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的节目主要做一个广告。

我今天要为之做广告的这个事——中国的一项世界级工程,叫深中通道,深圳市的深,中山市的中,顾名思义,这是一条从深圳市到中山市的道路。

之所以没叫深中路,而叫深中通道,因为这不是一条普通的路,它上了天,入了地,过了海。

它跨越了位于珠江口、位于深圳市和中山市之间的零丁洋。有一小半是海底隧道,长度6845米,取名为深中隧道。一大半是凌空飞跃的大桥,长度1700多米,取名为深中大桥。两个部分再加上东人工岛和西人工岛合称深中通道,总长24公里,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每小时。

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一个通道,先是海底隧道,海底隧道总要从地底下冒出来吧?可是它要冒出来的时候正在海中间,不是像其
它的水下隧道那样在陆地上冒出来的,那你说,海水从那个口子灌进去了怎么办呢?

你说的对,所以必须在
它冒出来的海中间的那个位置人工建一个岛。这就是位于深中通道中间位置的西人工岛。

造岛对中国人来说不是难事。当年南海的永暑礁,最初只能站几个人(而且要是退潮的时候),后来咱们把它扩展到2.8平方公里,相当于110艘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甲板面积,相当于马尔代夫这个国家首都马累这个岛接近两倍的面积。

然而,把永暑礁造成永暑岛,有一个好的优势是,它哪怕本来很小,但
它毕竟能冒出海平面,本来多少有一点,围着它继续扩大就是了。

可是,在零丁洋的中部要造一个人工岛,那是硬生生的从海底往上造。

那怎么造呢?也简单:打桩

打57个桩下去,先把一块地给围起来,然后再在这个围起来的区域填东西。

你说简单不?看你怎么想吧。

关键是,这不是一般的桩。

每一个桩,直径28米。

28米有多长?你站在楼底下往上望,从1楼望到10楼,就是那么长。这是一个桩的直径

每个桩有多高呢?大约35~40米。

35~40米有多高?你站在1楼从下往上看,到13楼,就是那么高。

这每一个桩650吨重。

650吨有多重?这我没法打比方了,你自己想吧。

要把这57个桩先在陆地上做好,然后运到位,然后把它砸到海底下去。

你没听错,大体上就是硬生生的把它砸到海底的岩石里面去。

当然这不是普通的抡大锤砸。这一个桩自己都有650吨重,如果你要抡大锤砸这么重的家伙,那砸它的大锤需要有多重啊?

建设者们用的是一个叫做12锤联动捶组同频振沉的方式,这是一个高科技,是我们自主研发的。

这玩意儿我也不懂,我要是懂这么高级的玩意儿,估计就不做自媒体了,我就去当工程师了。

反正砸进去了。就是这么玩儿的。

这个西人工岛有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足球场那么大。

有了这个人工岛,深中通道东边的6845米的海底隧道,从海底上冒出来的时候就冒在陆地上了,就不至于冒在海中间导致海水往进灌了。

你可能觉得这蛮高科技,不过我要告诉朋友们,这个技术在深中通道建设当中的科技含量虽然有点高,但是排名时却排不上号,因为深中通道获得了10个世界之最,没有它。

接下来,从西人工岛往西开始架桥,这就是深中大桥。

深中大桥有多厉害呢?

深中大桥桥面,距离海平面的高度是91米。

91米有多高呢?你站在1楼往上看,看到30层楼的时候,就知道了。就是那么高。

这是世界之最:世界最高桥面的海中大桥。

这个高度的净通航高度是76.5米,也是世界之最: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

顺便说一下,这是个悬索桥,所以两边还要有两个桥墩子,桥墩子高度是270米。

270米是多高呢?

你站在1楼往上看,往上看,往上看,继续往上看,看到第90楼层高的时候,就知道了。就是那么高。

悬索桥的搞法大约就是用根绳子越过桥墩子,然后再把桥面给挂住。但是这绳子还要有一个固定点,行话叫做锚碇。

这个深中大桥的这个锚定可厉害了,世界之最: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单个锚定混凝土方量34.4万立方米。

这个桥可是建在海上,海上风大。而我们都知道,越高的东西越怕刮风。在建设之初曾有外国专家说,这里不可能建成这么大的桥。当然我们把它建成了。

建成了之后它抗不抗风呢?放心,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测风速最高颤振检验风速87.3米每秒。

哎呀,这个专业名词我也不懂,大体意思就是不怕刮风,任你海上刮多大的风它都不怕,能抗海上14级大风。附带着,抗击8级地震。

另外,这个桥还很长,主跨1666米,又创造世界之最:世界最大跨境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请注意这个词里面的全离岸,也就是桥的两个墩子都在海上。以我们通常理解,修桥两头都搭在陆地的岩石上,而这个桥的两头都在海中间。

顺便说一下,这个桥还有一个世界之最:世界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面积达到37.88万平方米。

加在一起,这个桥创立了5个世界之最。而且有两个世界之最(世界最高桥面海中大桥、世界最高通航净空海中大桥)是合在一起说的,不然可以算6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中大桥是深中通道的一部分,创造了5个世界之最。但深中通道总共创造了十个世界之最。还有5个世界之最是哪儿创造的呢?回答是:东边的深中隧道。

对,我一开始其实就是在说深中隧道,因为从深圳到中山走这条路是先过深中隧道,深中隧道是海底隧道,从海底上冒出来,到人工岛上再过桥。结果一不留神把桥先说了,那我们还是回过头继续说深中隧道。

这是一个海底隧道,长度6845米。

我想弱弱地问一下朋友们,你觉得海底隧道应该是怎么挖出来的?

你可能会想起来盾构机,那就是在海水底下好深好深的岩石中,用盾构机打洞,打出一条隧道来,就像在山里面挖隧道一样。

不过,深中隧道不是这么玩的。

怎么玩儿的呢?

就是在海的底部铺管子。换言之,不是打洞,而是放管子。

这个管子有多粗呢?

你想啊,深中通道现在是双向八车道,还有很多附属工程,你想想一下它有多粗?

具体数字是:宽46米,高10.6米。

这又是世界之最:世界最宽的海底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整个6800多米的海底隧道,有5035米是用32根管子加一个最终接头联在一起的。一不小心又创造了一个世界之最: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

这些管子是钢壳夹层的,夹层里面浇筑混凝土。一不小心又创造一个世界之最:世界单体体量浇筑最大钢壳沉管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单个管节混凝土浇筑方量达到2.9万立方米,累计91万立方米。

说到这里,你可能产生一个疑问,32根管子一个一个地放到水底下,那怎么对得准呢?对准之后怎么密封呢?这可是要保证100年滴水不漏的,不然你开着车走在隧道里,突然发现漏水了,那还得了?

这是怎么搞的呢?

我也说不清,我只知道是:

一根165米长(相当于55层楼)、46米宽(相当于15层楼高)、10.6米高(相当于三层楼高)、8万吨重(请注意,是8万吨,不是8吨)这样的管子,在30多米深(相当于10层楼高)的海底,要跟另外一个一模一样的管子对接,要对准,对准的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毫米级的意思大约就是一张小卡片的厚度。误差超过这个标准就不行。

直接打个比方吧:这个难度和载人飞船与天宫空间站对接的难度差不多。

不仅要对准,而且还要密封。

前面说了这玩意儿绝不能漏水,而且要100年不漏水,而且是要滴水不漏。

一不小心又创造一个世界之最:在防漏水的问题上,在解决沉管最终接头的防漏水问题上,我们创造了世界最宽(具体是3米)的可反复折叠M型止水带。

到这里我一口气说了9个世界之最。

还有一个世界之最是什么呢?

水底下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

就是在深中隧道东边的入口处,双向八车道的深中隧道和来这里跟它汇合的各条道路实现互通,但是是在水底下(为这个事儿专门建了一个东人工岛,东人工岛和陆地连接。但互通立交桥不是在岛上面,而是在岛下面,也就是水底下。其实东人工岛相当于是个大房子,立交桥在房子里面)。这是世界上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桥

在水底下建高速公路立交桥,你脑补一下是个什么场景?我说不清楚,我也只能靠想。我还没去过,因为这个通道暂时还没通车,计划6月底7月初通车。

厉害不?

这就是基建狂魔的样子。

毫无悬念地,这个工程肯定获奖了,获得了有桥梁界“诺贝尔奖”美誉的、国际桥梁大会授予的“乔治理查德森奖”

我想起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他说:

“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

港珠澳大桥之后的深中隧道、深中大桥,以及东人工岛、西工人工岛,还有水下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印证了这句话。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挖洞、修路、架桥,我们可以上天、入地、跨海。

全地球,哪里需要这些,我们中国人都可以高呼一声:

“这世界,我来了!”

目前,敢这样大吼一声的,只有中国,
它的诨名叫:基建狂魔!

对,就是那个曾经43小时拆换了北京三元桥立交桥、19天盖了57层的小天城的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可能会问:在深圳市和中山市之间跨海建这样一个通道,牛岔是牛岔了,值得吗?

当你只盯着深圳市和中山市两个城市的时候,当你仅仅把这条通道的意义理解为深圳市到中山市的通行时间由两小时降低到半小时的时候,你可能不会全面而完整地理解这一条跨海通道的意义,

但是,如果你把目光放眼全球,你就会觉得豁然开朗。

理解这件事情的关键词叫湾区。海湾的湾,区域的区。

世界银行的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60%的经济体量来自于港口海湾地带。施罗德发布的《2023年全球城市指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30个最佳城市大多分布在湾区。

简单一句话,这世界过去、现在、将来都将处于湾区时代。

二战以后,世界上诞生并保持到现在的湾区,最著名的是4个。

其中,美国两个,分别是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日本一个,东京湾区。

中国一个,粤港澳湾区。

而与之对应的是,美国在二战以后一直是第一世界经济强国。好巧不巧的是,它在4个著名的湾区当中拥有两个。

日本在1968年开始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这个名次保持了42年,到2010年被中国挤下去了。好巧不巧的是,它在4个著名的湾区当中拥有一个,而且是到目前排名第一的一个。

中国从2010年开始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好巧不巧的是,在四个著名的湾区当中,中国拥有一个。

这说明着什么呢?这说明,湾区经济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和代表作。

为什么湾区经济如此重要呢?因为现在的世界经济已经连为一体。世界经济又是靠什么连为一体的呢?靠货物运输。

而世界货物运输当中的80-90%,是通过海洋运输的。

而湾区(海湾的湾、区域的区),就是面朝大海的。

湾区就像一个国家的代表,站在海岸边上,面朝大海,大声呼喊:

“这世界,我在这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国内的视角看,中国的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肇庆市、佛山市、中山市、江门市、珠海市、惠州市、东莞市,还有中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面积占全国只有0.6%,创造的GDP占全国的12%。GDP在全国的占比是面积在全国的占比的20倍。

你不要说这仅仅是中国的一个区域的小发展,它对全国的带动作用是无法用数据来衡量的。因为这个湾区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大部分来源于全国各地,还有小部分来源于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它站在大海边上,把来源于全国的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形成优势产品之后再卖向全世界。同时他也将吸纳全世界的优秀的生产要素为我所用。

总之,一个优秀的湾区,可以带动全国,玩转世界。

要想建设好优秀的湾区,架桥修路这个朴素而又古老的道理,永远都是颠扑不破的。

于是,世界级工程——深中通道应运而生,这才是深中通道真正的意义。

如今,在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当中,从经济总量上来说,日本的东京湾区经济总量2万亿美元,排名第一,中国的粤港澳湾区1.9万亿美元排名第二,排名第三和第四的分别是美国的纽约湾区和旧金山湾区。

这似乎代表着一种经济发展的轮替规律。曾经,美国在经济总量上是第一,但后来日本眼看着就追上来了,再后来中国赶超了日本正在紧追美国。

美国在没有被日本赶超,暂时也还没有被中国赶超的时候,湾区经济已经失去了第一和第二的位置。

这不是巧合,而是经济规律的必然!美国的衰落也由此可见一斑。

我们常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我们的方向之一是向海图强。

我们向海图强,不仅仅是我们的航母要驶向深蓝,还在于我们的经济也要驶向深蓝、向海图强,它的落脚点就是面朝大海,站在大海边上的湾区经济。

深中通道,或潜入海底,或凌波飞扬,都在向全世界昭示:

“这世界,是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