。

李敏也很为难的说道:“爸爸的照片真的很少,除了公之于众的,我们连合家福照片都没有啊。”

但为了帮助工作人员,李敏还是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终于在相册里找到一张不起眼的照片,那张照片的镜头都没有聚焦在毛主席身上,但是交给工作人员后,他们看到这张照片非常惊喜,立即拍案决定,就是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