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个多月前,伊朗支持下的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组织开始与以色列交火,以支持其巴勒斯坦盟友哈马斯。

目前,加沙的大规模战斗基本结束,以军已经占领拉法。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只剩下残敌清剿,打击冒头恐怖分子。

以军的下一个目标,很有可能就是黎巴嫩真主党。

真主党近日发布了一段心理战视频,该组织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威胁:“如果对黎巴嫩进行全面战争,抵抗运动将无限制,没有规则地战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对黎巴嫩真主党好奇,在此,给大家科普一下。

01

黎巴嫩占地仅1.04万平方公里,几乎是两个上海的辖区面积那么大,在中东国家里仅略大于巴林。它位于地中海的东岸,与叙利亚、以色列、巴勒斯坦接壤,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在一战之前,并不存在一个黎巴嫩民族国家,而只存在一个效忠于奥斯曼帝国的,由地方封建家族统治的黎巴嫩山酋长国,在奥斯曼的治下享有一定的自治权与包税权。

黎巴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了发展的巅峰,而赢得“中东小瑞士”的美称,首都贝鲁特则被称为“中东小巴黎”。

作为当时中东地区的商业中心、文化交流中心,黎巴嫩经济发达、社会多元而包容,可以说就是当年的迪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巴嫩当地人主要信奉基督教,伊斯兰教(逊尼派,什叶派)。

原本黎巴嫩人吃着火锅唱着歌,但当年日渐升温的阿拉伯冷战,让黎巴嫩这样的小国根本无力独善其身。虽然黎巴嫩没有过多卷入1967年的六日战争,但国内基督徒与穆斯林的裂痕正在肉眼可见的扩大,巴解组织游击队也开始在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营培植势力,秘密对以色列发动袭击。

1968年6月15日午夜,以色列国防军对黎巴嫩一侧的梅斯贾巴尔村(Meiss Ej Jabal)发射了70发炮弹,造成5座房屋受损、5人受伤、村中的墓地也遭到毁坏。以色列方面声称此举是为了肃清巴勒斯坦游击队,尽管事后调查证明该区域并没有巴勒斯坦游击队的活动。

1968年12月28日晚,为了报复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人阵)在雅典对以色列客机发动袭击,以色列国防军派出了一支特种部队潜入贝鲁特国际机场,炸毁了12架客机与2架货机以示报复,尽管黎巴嫩当局与人阵和雅典事件没有丝毫联系。

这些事件令黎巴嫩政府逐渐倾向与巴解组织和解。1969年11月2日,在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的撮合下,黎巴嫩军队司令埃米尔·布斯塔尼将军与巴解组织领导人亚西尔·阿拉法特签订《开罗协定》,将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难民营移交给巴解组织,并正式允许他们从南黎巴嫩向以色列发动袭击。

02

在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战败。巴解组织被约旦收留,随后,巴解组织以约旦为基地,频繁发动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巴解游击队在叙利亚的支持下,在约旦境内迅速壮大起来,先后控制了包括巴勒斯坦难民营在内的约旦大片土地,将这些地方变成约旦的“国中之国”。一些激进的巴勒斯坦人还把矛头指向与美国关系比较密切的约旦国王侯赛因·伊本·塔拉勒,称他是“帝国主义的走狗”。

巴解组织本身并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党,而是由多个拥有同样诉求的巴勒斯坦民兵组织结成的大帐篷军事联盟。

1970年9月6日,人阵将一架客机劫持到了约旦第二大城市扎尔卡,之后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将其炸毁。约旦国王侯赛因·本·塔拉勒害怕自己彻底失去了对巴解组织的控制力,于是迅速采取军事行动,肃清了境内的巴解势力,迫使许多难民与民兵,包括亚西尔·阿拉法特本人流亡黎巴嫩。这次事件史称“黑九月”。

软弱无力的黎巴嫩政府与军队根本无力阻止难民的涌入,巴解组织在南黎巴嫩近乎建立起了一个国中之国,俗称“法塔赫兰”,并以此为基地,向以色列发动袭击。

1978年3月11日,11名法塔赫民兵乘坐小艇登陆特拉维夫以北的以色列海岸,劫持了多个过往车辆,在前往特拉维夫的沿海高速路上一路开枪,造成38人死亡,76人受伤,以色列方面称这起事件为“沿海公路大屠杀”。

1978年3月14日,为了扫荡南黎巴嫩的巴勒斯坦民兵势力,以色列国防军发起了“利塔尼河行动”,占领了利塔尼河以南的土地,迫使巴解组织北撤,同时扶持了哗变的黎巴嫩政府军少校萨阿德·哈达德作为代理人。

1982年6月3日,以色列驻英国大使什洛莫·阿尔戈夫遭到巴解组织内部异见派系阿布·尼达尔组织成员的袭击,但躲过一劫。这次事件导致以色列发动了“和平加利利行动”,史称“第一次黎巴嫩战争”或“第五次中东战争”,旨在完全将巴解组织势力赶出黎巴嫩。

以色列国防军横扫南黎巴嫩,以大量平民伤亡为代价,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兵临贝鲁特城下,随后包围了包括阿拉法特在内的巴解组织高层藏身的西贝鲁特。围攻持续了73天,最终以巴解组织同意离开黎巴嫩告终。

03

1982年8月,在美国与以色列的支持下,巴希尔·杰马耶勒当选黎巴嫩总统。1982年9月14日,东贝鲁特阿什拉菲耶区的长枪党总部传来一声巨响,巴希尔·杰马耶勒与25名长枪党高层命殒当场。

有传言称死者中有以色列国防军的军官,但这一传言未能得到证实。虽然刺客事后被证实是叙利亚社会民族党(SSNP)党员,马龙派基督徒哈比卜·沙尔图尼,但失去理智的黎巴嫩力量民兵在以色列占领军的默许下,冲进贝鲁特的萨布拉与沙蒂拉难民营,杀害了上千名巴勒斯坦与什叶派难民,对死者人数的估计从700到3000不等,此举招致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

死者中有四分之一是什叶派,因此此举极大的刺激了黎巴嫩什叶派,乃至新生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促使伊朗向黎巴嫩秘密派遣革命卫队人员与教官。由于巴解组织高层已经撤离黎巴嫩,巴解组织在黎巴嫩招募与训练的成员开始寻找其他去处,其中一些开始自立门户。

黎巴嫩伊斯兰阿迈勒、黎巴嫩伊斯兰达瓦党、黎巴嫩伊斯兰吉哈德这三个组织,在伊朗革命卫队的协助下,于1982年下半年的某个时候,在贝卡谷地的巴勒贝克镇召开了会议。此时,黎巴嫩国内存在着多个受到伊朗意识形态影响的什叶派政治军事组织,为了抵制“大撒旦”美国与“小撒旦”以色列对黎巴嫩的侵略和干涉,他们急需组织为一支统一的力量。至于组织的名称,与会各方都同意采纳《古兰经》5:56的句子:“真主的党羽,确是优胜的”,将新组织命名为黎巴嫩真主党。

时间来到1985年,随着以色列撤入南黎安全区,真主党的声望与控制区极大地增加了。在这一时期,真主党在其领地内施行了类似伊朗的社会法规,实行社会生活的伊斯兰化:关闭咖啡厅、禁止售卖酒类、跳舞,并禁止男女混合游泳。现在的真主党应该已经取消了这些规定,因为真主党控制区内的海滨城镇旅游业相当繁荣。

04

真主党可以说是伊朗革命卫队的一个分支,长期以来,真主党武装接受来自伊朗的资助,包括资金、武器弹药,以及军事训练。真主党领袖法德拉与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是相识30年的故交,双方关系极为密切。和哈马斯相比,真主党的武力值更加强大。

真主党从来没有公布自己到底拥有多少兵力,但一般预估,有约1000人的正规部队,3000人的后备军,以及约1万人的民兵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打击他们心中的头号敌人以色列,真主党武装主要部署在黎巴嫩的南部地区,建有大量的武器储藏处、地下隧道和地面掩体,并拥有分布广泛的情报机构。

同时,他们还有数量可观的反坦克、防空、反舰导弹。在进攻方面,真主党武装主要是轻步兵,装备有AK-47、M16突击步枪,以及大量的火箭弹。因为经常与以色列发生冲突,并且参与了叙利亚内战,他们的实战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缺点是,他们没有重型、现代化的武器装备。

从实力上来说,真主党武装在中东地区是比较强的,但肯定要比以色列国防军差几个档次。总之,他们面对以色列的全力进攻,没有一点胜算。他们能运用的战术与哈马斯差不多,只能偶尔可以通过火箭弹骚扰一下以色列,无法实现“将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的目标。

军事分析人士、黎巴嫩退役陆军将领哈利勒·赫卢表示:“以色列战机威胁不到真主党领导人,因为他们将躲在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