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深蓝财经

撰文 | 王鑫

今年以来,在严监管趋势下,券商撤否率明显升高,“投行一哥”中信证券也不例外。

01

年内25家IPO项目终止

6月19日,深交所网站显示,中信证券保荐的上海熙华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熙华检测)撤回IPO,历时近一年的创业板IPO之路正式终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仅在2天前,中信证券保荐的江西省江铜铜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才刚刚撤回IPO。

根据深蓝财经梳理,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深交所终止项目已达17家,上交所终止项目达8家,年内合计25家公司IPO终止,均主要为主动申请撤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尤其进入6月以来,中信证券主动撤回的IPO项目明显增多,截至6月19日,已有7家公司撤回终止,一家公司终止注册。

另外,目前中信证券深市和沪市分别有27家、26家公司处于中止状态,IPO进程明显延缓。

截至目前,年内中信证券注册成功的IPO项目寥寥无几,深市方面仅有2家公司注册生效,分别是苏州珂玛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沪市方面同样是2家公司注册生效,分别是浙江众鑫环保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力聚热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目前这4家公司仍未上市。

02

投行业务收入大降

一直以来,投行业务是中信证券的优势业务,如今却遭受严重冲击,折射出IPO监管环境巨变。

自证监会主席吴清上任以来,发布多项政策文件,明确要严把拟上市企业申报质量,压实中介机构“看门人”责任。新“国九条”中明确将上市前突击“清仓式”分红等情形纳入发行上市负面清单,从严监管分拆上市等。

截至目前,沪市已有91家IPO项目终止,深市有99家终止,合计190家,涉及多家券商,成为行业的共同阵痛,其中中信证券终止项目占比达到了13%。

受此影响,2024年第一季度,中信证券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8.69亿元,而去年同期为19.8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6.11%。

2022年,中信证券的IPO项目数量较2021年下滑14.70%至58个,而2023年同比再次减少41.38%,承销规模也大幅缩水66.6%。从2024年至今的业务表现来预计,今年继续大幅缩水几成定局。

压力之下,中信证券把寒气传递给了员工。

今年4月,界面新闻报道,中信证券对100多名总部投行股权业务人员实施了调岗,旨在缓解IPO速度放缓带来的人员压力。调岗并未导致薪酬变化,但中信证券已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如果考核连续不达标,可能会面临降薪甚至被劝退。

03

监管处罚纷至沓来

相比投行业务下滑,中信证券保荐质量引起更大舆论关注,不少项目被质疑“带病上阵”

例如,认养一头牛曾被证监会发布近1.5万字长文问询。证监会对该公司提出了48问,内容涵盖奶源建设、销售费用高等,甚至还直接被问及是否涉及传销。

3月22日,深交所公告称,因联纲光电及其保荐人中信证券回复问询函的内容不够清晰、所涉问题未充分说明,决定对中信证券启动现场督导,进一步压实保荐人的“看门人”责任。4月份,中信证券因为中核钛白事件被立案调查,再度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

此外,今年以来,中信证券投行部门因执业质量已收到多张罚单。

1月,因恒逸石化可转债项目业绩变脸,中信证券被出具警示函,两名保代被监管谈话。4月,因在保荐方大智源IPO的过程中存在违规,深交所对中信证券下发监管函。5月,因在泉为科技IPO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违规,广东证监局对中信证券及保两名保代出具警示函。

近日,中信证券又卷入科创板造假上市公司慧辰股份虚假陈述案,与慧辰股份、审计机构普华永道一起被股民推上被告席。

此前证监会查明,慧辰股份2020年7月13日披露的上市招股说明书,以及上市后披露的2020年至2022年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其中,2020年虚增利润高达6096.16万元。

中信证券作为慧辰股份2020年上市时的保荐机构,拿到的承销保荐费用为5381.86万元。然而,在保荐阶段未能发现该公司财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04

结语

投行业务面临压力之际,5月24日,中信证券公告,担任8年总经理的杨明辉到龄退休,由董事长张佑君暂代总经理一职。

数月前,杨明辉在回答关于“严监严管”要求下投行业务的发展思路时表示,相关监管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推动证券公司投行业务归位尽责,把好资本市场入口关,有助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净化资本市场发展生态,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

新的班子下,中信证券如何稳住投行业务,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