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认,中国制造业通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才换来了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极高的竞争力。毋庸置疑,这是一条合情合理合规的发展路线,没有掺杂任何见不得光的竞争手段。可偏有一些国家本着打得过才自由贸易,打不过就制裁扼杀那一套,故意歪曲事实将中国制造业以“较低生产成本获得产品优势”形容成“恶意低价竞争”,进而给中国扣上“不公平贸易”的帽子,企图抢走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利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观察者网报道,近日欧盟宣布将自7月4日起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7.4%到38.1%的关税。这已经不是欧盟第一次玩儿这样的把戏了,只是相较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欧盟针对每家车企征收的税率居然还有所不同。目前有消息显示,欧盟将对比亚迪加征17.4%的关税,对吉利加征20%的关税,对上汽加征38.1%的关税,至于国产特斯拉将适用单独税率,具体数额为多少尚无从知晓。欧盟还表示,除了这三家,其他配合调查的车企,平均加征21%的关税,其他不配合调查的车企,平均加征38.1%的关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要增加关税,又要区别对待,欧盟这番骚操作在以前从未有过,有专家一语道破其中玄机。相较于其他,欧盟对上汽最为苛刻,那是因为上汽的销量最大,威胁也最大,据估算在欧洲每卖出10辆中国品牌电动车中,平均有7辆就来自上汽。朝销量大户下手,那自然是能收上来相当可观的税款。此外,欧盟还曾打着反补贴调查的名义企图窃取商业机密,逼迫上汽交出电芯配方,但一直未能得逞,此次加征关税重点“照顾”上汽,显然也是一种报复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于吉利加征关税数额为什么会低于上汽,一是因为它收购了沃尔沃,多少算沾上了点儿欧洲血统,二是因为它是奔驰的最大股东,此外它旗下的极星、极氪、领克也都在积极开拓欧洲市场,欧盟这是抱着留一线好相见的心思了。而欧盟之所以会对比亚迪更为“宽容”,一方面是因为它的销量并不算高,还达不到给欧洲车企造成实质性威胁的程度,另一方面是因为比亚迪已经在匈牙利建厂,目前还在考虑搭建第二家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在这份“区别对待”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欧盟小心翼翼的试探与不敢表露的担忧。要知道欧盟这次增加的只是临时关税,且还得等到7月4日才能执行,也就是说欧盟给双方之间留足了谈判空间。退一万步讲,就算在此期间没谈拢,但考虑到加征临时关税不需要欧盟成员国同意,只需要欧盟委员会自行通过,等4个月后需要决定是否将临时关税转变成永久关税,且必须欧盟27国一半以上的国家同意时,很难说不会是另一番局面。也就是说,在此次加征关税一事上,欧盟给自己留足了转圜的余地,它根本就不敢彻底得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欧盟所公布的即将对中国电动车增加关税的消息,目前中方已同步公布自身对欧盟产品预计实施的系列反制方案。比较精妙的是,中国此次反制秉持着“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思路,并不局限于对欧盟的电动车下手,而是专挑痛处去打,比如有的国家最在意白兰地、有的国家最注重奢侈品、有的国家过度依赖乳制品等等。还别说,这还没到7月4日,就已经有欧洲国家坐不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悉,自6月19日起,德国经济部长哈贝克将先后到访韩国和中国,重点探讨与贸易、气候保护、能源政策相关的议题。此外,有媒体甚至爆料德方曾寻求遏阻欧盟关税决定或至少弱化关税级别,德方希望自身能在中欧贸易战中发挥缓冲作用,以促成中欧间形成友好的解决方案。事实上不只是德国,意大利总理梅洛尼也被曝将于数周内到访中国,作为G7国家,此前意大利曾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但最终迫于美国与G7其他国家集体施压,还是于去年选择了退出,此事也给中意关系带来了负面影响,很显然它这次前来是想请中国“网开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