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得通最难游戏的关卡,却玩不明白自己的人生,这让许多人无奈,但生命就像奔腾而流的河水,无论此刻大家的感受是幸福亦或是痛苦,都决计无法按下暂停键。

即使退缩,选择如鸵鸟一般消极对抗,可尚未解决的难题不仅依然存在,还会滚成一枚更大的雪球,回旋着再度砸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次跟生活的交手,被揍的灰头土脸、奄奄一息,找不到大佬遗失的秘籍、也没有能人异士的提携,眼前不见繁花似锦的旷野,只有拥挤不堪的轨道,崩溃绝望下,只想仰天大呼熬不住了。

这时,毛主席的一生经历,就如久旱迎来的那场甘霖般不可或缺,虽然难免会有两点疑惑,一为:又要端碗心灵鸡汤让人奥利给了,二是:毛主席何等人也,他的经历会对普通人有什么启迪吗?

首先,毛主席虽是伟大领袖,可他人生中面对的挑战和选择都相当朴实,既有对学业和学习的看法,也有身处谷底的困顿和三观方面的迷茫。不光与空而无味的心灵鸡汤无关,反倒都是能让人活得更通透的干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则,毛主席是从平凡一步步走向卓越的,可以说当代青年遇到的所有困阻,毛主席也曾感同身受,一生传奇的经历,正好是指路明灯。

那么就从常见的那些令人“熬不住”的原因,来体味毛主席的一生。

漫长的数十年时间里,难以躲过的一则魔咒就是“听话”,在家有父母、出门有师长,社会里也有形形色色的主流观点。

或苦口婆心的劝诫,生怕踏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或金科圣律般指出方向,好似世间只有唯一且正确的路。

但终究,人是有自由意志的,当自己的观点和“听话”产生碰撞,就会内耗和焦虑,硬着头皮承受的话,早晚有熬不住的那一日。

——毛主席就只听从自己的心,做应该和认为正确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幼年时期,毛主席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父亲对他的希望,是小富即安、平淡有保障的度过一生。

所以当他想要外出闯荡、去看更广阔的世界、学习新式学堂的知识时,父亲并不支持,认为读那么多的闲书没用,应该到湘潭城的米店做学徒,未来好继承打理家业。

为了能说服父亲,毛主席动员起身边所有的亲戚,轮番上阵之下,他如愿到湘乡县立东山高小念书。

半年时间里,思维与认知得到飞一般的提升,广袤无垠的世界含苞待放的掀开帷幕,为了能深入学习知识,就决定前往长沙。

来自父亲的阻力自然要比上一次更猛烈,但毛主席并未屈服,留下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后,就背着行李坐上开往长沙的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利考入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在新思想及文化的海洋里遨游。

正是如鱼得水之际,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他毅然投入长沙革命军,民族大义和峥嵘英雄气概已是露出锋芒,但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主席意识到单靠武力无法救国,打算继续读书。

警察、法政及商业等热门学校他纷纷报考,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读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学习期间,毛主席频频令教员们刮目相看,都被其不俗的认知所折服。

可他本人却对这所学校不太满意,觉得校规刻板让人窒息、课程也十分有限,因而决定退学,如此石破天惊的举动,令大家通通赶来劝阻。

但老师同学,都没能改变毛主席的想法,他认为还不如去图书馆自学,父亲也勃然大怒,得知儿子整日“泡”在书堆里看闲书后,直接拒绝再资助,断了毛主席的生活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算这般强硬,毛主席也未“听话”,他认为开启民智,必须从教育入手,选择报考师范学校,五年半的时间,沉心钻研学问,作文《心之力》,满分一百的情况下,甚至拿到了105分,等于说老师觉得是“顶破天的优秀”。

而从正式开始革命,更是千锤百炼,从未屈服,秋收起义至新中国成立的22年时间里,数次铁一般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唯有大家心服口服跟着毛主席,才能拼搏出一个崭新的中国。

1950年时,大家面对朝鲜战争的爆发,都认为应该先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可主席却力排众议,最终令中国挺直了脊梁。

由此可见,毛主席是真正将人生的决策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的人。

老话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平凡的人生,是通过每一次深思熟虑后的决定组成的,路上遇见阻力和反对的声音总是在所难免,但是否“听话”,则在每个人的一念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让人感到“熬不住”的原因还有学业跟经济压力,毛主席同样也面临过这些挑战,他是如何应对的呢?

先来看学业,正如在师范大学入读五年半,被毛主席称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杨昌济老师所提倡的那样,搞学问要融贯中西、贯通古今,得有分析、批判和甄别的精神。

毛主席特别推崇徐特立先生的“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不只是读前人的思想,更要经过分析和消化,总结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因而毛主席一生都有做读书笔记、写眉批的习惯,不仅可以在山林中读书,取“静中求学”,还能在闹市里旁若无人的阅读,取“闹中求静”,如此才有毛主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独到鲜明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培养自己的正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从不人云亦云,从来如此也并非就是对的,以分析、批判的眼光去甄别世间的一切,才能得出对事物的真知灼见。

而经济压力,是求学阶段的毛主席一直面对的问题。

如根据资料记载,于湖南师范学校读书的五年半里,一共只花了160元钱,从不坐人力车、也不到戏院看戏,常年穿一身布长袍和白布单裤,隆冬也不过是外加一套旧夹袄。

一床蓝色被褥,用到不能再用,完全失去保暖功能,周末,学生大多会在食堂点些炒菜改善口味和伙食,但毛主席却只吃冷饭冷菜,从不讲究口腹之欲。

而成为党和国家的伟大领袖后,他依然保持俭朴的习惯,多次提出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当时毛主席身边的同学来说,他的生活无疑是艰苦的,可毛主席本人却并未有半分煎熬的感觉,因为知识和理想将一切填充的满满当当,压根没精力去琢磨物质的丰盈和面子等“琐事”。

综上所述,毛主席的一生对于每个人都非常有启迪意义,总结那些令人“熬不住”的压力来源,经济、学业、人生选择及观念冲突是主要矛盾,毛主席则给出洒脱勇敢的答案。

那就是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尊重自己的心去做选择、热爱每一个选择,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追求知识和理想,从而安贫乐道,一步一步缔造不世传奇。

困顿迷茫,感觉下一刻就要崩溃熬不住的时候,看看毛主席的一生,那般不拘一格、那般肆意随心,但凡能体悟到一星半点儿,就足够活得通透且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