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部《红楼梦》成为千古文人所孜孜不倦追求的文学信仰,这种现象在古今中外是绝无仅有的。这部不朽的著作,包罗万象,说不尽的世故人情,道不出的悲欢离合,关于社会和人性的思考,对于人类生存问题的终极考量,回归灵魂的质问,我们又读懂了多少呢?

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于红楼到底在讲什么,一直是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学说,总之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没有人能完全说服所有人,而各自的主张和观点又都有各自的道理,真是让这部作品谜上加谜。有很多关于红楼的说法是讲红楼写的是一些著名历史人物的家事。

根据乾隆皇帝所说的是“此盖明珠家作也”,所以很多人认为写的是纳兰明珠家的事。根据记载,和珅曾经把这部著作献给乾隆帝,向皇帝请教其书有何所指,而乾隆皇帝读完红楼以后就得出了写的是明珠家事的结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看纳兰明珠是康熙朝的重臣,明珠更是官居宰相,这纳兰一族的确是富贵之家,匹配原著里钟鸣鼎盛的贾府似乎也无不妥,而更关键的是,纳兰明珠那个著名的儿子纳兰容若跟贾宝玉又何其相似,颇具诗才,多情善感,获得了众多女性的青睐,以容若的现实形象为基础,进行艺术塑造,再写明珠家族内的事,进而演绎,的确是很有可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清朝的徐柳泉先生也认为红楼写的是明珠家事,而且他还进一步指出金陵十二钗都有原型,是“纳兰侍卿所奉上客者”,而这个“纳兰侍卿”其实就是指的纳兰容若,他在现实中结交了很多具才名之人,而在小说里被塑造成了金陵十二钗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认为写的是和珅家事的,比如《谭瀛室笔里》就持这种观点。根据书中所载,和珅受乾隆皇帝宠信的时候,权势很盛,而他为人风流,家眷很多,妻妾不乏其人,有二十四位姣好的女性,就是金陵十二钗正副册的这二十四位。而且还提到了和珅家里有个龚姬,她长得妖艳,冠绝群芳,而和珅有个儿子玉宝,是别的女人所生,他风流倜傥,获得了龚姬的青睐,两个人便有了私情;还有个婢女叫倩霞的从小服侍玉宝,玉宝后来纳了她,而这些现实中的事,被演绎写成了红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红楼写的是傅恒家里的事,傅恒是乾隆帝的小舅子,是乾隆最钟爱的富察氏之弟,他的家族曾特别显贵,作为贾府的原型,似乎也有道理。舒敦在著作《批本随园诗话》中就曾提到过“或云指傅恒家。书中内有皇后,外有王妃,则指忠勇公家为近是。”傅恒之姐贵为皇后,他本人也征战金川、缅甸;、准噶尔,获得了一等忠勇公,他所以功业为家族获得的富贵对应的就是贾府宁荣二公的荫庇之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富察明义在《题红楼梦》二十首诗的开篇指出写的是江宁织造府的事,也确认了红楼作者为曹雪芹,他还给出了一个线索,随园就是大观园的原型,曹寅当时担任江宁织造要职,兴建了曹家花园,后来曹家被抄家,这处园子被隋赫德所得,成为隋家花园,后来袁枚购得此园,改名为“随园”,而这随园也成为了红楼里宝玉和众女儿们最欢乐的地方,即大观园也。

话说林黛玉只因昨夜晴雯不开门一事,错疑在宝玉身上。至次日又可巧遇见饯花之期,正是一腔无明正未发泄,又勾起伤春愁思,因把些残花落瓣去掩埋,由不得感花伤己,哭了几声,便随口念了几句。不想宝玉在山坡上听见,先不过点头感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梦索隐》一书则提出了全书写的是清世祖顺治帝和董鄂妃的故事,同时还将明末清初的一些奇女子写入书中,这些奇女子也就成了金陵十二钗的原型,而且还认为董鄂妃就是董小宛,而董小宛在入宫成为董鄂妃之前,她跟冒辟疆非常相爱,后来多铎想抢夺董小宛,董小宛为了救冒辟疆,跟随多铎到了京城,辗转之下,进入皇宫,成为顺治帝专宠,顺治帝甚至想废后立董鄂妃,而孝庄文太后以董鄂妃出身低为由不同意,其他王公贵族也反对,因此顺治没能立董鄂妃为后,董鄂妃因此郁郁而终,而顺治帝受不了这种打击,堕入红尘,到五台山出家。

当然,顺治帝和董小宛的故事多是传说,不能当历史来看,但顺治帝作为贾宝玉的原型,两人都悬崖撒手,还是有些依据的;而林黛玉的相貌也很像董小宛,董小宛也曾葬花,这仅仅是巧合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红楼的故事流传了上百年,已经成为了传颂的经典,其主人公的历史原型到底是谁,现在还是没有定论,而红楼一书到底是在写什么主旨,这种争论也会一直延续下去,而这也正是红学经久不息的魅力之所在吧!

“红楼情未了,石头传奇长”,纵横点红楼系列原创文章,欢迎大家的赏阅和支持,创作不易,敬请尊重,未经许可,请勿在任何其他平台发布本文,如有侵权,必究责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