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史,我们会发现在党内,曾涌现过不少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们在战争年代,紧跟组织的步伐,旗帜鲜明地反帝反封建,为革命事业呕心沥血。更令人敬佩的是,除了爱国护国外,他们还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进而促进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老一辈革命家宋平就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平,出生地在山东,1936年,自由民主的思想意识觉醒,开始跟随其他志同道合的青年才俊们一起参加革命工作,经过一年的磨炼,表现突出的他被领导看重,安排更多更重要的任务给他,值得高兴的是,每一次,他都能克服种种困难,推进工作进度。正因如此,在这一年,他顺利加入我党。

抗战爆发后,宋平接到组织调令,一路小心谨慎,躲过敌人重重关卡,进入革命圣地延安,在这里获得就职于中央党校的机会,在岗期间,他工作认真、努力,时刻关注学生们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为我军培养并输送了诸多有勇有谋的军事人才。

因其组织、领导能力优秀,他屡受拔擢,在教育岗位待了许多年,为提高我军整体的军事素养做出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宋平的文化水平算是中上等的,背景简单,政治可靠,思维灵活,心思细腻,这样的人可以在更高的岗位上释放更多的才能,所以,在经过对他的一番认真审核后,组织决定将其安排到周总理的身边,职务是政治秘书。

对于宋平来说,能待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是他的荣幸,也是难得的学习机会,周总理的言谈举止,无时无刻不在感染和引导着他,让他的上进心比以往更多,提升个人能力的动力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战争时期,宋平离开原有的工作岗位,来到彼时民生凋敝的东北工作,在这里,他倾注了5年的心血,挥洒了5年辛勤的汗水,为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付出良多,后被提拔为东北工会副主席。只要假以时日,就可成为该单位的一把手,然而,这个机会他没有等到。因为在此之前,他就被调往北京工作。

在新的岗位上,他充分展现了出众的领导才能,为此地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活力。1972年,他被组织调往甘肃,担任省委书记。这次的任命是组织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毕竟甘肃当时发展缓慢,问题多多,困难重重,唯有能力卓越之人才能不辜负组织的期待,肩负起该地的发展重担。接下来的九年时间里,宋平确实如组织期待中的那般,顶住了重重压力,无数次拒绝各种诱惑,让甘肃的面貌焕然一新。

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胡主席的相识也是在甘肃。胡同志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就被分配到甘肃工作,因其所学专业是水利工程,他多年来的工作单位也一直是水电部,后来因为能力突出,屡次得到提拔,先后出任过多个重要职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宋平与胡同志的第一次见面是在1979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当时宋平是甘肃省委第一书记,胡同志是省建委设计管理处副处长。在听取报告的过程中,宋平对胡同志大为赞赏,认为他做出的回报条理简要、数据清楚, 不管是汇报的人,还是听的人,都能做到了然于胸。这足以说明胡同志在工作方面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之后,宋平对于一些详细的问题,也向胡同志提问过,他的回答简明扼要,正中要点,令宋平很满意,由此对胡同志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此后的工作中,教育经验丰富的宋平有意将胡同志当作潜力股进行培养,以为我国提供更好的政治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果然,次年,胡同志就得到提拔,之后连年高升,1988年,他已是贵州省军区党委的第一书记,政绩斐然,风光无限,他的顺遂仕途除了个人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外,宋平对他的重视,给予更多的磨炼机会,也是促使他快速走向成功的不容忽视的一大原因。在后来的许多报道中,宋平受此事的影响,被大家称之为“中国政坛最大的伯乐”。

1989年,宋平再度被委以重任,成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2年,在多个岗位上奋战数年的他在岁月的催促下,精力下滑,体力下降,继续坐在高位上只会让他精神上的压力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在这一年,他急流勇退,退居二线,但是他对国家的那份热爱仍旧让他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发展,如今他已是一位107岁的高寿老人,令人欣慰的是,他的身体依旧硬朗,生活简单舒适,在这里,我们衷心地祝愿他幸福安康,岁岁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