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皮了……”足球老师上完课回来,这么说道。原来,他们班孩子这学期都没上过体育课,才会一到户外就那么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确实,来到学校的第一天,几门需要活动的课程,孩子们都像刚出笼的鸟儿一样,四处扑棱、喧闹,德先生们费了好大功夫,才维持住了秩序。

但正如往期支教,经过初识时的磨合,第二天开始,似乎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我们也发现了孩子们的另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好聪明!”

原本以为,理论课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没那么有趣,可当德先生向他们介绍街舞舞种、各个历史朝代的水墨画风格变迁时,他们不仅听得津津有味,还都记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播音主持课上,德先生请两位小主持人上台时,男主持人自觉比出了邀请的手势,请女主持人先上台;儿童戏剧课上,几位看起来内敛的女孩子,一表演起来,浑身都散发着魅力;乒乓球课上,一位没有基础的男生颠球十分稳当;自然科学的科代表懂得很多,问什么问题都能回答上来,并且很准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蒲织手工的德先生也感慨,她教过那么多孩子、成人,好些都没有这班学生编得好,而且他们还不看教程,直接编了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很热情!”

起初在学校里碰见时,出于礼貌,孩子们都会叫声“老师好”,但多少有些拘谨。不过上了几节课后,孩子们便完全信任我们了。他们会主动凑近,或是大声打招呼,或是跟你开开玩笑,脸上漾着满足的笑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趁着早操前的间隙,他们喜欢围观德先生们晨练。下课时,他们就跑到办公室门口嬉戏、张望。每天我们例会结束,也总有孩子拉着自己班德先生的手,一起去饭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放学后,教足球和乒乓球的两位德先生准备去PK,一群孩子就跟了过去,围在旁边看比赛;教街舞的德先生想跟着孩子们踢足球,他们便迅速重新分组,开始了比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很积极!”

他们常常跑到办公室提醒德先生去上课,要么帮忙搬各种教学材料,要么就簇拥着老师一同前往教室。

因为手工课老师说过,如果有什么想知道的内容,她可以教。全班孩子就在午休前留在班里,请老师解答“为什么飞机会飞”之类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三下午是汇报演出小主持人的选拔面试,没想到,课堂上不大好意思表现的孩子们,竟纷纷报名。四、五年级的孩子直接得很,有一个班接近一半的人都报了名,一下课就跑来排队。六年级的孩子就腼腆许多,老师在班里告知这件事时,当场没人报名,但面试开始后,陆陆续续地,才有同学拉着小伙伴来加上自己的名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其实很听话。”

当德先生们真正教孩子们跳一段舞、画一幅画或是演一段戏剧时,才发现,原来他们一旦对接触的内容感兴趣,自己就慢慢沉浸进去,也不会太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童戏剧课堂本身,就像一出戏剧。两位德先生先通过“Move & Freeze”游戏,让孩子们在动与静的切换中活跃身体,又像讲故事一样,引导孩子们进入科普剧《细胞的秘密》的情境中。

有意思的是,大部分孩子并不热衷于扮演细胞、肝脏这类主角,反而喜欢当“病毒”,病毒会一拥而上、大声呼喊,也许在这样的角色中,他们的天性才能顺理成章得到释放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传统手工课上,德先生选择了既有发挥空间,又简单易做的漆扇制作,别说孩子们了,就连其他德先生也忍不住要自己做一把。接着德先生向孩子们介绍了敦煌壁画,一起用敦煌土制作泥板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门课程中,每节课都有新奇、有趣的内容,又给孩子们留下了自主创作的纪念品,我想,德先生在孩子们的心里,是真正种下了一颗关于文化艺术的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先生带领孩子们一起模仿《簪花仕女图》

还有古典舞课上,德先生带着孩子们挥舞折扇;自然科学课上,德先生请学生演一颗种子的生长发芽,又带领孩子们制作投石机;蒲织手工课上,德先生带了许多手作工艺品,在班级的一角开设了小展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课堂上,我们看到孩子们争着回答问题,用心聆听德先生们讲的话,认真地为自己做一件东西,或是学习做一件事。不知不觉中,他们其实已经很好地配合了德先生们。

“他们需要更多的陪伴。”

周四下午放学后,是德基金立“德”字石的仪式,石头上刻着本期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姓名。许多孩子围了过来,跟我们拍照、玩耍,看我们铲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与石头合影留念时,一听到说一起拍照,孩子们顿时两眼发光,纷纷拥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在孩子们快活的目光中,你会轻易察觉到一些不舍。

“老师,你们明天还来吗?”“老师,你能不能帮我给杨老师带个话……”也许,孩子们看到我们立下石头,以为分别的时刻到了。幸好,我们还有一天,便可以让他们放心:“明天我们还要表演节目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先生又怎么舍得呢?快一周的时间,我们看到了他们的天赋与热情,感受到他们的友好与信任,在教学的过程中,自己也在成长,在陪伴他们的同时,自己也倍感温暖。这段时光,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珍贵的。

就让我们一起完成最后的汇报演出,好好告别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