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尽,人类就进入了新的恐怖时代——核武器时代。

自1945年8月6日人类第一枚核弹在广岛爆炸后,掌握核武器就成为各国追逐的终极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场核军备竞赛中,中美俄三国的核武库数量的巨大差距,实在让人啼笑皆非。

近期一份国际和平研究机构公布的世界核力量报告,其中关于中美俄三国核武库存量的数据让人震惊。

俄罗斯拥有高达5580枚核弹头,美国紧随其后的5044枚,而中国的核弹头数量与这两个国家形成了巨大的"断崖"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中国核弹头总量少但质量上丝毫不落后。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战略核武器,在精度、威力、隐身等方面都有长足进步,足以发挥有力威慑。

值得关注的是,报告称部分中国核弹头已进入所谓"高度战备状态"。可笑的是,西方仅凭一无所据的猜测,便开始渲染中国"威胁全球和平稳定"的论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大国核武器坚实根基

核武器的诞生可以追溯到二战尾声。

1945年8月6日,在曼哈顿计划的支持下,美国首枚核弹"小男孩"被投向日本广岛,标志着人类踏入了核时代。

这一重大科技突破不仅加速了二战的结束,也为美国在核武器领域一马当先奠定了基础。

仅仅7年后,美国便成功研制出首枚热核弹,核武库再次大幅扩充。

冷战对手苏联没有就此却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起步较晚,但苏联于1949年赶在美国预测之前,抢先一步爆炸了首枚原子弹,拉开了"以核反核"的序幕。

接下来的几十年间,苏美两国在核军备竞赛上相互反超,双方的核武库都暴涨到惊人规模。

相比之下,新中国的核武器发展之路可谓颇费周折。

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起便着手自主研发,但囿于当时落后的科技水平和匮乏的资金,遭遇了重重阻碍。

直至1964年10月16日,在戈壁滩上,中国第一枚原子弹"596"号方才成功爆炸,谢幕了漫长的探索历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当时在核领域的全面落后。

在遭遇前所未有的艰难阻力时,我国科学家不得不动用"算盘珠"暂代计算机,甚至要亲自在现场用铅笔计算爆炸威力。

一砖一瓦,旧中国缓慢而艰辛地跨入了核时代的大门。由此可见,核武器技术的突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中国之所以远远落后于美俄,正是由于当年在人力、财力、技术等诸多方面的滞后和匮乏。

尽管如此,新中国仍然凭借自身的顽强努力,最终在核武器领域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核弹头数量的世界格局

对比三国的核武器储备数据,我们不难发现美国和俄罗斯占据着主导优势。

根据报告显示,这两个核武器大国的库存量高达1万枚以上,几乎垄断了全球绝大部分核武器。

而其他拥核国家如英国、法国等,由于综合国力有限,核武器储备规模就相对有限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