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6月23日讯(记者高艳云)6月21日,财联社携手华夏基金在苏州举办“蓄势而发 逆风起势”第三届财富管理论坛暨华尊奖颁奖典礼,中信证券党委委员、执行委员、财富管理委员会主任史本良参会并发表题为《以专业和耐心铸就财富管理新质生产力》的主题演讲。

金融工作会议给金融领域谋划五篇大文章,新“国九条”以及相关配套政策逐渐落地,在史本良看来,这都为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指明光明方向,财富管理内涵更加清晰,行业将会以践行人民性为核心价值观,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助力共同富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史本良认为,财富配置模式、综合服务场景、专业财富队伍、数字化服务能力、全球财富布局,这五方面或将成为财富管理新时代中非常重要的新质生产力。

具体来看,包括以下操作方式。

一是打造全场景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核心财富配置能力与模式;
二是输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拥抱财富管理服务新生态;
三是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价值,建设新型财富管理队伍;
四是强化数字化服务能力,建设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
五是建立全球财富服务体系,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机构。

打造全场景金融产品体系

史本良对当下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阶段和面临压力给出分析,他认为,迈向全新发展阶段的进程中,财富管理机构整体面临着客户需求多元化和金融资产供给错配、客户投资获得感不足等压力,客观上要求财富管理机构寻找到适应新时期发展的优质驱动力量。这既是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财富管理机构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财富管理新时代的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打造全场景金融产品体系,建设核心财富配置能力与模式。

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财富也快速增长。作为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市场,中国居民财富规模已达到全球财富总规模的19%。创富的同时,守富、传富成为当下热门话题。

在史本良看来,中国财富管理庞大的客户市场和不断涌现的业务机遇,成为坚定走财富管理转型道路的最大信心和底气所在。与此同时,可以看到,中国居民财富中金融资产的占比逐渐提升,但其中约一半仍配置于现金存款,未来对资本市场相关的需求将存在非常大的空间,金融资产有望成为中国居民资金新的蓄水池。随着国内权益类市场波动,投资者对单一资产依赖度下降、财富配置意识逐渐增强,大类资产配置重要性将更加凸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迫切的多元化配置需求,对财富管理机构可提供的金融产品品种及数量的丰富度提出了更高要求。各大财富管理机构也充分认识到金融产品在财富管理发展中的战略意义,积极布局金融产品服务。但我们认为这还远远不够。”史本良分析称。

史本良强调,财富配置服务模式的建立至关重要。一般而言,通过第三方产品及自主品牌服务形成的资产规模占比相对增加,预示着财富管理转型起步;而通过顾问类、输出整体管理能力而形成的资产规模的高度发展,才是财富管理转型成功的试金石。

史本良称,中信证券2011年已将产品服务作为经纪业务重要转型方向,强化金融产品服务能力培养,探索财富管理发展路径。此后十余年间,中信证券不断深化财富管理发展,在坚持精选的基础上,致力于建立覆盖全资产、全地域、全品类的金融产品体系,满足全场景、全生命周期的财富配置需要,支撑投资者单一产品需求和组合配置需求,夯实财富管理发展基石。

更进一步,中信证券坚持创新驱动,先后上线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产品,填补保障性、养老型产品品类空白,完善现有全光谱产品体系;落地业内首单家庭服务信托,将超高净值家庭财富传承服务进一步拓展至一般家庭,践行财富管理的人民性。与此同时,中信证券重视产品存量转化与结构调整,主动优化客户资产结构,致力于全方位改善投资者服务体验。

作为业内最先一批为客户提供财富配置服务的机构,中信证券持续升级买方投顾的配置服务体系。目前,已搭建了涵盖低起点公募基金投顾、中起点配置型FoF、高起点配置专户等多层次的买方投顾配置服务体系,覆盖R1到R5全部风险等级,实现万元起步的全资产段、全客户覆盖的财富配置服务提供,更好地满足了客户个性化、差异化配置需求,助力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比如,中信证券“低门槛、低波动”的盈理财系列,客户持有三个月以上正收益概率超过99%。通过财富配置服务的提供,客户体验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资源整合、生态构建是落实“客户为中心”的关键

史本良谈到的第二点是,输出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拥抱财富管理服务新生态。

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日益繁荣,投资者的财富管理需求逐步从个人向家庭、企业、社会等各方面延伸。

“财富管理服务不仅是‘以客户为中心’的财富配置,更应该是围绕客户生命周期,满足其各种生活目标的投资、融资、保险、传承、健康、养老、慈善等需求的综合金融生态。一站式财富管理解决方案成为了客户刚需,而资源整合能力和生态构建能力,将是财富管理机构真正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关键。”史本良称。

史本良表示,通过综合金融服务形式,财富管理将有效助力于财富管理机构转变主要通过单一客户、单一业务、单一需求的服务提供链条,构建企业服务场景融合能力,真正实现客户视角下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有效输出:从管理客户的现金资产,向帮助客户管理好股票、基金、外汇等金融资产升级,向帮助客户管理商品、仓单、库存、物业等非金融资产拓展;从帮助客户管理财富到帮助客户解决融资等负债问题,为客户提供满足其多元化、全球化的交易和配置需求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中信证券财富管理立足公司机构客户服务基因,依靠分布广泛、贴近市场的区域分支网络,以财富管理网络协同投行、资管、交易等各领域服务优势,并集合中信集团的金融全牌照优质资源,打通金融机构价值链,构建中信特色化的综合服务能力。

例如,中信证券于业内率先推出了企业家办公室及签约认证活动,打造具有前瞻视野和特色竞争力的综合金融服务生态,实现企业家的家族、产业生态、金融生态的圈层联动,践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时代宗旨。

建设真正懂财富管理新型专业人才队伍

“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价值,建设新型财富管理队伍。”这是史本良对财富管理新质生产力认知的第三点。

随着投资者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及财富管理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的不断深入开展,财富管理队伍将需要在全球资产配置、税务财务筹划、投融资规划等系列领域持续提升专业能力,从而能够实现对客户综合金融服务需求的把握、推动和落实,为客户提供更加有温度的财富管理服务。

未来,财富管理机构可以在员工专业能力分级与客户服务匹配等领域持续探索,更好地实现专业化分工,引导员工更多关注客户需求发掘、匹配与满足;通过持续培训提升技能,引导员工专业服务能力的持续升级;在获客渠道开拓、专业内容输出、线上经营工具、标准化线上服务提供等方面提供总部赋能,转变员工展业方式;在考核上更多从客户角度出发,实现客户利益与机构利益的双赢。

“中信证券高度重视财富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注册投资顾问人数达6000人,行业排名保持第一。更进一步,中信证券在贯彻全员投顾化人才战略的同时,致力于打造一支真正懂得财富管理的新型专业人才队伍,深化‘1+1+N’服务体系,将买方服务能力向基层延伸,引导员工实现‘全面化发展和专业化升级’,构建强有力的财富管理服务能力,更好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史本良介绍了中信证券的做法。

数字化为支撑,建设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

史本良谈到的第四点是,以数字化为支撑,建设一站式财富管理平台。

数字化赋能工具和平台已成为财富管理提升客户体验和员工服务效率的重要支撑和关键竞争力。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财富管理数字化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史本良认为,对财富管理机构而言,通过数字化构建产品端与客户端间的完整闭环,支持财富管理队伍实现综合服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实现从“做业务”变为“做客户”甚至成为“做用户”,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际化是中资券商迈向世界一流必经之路

史本良提到的第五点是,以国际化为外延,打造国际一流财富管理机构。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高水平开放不断深化,投资者的国际化特征和国际化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凸显。这对财富管理机构深化金融国际合作、加快全球布局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中国香港作为连接境内外资本市场的桥梁,已成为证券公司国际化主战场。目前已有超过30家中国内地证券公司在香港设立国际业务子公司,占内地证券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

“国际化,是中资券商迈向世界一流的必经之路。”史本良称。

史本良透露,中信证券持续拓展财富管理海外版图,完善全球财富管理产品与服务体系,在香港财富管理平台基础上,加快搭建新加坡财富管理平台,更好地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和交易服务,扩大国际化服务半径与服务内涵。

史本良表示,相信未来,中国内地证券公司将进一步将国际化布局向纵深推进,为境内外客户提供全球资产配置和交易服务,为中国企业出海架好资本桥梁、拓展全球业务机会,为海外机构投资中国做好引导、引入全球耐心资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要求。

“财富管理是一个需要信仰的行业。财富管理机构要能够真正践行金融为民的理念,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战略定力,力争成为客户财富的忠实伴侣;同时,也要有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自我升级的智慧和格局,自我坚守的耐心和定力,拥抱变革、恪守专业、聚焦投资者回报,创造更多稳定的新业务和新服务模式,跳出单一业务上的竞争纠缠。”史本良坦言。

史本良提到,正如本次论坛的关键词一样,“蓄势而发、逆风起势” ,从卖方思维向买方思维进阶、从产品服务向财富配置转型、从单一服务向综合服务升级、从自上而下的业务推动向自下而上的服务驱动转化,从规模导向转变为投资者回报导向,回归本源、守正创新,助力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