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王阳明

人人都希望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过得舒适快乐。然而,生活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更多的时候,是一条布满荆棘的崎岖小路,很多人在这条路上遇到了困难,不仅无法跨越,还会不自觉地陷入一个可悲的怪圈,把大量的时间放在抱怨上。

王阳明虽出身书香门第,富有才情,但是多次参加会试都没有上榜,在世人看来这是十分耻辱的事情。王阳明不以为然,却说:“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在他看来,有上榜之事,就有落榜之事,不要过分在意。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只有调整心态,才能减轻痛苦,享受快乐。

苏轼的友人王定国有一名歌女,名叫柔奴。柔奴眉目娟丽,善于应对,其家世代居住京师,后王定国迁官岭南,柔奴随之,多年后,复随王定国还京。

苏轼拜访王定国时见到柔奴,问她:“岭南的风土应该不好吧?”不料、柔奴却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苏轼闻之,心有所感、遂填词一首,这首词的后半阅是:“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在苏轼看来,偏远荒凉的岭南不是一个好地方,但柔奴能像生活在故乡京城一样处之安然。从岭南归来的柔奴,看上去似乎比以前更加年轻,笑容里仿佛带着岭南梅花的香,这便是随遇而安并且是心灵之安的结果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均能安之若素,方可心无烦忧,一心做自己应做或爱做之事。即便身处泥泞之中仍能遥看满山花开。王阳明说:“读书作文安能累人?人自累于得失耳。”不懂得身处泥泞之中而遥看山花烂漫的人,并非为泥泞所累而是被自己的心态所拖累。

有人曾经问过一些饱受磨难的人是否总是感到痛苦和悲伤,有人答道:“不是的,倒是很快乐,甚至今天我有时还因回忆它而快乐。”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从心理上战胜了磨难,他从磨难中得到了生活的启示,他为此而快乐。换句话说,生活本来就是充满快乐的。

一个富人和一个穷人在一起谈论什么是快乐。穷人说:“快乐就是现在。”富人望着穷人漏风的茅舍、破旧的衣着,轻地说:“这怎么能叫快乐呢?我的快乐可是百间豪宅、千名奴仆啊。”一场大火把富人的百间豪宅烧得片瓦不留,奴仆们各奔东西一夜之间,富人沦为乞丐。

炎炎夏日,汗流浃背的乞丐路过穷人的茅舍,想讨口水喝。穷人端来一大碗清凉的水,问他:“你现在认为什么是快乐?’乞丐眼巴巴地说:“幸福就是此时你手中的这碗水。”

生活有时候会显出它不公平的一面,使我们经历磨难。然而那不过是生活中一点儿或酸或辣的调味品,如果只将目光集中在这里,生活反而会变得毫无希望。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多想想美好回忆中那些令人振奋的人和事;当我们消极倦怠的时候,多想想如何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去逃避。当我们将内心痛苦的负累转化为积极乐观的力量,便能在不幸的悲剧之中重新找到人生的幸福!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样的有苦有甜,不一样的是人们的心态。与其在埋怨中度过,不如转变心态。埋怨只能证明无奈,生活不相信懦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