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公立医院作为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对全面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实施健康中国战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坛现场

6月22日,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会议在蓉召开。在“更均衡 更优质——推动医改迈上新台阶,谱写健康四川新篇章”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杨正林以“踔厉奋发正当时,日拱一卒终有功——四川省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和成效”作主旨发言,详细阐述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围绕“建成全国一流临床研究性医院”发展目标,以科教兴院、人才强院为抓手,推进医教研共同发力,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学科全面发展,强化科研创新、健全教学体系、夯实人才队伍,抓实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医院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在圆桌交流环节,省医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曾俊围绕“聚焦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交流发言。

四川省人民医院承办了“公立医院党建和文化”分论坛,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等全国1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党建和业务融合发展”“医院党组织建设”“医院文化建设”展开分享交流。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周陵,党委常委、副院长辜玉刚,党委常委、总会计师谭玲分别主持论坛环节。周陵副书记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医院围绕“一流党建、一流科室、一流服务”3个目标,实施“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工程、基层党建方式方法创新工程、预防腐败机制体制创新工程”3大工程,通过进一步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形成医疗新质生产力,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川省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周陵

四川省人民医院持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医院瞄准国家级医学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建设,正在申报或建设国家检验医学中心、国家神经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老年医学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心血管疑难危急重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同时,医院加快推进国家医学中心(高新)、重大传染病防治基地。

在优势学科方面,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和特色学科为重点,实施学科提升工程,强化人才、资金等要素保障,推动学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目前,院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增加到16个,并形成了以人工心脏植入术、小儿尿道下裂成形术、心房颤动左心耳封堵术、耳鸣耳聋眩晕诊疗等优势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技术领先、影响力大、口碑良好的特色学科。

在专病中心方面,医院着力打破传统学科和科室壁垒,致力于构建以病人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的多学科融合型临床学科。以此为基础,医院加快专病中心建设,提升胸痛中心、创伤中心运行水平,成立罕见病中心、疑难疾病会诊中心、心脏骤停中心。今年以来,医院以多学科协作为基础,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全力推动首批五大专病中心建设,其中包括卒中专病中心、耳鸣耳聋眩晕中西医协同专病中心、结构性心脏病专病中心、消化道肿瘤专病中心、器官移植中心等,以期为患者提供全流程、一站式诊疗服务。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医院坚持内培、外引并重,锻造了数量规模相当、年龄结构合理、专业覆盖面广的高水平人才队伍。目前,医院已有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青”、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等在内的“国字号”人才27人,有获省部级及以上人才称号的医务人员200余人。

在医学科技创新上,医院围绕平台建设、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科研管理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新举措。近年来,医院科研经费投入年均过亿元,国自然立项数达到50项,实现了创纪录的增长;温江科研基地投入使用,中和科研基地启动改造;科研团队在老年黄斑变性、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等视网膜疾病致病机制、分子诊断和防治领域取得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此外,医院和电子科技大学组成医工交叉研究团队,成功研发全球首台小型智能移动CT,“5G+脑卒中移动救治体系”“5G+医学救援”等一批信息与医疗技术相融合的综合性医疗系统或平台已经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