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何以中国·运载千秋”网络主题宣传活动的正式启动,6月23日,人民日报、新华社、新华网、荔枝新闻等20多家央媒、省媒记者共同组成的报道团队,开启了扬州站网络主题采访活动,共同探寻古运河在“原点”重生的“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团一行首先来到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了解隋炀帝与大运河以及扬州的历史渊源。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隋炀帝与萧后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2019年,隋炀帝墓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隋炀帝陵遗址公园于2024年2月3日试运行开放,受到了广泛关注,各地游客纷至沓来,现已成为扬州一处展示运河文化的重要地标和网红打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介绍,为保护遗址,他们跟清华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研究所做了地下防渗漏工程,让这个夯土遗址的地下既富含水,保持适度的水分,又让夯土遗址不至于皲裂,对遗址是很好的保护。如果水分过多 ,水位过高后,就会自动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场,文化学者还向报道团一行详细讲解了隋炀帝与运河以及扬州之间的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化学者顾风说,在这个情况下,通过运河南方的粮食和物资,成为维持政权最重要的一个来源,所有扬州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升,成为四大港口最大的港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利用。随后,报道团一行来到了三湾公园和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这里是扬州的工业区,运河两岸聚集了80多家企业,环境问题突出。如今,三湾公园已成为人文荟聚、风景秀美的生态福地,2021年6月,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公园内全面建成,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成为游客了解运河文化的重要窗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华网新闻中心记者别培辉坦言,感觉扬州在保护运河这方面做的特别好,他参观了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印象特别深 ,觉得这个馆的陈列特别清晰,参观完之后让她对扬州这座城市和整个中国大运河脉络发展在脑海中有了很深刻的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荔枝新闻记者常瓅说,了解了很多关于大运河的前世今生,觉得大运河的保护包括传承上都做的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报道团一行还前往扬州淮扬菜博物馆 、江都水利枢纽等地,探寻扬州在运河文化的传承利用以及运河沿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创新实践和最新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江苏网记者童棹凡已经不是第一次来扬州,但是这些点位让她感觉到作为运河原点城市,扬州还是有非常不一样的气质,包括整个运河的历史和文化,包括一直到现在的水利工程都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她感觉到大运河对于整个扬州,整个江苏,甚至是中国都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万园艳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