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9年的9月30日夜晚,中南海上演了一场奇特而神秘的景象。

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中南海璀璨灯光映照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四十载辉煌成就而设的盛宴正悄然拉开帷幕。在热情洋溢的迎宾人员引导下,宾客们纷纷步入这华美的宴会厅,共襄盛举。整个晚宴洋溢着和谐与喜悦的气氛,彰显着国家的繁荣与昌盛。

当夜幕降临,这场晚宴的宾客们陆续到来,他们无一不是社会各个领域的杰出代表,因为新中国成立40周年的盛大庆典,不是轻易就能参与其中的,每一张邀请函都代表着极高的荣誉与地位。

众人随着声音望去,却发现那位工作人员呆立在原地,而他面前新到的客人,那不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毛主席”吗?

然而,毛主席在1976年已经离世,这是广为人知的事实。那么,他为何会在今天重现于此呢?

在众人皆感困惑不解之际,一部分工作人员迅速恢复了理智,急忙向大家澄清道,这并非是我们敬爱的毛主席,而是演员古月先生的扮相!

提及“古月”这位艺术家,实际上他是专长于诠释毛泽东主席形象的演员。在他的演艺生涯中,我们曾在《西安事变》和《四渡赤水》等影视作品里目睹他精湛地演绎毛主席的风采。正是因为他无论是在外貌还是气质上都与毛主席有着惊人的相似度,使得他得到了这个别称。

经过这一番恍然大悟,众人才领会到其中奥妙。原先因为事情来得太过突然,大家的注意力并未集中,此刻仔细端详,才确实觉察到古月在一些细微的面部轮廓和神情表达上与毛主席之间存在微妙的差异。

当众人从短暂的恍惚中恢复过来,他们纷纷涌向古月,希望能够与他合影留念,甚至包括那些负责上菜的服务人员,他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也迫不及待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请求古月与他们合影并签名留念。

当目睹此景,那些曾与毛主席并肩作战,共度风雨的老同志们心中涌起深深的感慨,他们脑海中浮现出那段充满挑战与荣耀的岁月,不禁让他们的眼眶湿润,泪水悄然滑落。

正当古月刚安稳坐下,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悄然上演。上将杨白冰竟然步至他的跟前,面带敬意地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笑语盈盈地说道:“毛主席,请允许我向您献上我最崇高的敬意!”

古月感到极度惊讶和受宠,他急忙从座位上站起,谦逊地表示自己并非真正的尊贵之人,这份荣誉实在让他感到惶恐和不安。

经历了那一刹那的惊愕,古月原本紧绷的神经竟奇迹般地松弛了下来,此刻的他,在场上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自如,不再像刚踏入此地时那般拘谨不安。

那么,关于这位演员古月,他身上究竟蕴藏着怎样的生命历程和精彩瞬间呢?我们一起来探寻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进入文工团做表演】

在历史的洪流中,胡诗学,后更名为古月,于武汉这片土地上迎来了他的诞生,正值七七事变之际。面对国家的危难,他的父母早已投身革命的洪流,不幸的是,在抵抗外敌的斗争中,他们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在古月的童年记忆中,他过早地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常常依靠邻里乡亲的接济度日,这种日子被形象地称为“吃百家饭”。而更为不幸的是,他和他的姐姐胡敏,一同被送入了那个被称为孤儿院的地方,寻求庇护和关怀。

在古月的心中,那段孤儿院的岁月镌刻得如此深刻,仿佛永恒。在那里,姐弟俩时常遭受欺凌,饥寒交迫成为常态。即便在这样的逆境中,姐姐依旧展现出了无尽的关爱,她总是默默地将口粮让给弟弟,让古月在困境中感受到一丝温暖与慰藉。

胡敏尽管自幼生活在困顿之中,未曾享受过优越的生活,然而她的容貌却如诗如画,言谈举止之间透露出迷人的魅力。因此,在1949年解放军在当地开展征兵工作时,她迅速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并被寄予厚望,希望能加入文工团,用她的才华和魅力为团队增添光彩。

胡敏内心虽然怀揣着那份渴望,但实际情况却摆在眼前,年仅十二岁的她,年纪尚未达到参军的最低标准,这使得她暂时无法实现这一梦想。

这对姐弟一直以来都相互扶持,他们之间的情感纽带十分牢固。因此,如果强行将他们分开,无疑会给彼此带来深深的伤害。面对这样的情况,部队的领导们也不禁感到左右为难,难以做出决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鉴于胡敏的卓越才艺与文工团的需求高度吻合,部队经过深思熟虑,最终决定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纳入文工团的大家庭。消息传开后,古月激动不已,紧紧拉着姐姐的手,热切地表达了自己也渴望一同投身军旅,共同为文艺事业贡献力量的愿望。

他深知,那位陪伴他自幼至今的姐姐,是他生命中独一无二的至亲。因此,他怎么可能忍心与她割舍这份深厚的情感纽带,选择与她分离呢?

在弟弟那深情的恳求面前,胡敏心中也涌起了难以割舍的情感。她深知弟弟的决心和热情,因此决定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愿望,她希望能够携手弟弟,一同踏上参军的征途,共同书写青春的篇章。

然而,谈及部队招募的准则,古月尚未达到参军的法定年龄,胡敏的入伍已是特例中的特例,又怎能再度逾越常规呢?再者,鉴于古月如此年幼,他是否能承受得住部队生活的严苛与艰辛,确实是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在那关键的时刻,尽管胡敏的请求热切,但部队的决定仍然是不容更改的。领导者随后向古月递上温暖的关怀:“古月啊,你再等两年,等你的身高超过了你姐姐,那时候,部队的大门将为你敞开,我期待着你的到来,你觉得如何?”

原本领导认为通过一系列体贴的安抚,古月这孩子会打消立刻参军的念头,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文工团踏上征程之后,古月竟默默地跟随了他们三天三夜,那份执着与坚定,无人能够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非寻常孩童所能企及,古月在这三日的挑战中,不仅没有落后于众人,更令人惊叹的是,他在这段时间里未曾进食丝毫。这一事迹迅速传至领导耳中,他们对古月的坚韧与毅力深感敬佩,最终决定给予他参军的机会,使这对姐弟能够重新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姐弟俩心中涌动着难以言表的喜悦,这份喜悦源于他们可以继续相伴在彼此身边的消息,让他们激动不已。

在文工团的温馨小天地里,尽管物质条件略显简朴,但欢乐却像阳光般无处不在。那位姐姐,犹如盛开的花朵,美丽而大方;弟弟则像勤劳的蜜蜂,聪明又勤奋。团里的前辈们,宛如长辈般的存在,对他们宠爱有加。每当工作之余,前辈们便会围坐在一起,分享着那些曾经抗击侵略者的英勇故事,为这两个孩子带来无尽的温暖与激励。

得知姐弟俩的父母英勇地投身于抗日斗争,不幸壮烈牺牲,这一消息深深触动了众人的心弦。因此,他们对姐弟俩的遭遇表示出更为深切的同情,并付诸于行动,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与呵护,希望能为他们带去一丝温暖与慰藉。

古月,这位年轻人,在记忆的深处对父母的形象始终模糊不明。然而,当老一辈的人们开始向他叙述那些抗日英雄的事迹时,他的心中逐渐萌生了一个强烈的认知——他的父母也是英雄。他们的事迹可能鲜为人知,但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却是无比伟大和崇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种情境下,古月的心中悄然滋生出一种渴望,那就是亲自奔赴战场,与敌人交锋。然而,他深知自己目前能有机会参军已是极为不易,对于能否真正站在战场的硝烟中,挥剑杀敌,他并未抱有过高的期望。

终究,他选择了追随姐姐的足迹,踏上了文工团的舞台,为军队献上精彩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