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特约评论员 马剑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据测算,2023年我国涉及低空经济的产值超过5000亿元,预计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将突破万亿元。此外,《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到203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预计超6万亿元。由此可见,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多地正在积极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黄金窗口期,加速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与创新生态。

成都具有独特的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和广泛市场,预计低空经济在成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产业与资源的独特优势

成都是中国首批26个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之一,同时也是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城市。作为航空工业重镇,成都传统航空产业链健全,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均是万亿级产业。成都已建立完整的航空产业总体设计、总装制造、系统集成和试验验证体系。在低空经济产业链中,低空经济制造业十分关键,2023年成都航空制造产业总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大关。工业无人机领域聚集了中航无人机、纵横股份、腾盾科技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110余家,年均增速超20%,上市企业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产业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成都空管、川大智胜的空管自动化领域研发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成都空御科技自主研发的“降鹰”反无人机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随着低空经济相关企业的不断加入,无人机产业加速聚集,成都已经初步具备低空经济生态圈、产业链的发展基础。

在资源禀赋上,成都拥有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和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双机场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应用场景。此外,成都还拥有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等多个政策功能重叠优势。

在经过多年的探索之后,成都低空空域开放进度已经取得重要突破,其中成都淮州机场向外飞行通道已达6条、低空空域面积已达1652平方公里,并构建了17个无人机专用空域,实现了有人机与无人机同场飞行。低空空域开放,将成为成都发展低空经济的“引爆器”,吸引众多企业加入进来。

低空经济的多元生态

成都依托工业无人机、航空航天等产业领先优势,以及自身地理环境与不断健全的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使得低空经济的产业链不断延长,应用场景逐步拓展。

从地理位置来看,成都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拥有较为开阔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这为低空飞行提供了良好的空域资源,飞行条件相对稳定,有利于低空飞行器的安全起降和飞行。从气候与飞行条件来看,成都属于典型的干燥河谷盆地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这种气候条件对于低空飞行器的运营和维护具有积极意义,良好的天气状况还有助于提高低空飞行的安全性和效率。

此外,成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当下喷涌式的旅游出行需求,“通航+旅游”的模式潜力无限。如峨眉山、乐山大佛等,这些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人们对于低空飞行器在旅游观光、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比如,无人机可以快捷地为游客配送咖啡、饮料、快餐等美食。这种空运外卖不仅会吸引游客争相体验,还能成为当地发展旅游的一张名牌。不仅如此,开设低空航线还可应用于航空摄影、气象探测、航空护林、飞行培训、环境监测、地理测绘、安防巡检等生产作业、公共服务等领域,打造特色文旅场景。

由于成都山地和森林资源相对丰富,森林山火时有发生,通过使用无人机就可以实时监测火灾险情。同时,还可以有效提高森林资源调查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生态监测现代化。在农业领域同样如此,植保无人机作业飞行已成为不少人习以为常的画面,农业航空作业精细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创新驱动与政策支持

2024年6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低空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建成20个通用机场和100个以上垂直起降点,实现支线机场通航全覆盖;到2030年,全面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的飞行起降基础设施网络。《意见》提到强化资金支持,其中省级财政安排2亿元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更早之前,《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2024年工作要点》发布,将低空经济新增为今年成都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打造的重点产业链。

前不久,成都市经信局、财政局印发《成都市促进航空发动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细则》《成都市促进工业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项政策实施细则》,这两个专项政策实施细则的印发将进一步加速低空经济腾飞。

在人才和创新资源方面,成都聚集了64所高等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天府校区)、西华大学等均设有航空技术优势学科,电子系每年毕业人数超4万人。在创新链方面,建成了“北斗+”产业园、四川省无人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在小型航空器设计制造、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等领域具备领先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航空航天产业研发体系。

成都凭借人才与创新资源等优势,在飞行汽车等新型飞行器方面实现战略布局。目前,成都高新区正积极开展航线、起降点位策划及场景试飞。已初步策划覆盖成都两机场、高新区、都江堰和青城山等低空飞行线路9条、起降点7个,计划完成低空载人场景试飞任务1项,持续引领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正通过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整合航空器研制、低空空域飞行、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等各种业态,推动经济活动由“平面”向“立体”转变,也为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增长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下 ,低空经济作为汇聚航空、机器人、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等多领域协同创新的“新赛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创造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改革试点区,成都聚焦建设西部低空经济中心,加大在研发制造、低空空域、场景创新、融合发展等环节中的探索,积极用好政策、人才与创新资源等优势,全力推动低空经济从“起飞”到“腾飞”。

成都发展低空经济风华正茂、正逢其时!

(作者系北京临空国际技术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