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优化提升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墨竹工卡县探索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两区一站N室”功能新模式,先行改造完成6个旅游沿线党群服务中心,把“学习、服务、议事”等主体功能向群众近距离延伸,推动“微阵地”功能由行政化向服务化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标准提升 铸牢村党组织“桥头堡”

一是突出整体部署。围绕“达标场所抓提升、典型带动抓精品”工作思路,先行精选6个旅游沿线村级党群服务中心试点提标升级建设,根据场所实际差异化设计图纸VR,大体统一装修色系、规范挂牌、功能区命名、服务设施等事项,切实推动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场所标准化、规范化。二是整顿功能事项。聚焦“去行政化”改造,探索“两区一站N室”功能新布局(党群娱乐区、议事协商区、便民服务站和党建活动室、图书室、调解室、财务室等功能室),整合相近重合功能区域、清理整顿内外滥挂标识标牌、更新破损陈旧宣传标语展板等,合理设置功能区域、提高场所使用质效。三是拓展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红色服务驿站,改小便民服务台并增加办事流程导图、惠民指导手册、微心愿墙、微议事桌、文件复印等便民事项,面向游客群众提供10余项微服务(休闲桌椅、报纸书籍、急救药品、免费茶水、骑行工具包、雨伞充电、饮品贩卖、旅游手册等服务事项),同步提档图书室、娱乐设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管理运行 打造规范运行“主阵地”

一是管好阵地资产。聚焦党群服务中心集体资产管理规范,研究制定《党群服务中心资产管理制度》,对党群服务中心主体建筑、设施设备等摸排核实、登记造册并实行村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双签字管理,每年组织全县盘点核查一次,真正从源头上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二是管好阵地面貌。健全环境卫生管理等制度,把每半月环境卫生督查结果纳入县驻村办“红黑”榜通报重要内容,每半年组织开展一次全县范围观摩评比活动,对拼比事项具体化、分数化,采取多种通报奖励和反面曝光方式倒逼党群服务中心日常维护,达到激先敦后的效果。三是管好阵地运行。严格落实村干部值班坐班、首问负责等工作制度,加强村干部“党务、村务、监务”日常教育并纳入村干部日常教育和村优秀年轻后备干部“雏鹰”工程重要内容;压实乡镇党委主体责任,联合组织、政法等职能部门开展多形式督导,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村级各类“擂台比武”、班子评优评先的重要指标依据,确保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天天有人在、事事有人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抓综合利用 架起党群服务“连心桥”

一是发挥党员教育作用。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严格执行“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重要场所,同时专门设置党建活动室,规范悬挂领袖像、设置入党誓词,配置会议座椅、党建资料柜和电视设备,便于规范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和规范储存党员档案资料,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发挥民主管理作用。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定期不定期组织群众参与村处理村级事务、讨论表决重大事项,依托党群服务中心3块固定公开栏,每季度对“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公示公开,同步发挥好全国村级管理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保障群众对村级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三是发挥服务群众作用。按照“一站式”服务标准建设便民服务站,科学设置5大类50余个服务事项,不仅向群众提供民政社保、就业帮扶、社会救助等日常事项办理服务,还向游客和群众提供日常休闲娱乐服务特别是设置微心愿墙,鼓励党员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力量接单群众微心愿,真正把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成群众“有事儿找党群、没事儿来坐坐”的贴心服务场所。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西藏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