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沈从文的著名小说《边城》,是沈从文以20世纪30年代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生动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借船家老人的传奇人生和孙女翠翠的爱情故事,用文字详细地展现出土家族人的人性善良与美好。

茶峒,因沈从文的《边城》而扬名,由此,当地政府在2005年将茶峒镇正式更名为边城镇。这座被群山环抱的古老小城,位干湘、黔、川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有西南门户之称,同时它也是重要的商贸中心和物资集散地。早些年,茶洞古镇强打文旅招牌,将当时书中的故事完整地展现在这个镇上,引得国内外无数文人骚客前来观光采风,从而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特别是近几年,在自媒体的炒作下,茶峒古镇更是火的不得了。

“......有一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在不少人眼里,沈从文笔下的这座幽静、古朴,充满美好的边城,指的是今天的凤凰古城。其实,小溪流下去,绕山岨流,约三里便汇入茶峒大河,那座犹如世外桃源般的湘西边城是在茶峒。

最早,在我没有看到沈从文的《边城》这本书之前,同样,我也总认为书中讲的《边城》就湖南湘西的凤凰古城,因为凤凰古城是沈从文大师的故乡。其实不然,当我从下榻的宾馆看到摆放在房间的《边城》这本名著时,经翻阅才知道,书中所提到的《边城》就是今天站在我们脚下的,湖南与重庆、贵州三省市交界处的茶峒古镇,并不是想象中的凤凰古城。

怀着对《边城》中故事的向往,我们来到茶峒古镇。揭秘《边城》,踏着古朴而不失光华的青石板路,穿越过茶洪大桥,信步来到了清水江河边,顺着河边木制栈道,朝着最出名的三省界碑处走去。“一脚踏三省”给人的感觉既新鲜又神奇,湘渝黔三省的边城以流淌其间的清水河为界,洪茶大桥横跨其上。由于最近《边城》炒得比较火,三省界碑处,前来打卡留影的人络绎不绝,想在这里拍个照合个影,光排队都需要等上十几分钟,想象不到的如此火爆!站在这里,不仅可以一脚踏及三个省份的土地,甚至从三个不同省份传来的鸡叫声都能听到,这也就是所说的“鸡鸣三省”的由来。

“一脚踏三省”界碑旁便是游船码头,我们泛舟清水江河上,感受瞬间穿越湖南、贵州、重庆之感。清水江河两岸城垣逶迤,风光秀丽,河水悠悠,置身于此仿佛人在画中;岸边的一排排风格各异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古香古色,错落有致。远眺江边有座白色小塔,那就是沈从文书中所提到的白色小塔,书中的主人翁翠翠和她爷爷,及一只黄狗,当年就住在塔下,漫长的岁月,曾在这里经演绎着一段段悲欢离合的故事,现在仅仅只留下了一段记忆。

十几分钟的船程,我们来到边城的茶洪码头,下船便是著名的“拉拉渡”。

千百年来,从竹缆到绳缆,再到铁缆,“拉拉渡”拉起了两岸人民的日常生活,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两岸来往最频繁、最便捷的方式。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来来往往,载着或奔“一脚踏三省”而去,或返归的人们。在这里,不管你是清水江河两岸三省的居民,还是来到这里山南海北的游客,统统只收两元钱的票价,这在国内其它景区很难找到这样非常亲民的价格了。“拉拉渡”顾名思义,不靠划桨,不靠撑篙,靠一根横跨江面的铁缆,横穿整条船,连接湖南边城和重庆洪安两岸。摆渡人的渡船方式很特别,在船内用一根挖有细槽的两块圆木作绞杆,一卡一拉在渡河的铁缆上,一点一点顺着铁缆把船平稳的拖到对岸。没坐过的人刚开始会害怕,担心船体是否牢固,而摆渡的人却十分淡定,缓缓地拉着绳索,不紧不慢地游走在湖泊之中。“拉拉渡”就这样风雨无阻,一拉就是几百年。拉走了黑暗,拉来了光明。拉走了贫穷,拉来了繁荣。

沿着码头的河街深入,便走进茶峒老街。

在茶峒老街,你所目及到这里的自然风景优势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是一般古镇或古城所不能及的。古朴的青石板街道两旁,矗立着大量原汁原味的老房子。吊脚楼下三三五五的老人聚在一起,晒着太阳,聊着家常,满满的幸福感洋溢在她们的脸上。在这充满岁月痕迹的古街,在这清澈见底的河流旁,时光如此慵懒,无需刻意粉饰。一些旧房的墙壁上仍然可见当年描绘的标语,在岁月中斑驳......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孕育了茶峒的静谧安逸和淳朴风俗。当你漫步热闹充满生气而又古老的河街上,似乎是被时空穿越了回去。

在边城,“吃”也更是让人大饱口福,主街背巷各种小吃店比比皆是。这里不仅集合了湘渝黔三地的味觉精华,还能邂逅许多传统美食,味美且价廉。比如米豆腐是很出名的,酸辣凉爽,值得一试。特色菜“角角鱼”也很不错,口味集合了重庆的麻、贵州的酸和湖南的辣,所以当地人俗称为“一口吃三省”。在这里不仅仅是吃,街道上一群群身着苗服、佩戴银饰的漂亮土家姑娘,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她们舞弄着优美的身姿,走起路来,叮咚作响,声音煞是动听。唯美的古镇风光,不知令多少人为之心驰神往。你要是不信的话,不妨也来看看,相信这座古镇所拥有的风情一定不会令你感到失望。

特别是近年来,这座曾经“养在深闺人不识”的小古镇变得愈发时尚和热闹,但成熟的旅游商业运作并没有抹去它骨子里的璀璨光华,它依然在某个你早起的清晨,亦或是某个夜晚的灯火阑珊处,让你发现独属于它的古朴静谧,即使你是离开后,依然魂牵梦萦。

茶峒很多次出现在沈从文的笔下,他曾经这样描述过这里:“茶峒地方凭水依山筑城,近山的一面,城墙如一条长蛇,缘山爬去。临水的一面则在城外河边留出余地设码头,湾泊的小小篷船......贯穿各个码头有一河街,人家房子多一半着陆,一半在水,因为余地有限,那些房子莫不设有吊脚楼。”直到今天,码头、乌篷船、河街和吊脚楼依旧还在,仿佛时间在不断地流淌,这里始终保持着不变的模样。多少年来,无数人被沈从文笔下的茶峒所吸引,对这里充满了神奇和向往。不论是将凤凰古城误认为是其笔下的“边城”,还是从繁华的风景里找到这安静的茶峒,都足以说明,在这静静的清水江河边,人们依旧向往着那朴素的生活、那纯净的爱情。

“边城”山川秀丽,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族风情浓郁,这里绵延的远山,清澈流淌的江水,星罗棋布的吊脚楼,始终笼罩着似有若无的忧伤。 在《边城》一文中,沈从文将他魂梦牵系的茶峒描绘得如水墨丹青,荡气回肠,随着“边城”一书力量上的传播,将这座藏在深山淳朴神秘的古城推向了全国。

“边城”如一坛老酒,又像一首古诗,需要慢慢浅尝。除了“拉拉渡”,白塔、翠翠居、翠翠岛等一众景点相映成趣。

沈从文不仅写爱情了得,对风景的刻画也很细腻。“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远近有了小小差异”“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石头做成。静静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鱼来去皆可以记数”等优美句子在书中不胜枚举。

当天游完了湖南湘西边城茶峒镇后,第二天早上没有来得及吃早餐,我们就又来到一河之隔的重庆秀山洪安古镇,这里其实也与茶峒古镇共享着沈从文先生《边城》里的故事。

清代名人章恺曾诗曰“蜀道有近时,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动描绘了洪安古镇“一脚踏三省”的地利之优。整个洪安古镇依山傍水,绿树成荫。街道两边的古建筑群造型各异、古朴典雅、商贸繁荣,这里不仅是集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休闲胜地,而且还是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挥师挺进大西南时,洪安就是入川的第一站。如今的洪安,与对岸的茶峒相得益彰,不仅是复温《边城》故事、品味古镇文明和体验边区贸易的理想场所,更是一座自然风光荟萃、文化积淀深厚的精神家园。

有人讲,茶峒的迷人之处在于沈从文笔下的翠翠、老人与狗,在于缓慢流淌的光阴,在于铺满青石板的街道,在于热情朴实的边城人......但是,只有来到这里,你才会知道茶峒是多么的迷人。它的美,只有你去了才能体验到。“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几句话去描述茶峒边城,不是没有道理的。

“我知道你会来,所以我等你。”有多少人是因为《边城》里的这句话,也不惜跨越山海,千里来会这座浪漫小城,我们就是这一拨迷恋《边城》的人,《边城》就像一束光 ,照亮我们的诗和远方!

徜徉于沈从文笔下的《边城》,到处都能读到历史的沧桑,品味到古镇的文化基因,游览中,在眼前一幕幕秀色中陶醉,《边城》叫人如何不去留恋……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刘道敏,笔名晚风。河南济源人,已退休。喜欢旅游、写作、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