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影之城。

是的,每年的六月,我们都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上海,已是一座电影之城。

上海的六月,属于上海国际电影节。

从焕然一新的上海影城走出来,走到满是梧桐树的街道上,你可能会在等红灯的时候,意外偶遇大导演,也可能会在某家路边的小面馆里,看到某部电影里的主角。银幕中的人跳出现实,这是你的魔幻时刻。

如果说电影的两个小时,能让我们体验到不同的人生,那么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十天,无疑就像万花筒一样,让我们走进了千百种酣畅淋漓的人生。我们每个人都变成了《红辣椒》的主角,推开一扇电影的门,再走进另一个世界的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巧合的是,今年我们也的确能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大银幕上,看到今敏的两部代表作《红辣椒》《未麻的部屋》,不知道,你抢到票没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抢不到票也没有关系,还是来上海吧!或许,随机走进一家影院,就能收获你的人生电影、和一种说走就走的惊喜。

毕竟,这是一座电影之城。

无论你是钟情于大热门电影,还是偏爱挖掘小众冷门的宝藏,在琳琅满目的片单、五光十色的展映单元里,总能找到你喜欢的。

而在一座电影之城里,你能做的,也从来都不止是看电影,更是沉浸式地走进一部电影。

在映后的交流环节,你可以举手提问,和主创一起交换对于作品的理解、解答自己的疑惑。你也可以走进电影学堂,聆听创作者们的大师班。今年,你会在上海见到陈英雄、岩井俊二、赵德胤、比尔·尼科尔斯……这些,都让我们延长了电影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 其实今天想跟大家安利的,也是另一种打开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方式,那就是,去关注金爵奖主竞赛单元。

因为,你会发现,每年金爵奖的片子,真的还是挺不错的。

像昨晚的金爵奖颁奖典礼之后,今晚你就还能在上海影城,看到一些获奖作品的重映。所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机会。

获得最佳影片和最佳女主角的是哈萨克斯坦电影《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哈萨克斯坦电影都是比较陌生的。而《离婚》所选择的社会背景,则会让你感到更加陌生了,故事发生在1920年的哈萨克斯坦。

故事从一开始就具备某种反讽性:丈夫在戏剧里反串女性,这似乎本该是一种“进步”之举,反而被妻子认为“低贱”,两人由此爆发了巨大的争吵。

愤怒和误解之中,丈夫无意中说出了“离婚”。而根据当地的宗教习俗,只要丈夫对妻子说出了三次“离婚”,就意味着离婚。面对新时代的“解放女性”思潮,妻子的确萌生出了离婚的念头。

然而,离开了丈夫的她,并不能摆脱底层宿命的枷锁。最终,“离婚”并非逃离,而变成了一种悲情的流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具备浓厚的哈萨克斯坦特色,在独具风格的草原、帐篷、游牧生活之中,我们穿越时间,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哈萨克斯坦,也亲临底层人民的苦难。小女孩的三次祷告、妻子在家庭生活中的麻木不仁……这些细节,都可以说是神来之笔。

从一个更为宏观的角度,你也能感受到创作者的野心。故事里有着诸多的隐喻。性别、社会、宗教、政治……影片具有强烈的舞台剧风格,还不乏戏中戏的设计。

故事在舞台和现实之中切换,在社会的动荡和变革的时代之中切换。政治是一种表演,宗教也是一种表演。看似简单的家庭剧,看似轻飘飘的“离婚”一词,其实都有着非常复杂的多重隐喻。

最终,追求觉醒和抗争的小人物,和在矛盾变革中浮浮沉沉的大时代,构成了巨大的冲突。追求自由,究竟是在何等的语境之下,会变成荒诞和谎言。而时代的蒙昧和荒唐,又是如何在沉默之中被消解。影片的结尾留下的,也是矛盾、沉默和反思。余韵悠长。

获得评委会大奖的阿根廷影片《成年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种阿根廷式的电影表达:导演表示自己是“刻意舍弃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而使用了更加平和、沉稳的表达”。

影片的质感足够平实、日常,用手持摄影来营造出一种伪纪录片感,从而使得镜头语言,更加紧跟一名14岁男孩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名14岁的男孩,用一种并不那么美好的方式,走进了成年人的世界:最开始,出于对父亲的担心,他才试图去探寻事情的真相;但随着真相的展露,他发现随原来父亲才是那个逃避的、犯下错误的人。最终,反而是他扛起成年人的责任,代替父亲来面对和解决问题。

在那个瞬间,14岁男孩认清了成年人世界的虚假和谎言,但同时他也意识到了,长大成人的第一步,就是要直面生活、承担责任。这个落地的时刻,被描绘得相当真诚动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最佳导演的则是《院中雪》的导演Bakur Bakuradz。

这位出生于格鲁吉亚的俄罗斯导演,在本片中不但自编自导,甚至本色出演,更将自己的个人经历融入其中。

因此,影片的真正动人之处,就在于它的这种私密性:它讲述的是“人”的故事,是导演自身的处境、社会关系,和他的创作困境。它兼具记录和剧情性,甚至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定的“反虚构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到这里,相信你也感觉到了,如果你喜欢看新片、对全球影片的新思潮感兴趣,金爵奖主竞赛会是一个很好的切口。

入围的14部影片,分别用各自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创作跨越地域和性别,去描摹不同的电影语言和生命境界。它比你想象之中更加多元、丰富、兼容并包。

当然,入围金爵奖的华语片,同样也是重头戏。

而我只能告诉你,同样的,片子很强。票,也是很难抢。

如果能成为这些电影的全球首批观众,先为幸运的你竖起大拇指。

顾长卫导演的《刺猬》拿到了最佳编剧。

对这部电影的期待有很多原因,顾长卫导演,改编自郑执的原著《仙症》,葛优、王俊凯主演……但没想到,看完片子,竟然还能超出预期。

甚至会觉得,这就是《孔雀》和《立春》之后,顾长卫导演最好的作品。它还原了原著的精神,又有着一种独特的、时代挽歌式的浪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所聚焦的是一个非常存在主义的命题,两代人想要追求个体的自由和价值,却在现实和时代之中内外交困。

在葛优接近封神的演技之下,你会看到,王战团被生活困住、被家庭困住、被时代困住,他的敌人并非一个或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灰蒙蒙的时代。平庸的日常试图将他吞噬,合家欢照片容不下一个身怀反骨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完全理解,为什么本片会获得最佳编剧奖。电影的文本里充满了文学性,诗歌、象棋、大海、刺猬、病……丰富的、多义的隐喻,巧妙地串联起了全片。王战团和周正的关系,更是形成了一组工整的互文。

它巧妙地对应着理想和现实的关系,也更为微妙地折射出不同了时代的现实。在时代的变迁中,理想和现实,会找到不同的出口。王战团的悲剧是时代之殇。而随着时代奔流向海,周正最终继承了他的志向,乘船破局。

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影片虽然讲述的是过去,但也精准地切中了当代的表达。我们都感受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闷”和“憋”。与其默默忍受,不如一起发疯。既然都不愿被卡住、做一颗死子,那就共同出走、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晓明凭借《阳光俱乐部》荣获了最佳男主角。

这部电影里他的表现堪称颠覆,他所饰演的男主角吴优,是一名已过不惑之年,但智商认知水平仍停留在孩童时期的人。

看完电影,相信你也会对他的瓜皮头、红领带、红色小书包留下深刻的印象。中年男子臃肿的身体,挤在一套学生制服般的西装里。体态很沉重,灵魂却很轻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更好地表现特殊人群的生活状态,黄晓明专门前往杭州的特殊人群基地实地体验一个月。人物外形,也有很多建议是他自己提出的:头顶漏空、脸部增加斑点、眉毛齐平,以及明显不整齐的牙齿。在与特殊人群的交往中,黄晓明发现他们喜欢吃甜的东西,所以在拍戏过程中增重30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消息是:在颁奖典礼上,晓明哥已经又帅回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优虽然心智如孩童,但也有自己的“中年危机”。他的家庭即将分崩离析。母亲一生优雅体面,却突患重病。哥哥是医生、精英,但在死亡面前束手无策。

究竟什么才是生活的解药?在一个中国式的《阿甘正传》的故事里,每一个聪明人都活出了一种无可奈何的现实,吴优也试图重构自己的现实。他懵懵懂懂、天真无邪,他的钝感与现实的坍塌,形成了极大的戏剧张力。而黄晓明将这个至繁至简的角色,呈现得恰如其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管虎导演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获得了最佳摄影。

影片讲述一段偶然的萍水相逢,也还原了我们共同的时代记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同时在香港转机,在等待入关内地期间同住一家酒店,隔着一堵墙,他们被迫旁观了彼此对于生活的巨大焦虑,并试图从中找到喘息的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少一半的篇幅,都发生在酒店房间里,密闭的空间,无疑提高了摄影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大大增强了摄影的趣味性。

摄影机完全捕捉到了那种幽微的气质:一家酒店、两个房间,用一墙之隔来作出精妙的场面调度,又很巧妙地运用到了阳台、天井、街道等空间,作为正餐的佐料,鱼片粥里的胡椒粉。

在前半段,环境一点点地压缩,将他们推向彼此,其中的暧昧很恰如其分。而后半段格局变大,空间也变大,以一种非常宏观的视角,俯瞰了一座城市的向上复苏。中年人回归日常生活的无奈,和时代跨过伤痛奔流向前的朝气,共同构成了生活的阴面与阳面,也注定了主角所作出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信也有很多人都在期待着张大磊导演的《星星在等我们》。在这部电影里,他一如既往地探索着自己的影像风格,对于怀旧文化符号的迷恋,对于陌生地域空间的展示。随着皮卡深入到沙漠,一切都变成了一首荒芜的诗。不寻找答案,不追求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爵奖之外,还有一个单元,也是我们每年都会关注的,就是亚洲新人奖。

新人嘛,顾名思义,入围这个单元的作品或许没有那么成熟,但值得关注的是它们的潜力,那种未经打磨的光芒。

像今年的最佳影片《这周五的游乐场》,就被评委会主席曹保平称为“评委们经历了纠结和争执才找到的那颗‘珠子’”。

这部影片以一名护士宋倩的生活作为线索,关注了女性、家庭、心理、成长等等,非常多元的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获得最佳导演的,则是印度影片《以火之名》的导演阿比拉什·夏尔马。

本片被评价为“是有大师气象的新人之作”。影片所讲述的是一个偏远山村里,一对贫穷印度夫妇的绝望生活。

在全片的黑白影像里,导演用圆熟的技巧,重构了第三世界苦难的现实和超现实,镜头语言和叙事风格都很让人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以下是完整的获奖名单,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

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Best Feature Film

《离婚》(哈萨克斯坦)

导演:达尼亚尔·萨拉马特

THE DIVORCE (Kazakhstan) directed by DaniyarSalamat

评委会大奖Jury Grand Prix

《成年人》(阿根廷)

导演:马里亚诺·冈萨雷斯

ADULT (Argentina) directed by Mariano Gonzalez

最佳导演Best Director

巴库·巴库拉德泽,《院中雪》(格鲁吉亚/俄罗斯)

Bakur Bakuradze for SNOWFLAKES IN MY YARD

(Georgia/Russia)

最佳男演员Best Actor

黄晓明,《阳光俱乐部》(中国)

导演:魏书钧

HUANG Xiaoming in DON'T WORRY, BE HAPPY (China) directed by WEI Shujun

最佳女演员Best Actress

奥玛洛娃·阿米拉,《离婚》(哈萨克斯坦)

导演:达尼亚尔·萨拉马特

OmarovaAmira in THE DIVORCE (Kazakhstan) directed by DaniyarSalamat

最佳编剧Best Screenplay

郑执/郭方方/顾长卫,《刺猬》(中国)

导演:顾长卫

ZHENG Zhi/GUO Fangfang/GU Changwei for THE HEDGEHOG (China) directed by GU Changwei

最佳摄影Best Cinematography

张颖,《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

导演:管虎

ZHANG Ying for A MAN AND A WOMAN (Chinese mainland / Hongkong, China) directed by GUAN Hu

艺术贡献奖Outstanding ArtisticAchievement

《拾荒人》(伊朗)

导演:艾哈迈德·巴拉米

THE WASTEMAN (Iran) directed by Ahmad Bahrami

最佳纪录片Best Documentary Film

《胡阿姨的花园》(中国)

导演:潘志琪

MS. HU'SGARDEN (China)directedby PANZhiqi

最佳动画片Best Animation Film

《你的颜色》(日本)

导演:山田尚子

THE COLORS WITHIN (Japan) directed by Naoko Yamada

最佳真人短片Best Live Action Short Film

《边界事件》(以色列)

导演:希拉·格芬

THE EVENT HORIZON(Israel) directed by Shira Geffen

最佳动画短片Best Animated Short Film

《杀了这匹马》(中国)

导演:郭小若

KILL THE HORSE (China) directed by GUO Xiaoruo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除了片子好看,其实也有一种感受,就是排片更合理、赶场更舒适了。

这一届会将系列电影和具有相同元素的影片进行集中放映,比如说,我的大部分增村保造的片子,都是一天在UME看完的。其他系列的影片也有这么贴心的安排。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有榜单癖、酷爱刷片,甚至会有种在一家影院安营扎寨的感觉。

无论如何,上海于我而言,的确就是一座电影之城。

最早的几年,我们都扎堆在上海影城、美琪大戏院几个老牌影院,看完电影,就在附近宵夜、撸串、和朋友大聊今天刷到的好片。

到后来,越来越多的影院加入,天山电影院可以借毛毯、和平影都可以存行李,UME附近的新天地有很多好吃的……一座座电影院、一个个银幕内外的故事,共同地勾联起我对于上海的记忆。看电影的乐趣,从来都不仅仅在于电影本身,也是一次次的邂逅、偶遇,一场独特的探索和旅程。

那么,今年的上海故事,暂时就到这里结束了。

有些不舍,但无妨,明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