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夏天之后,每天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热死了”!

走路热、骑车热、开车也热,就连坐着不动,整个人也是热的,这大概就是夏天的常态了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有一头钻进空调房里的那一瞬间,才能够感觉到“凉快”。

那么,在没有空调的时候,人们又是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热热热”

“出门五分钟,流汗半小时。”

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说,这句话简直就是把出门那一瞬间的感觉诠释的非常到位,甚至都用不了五分钟,一分钟的时间可能就汗流浃背了。

都说到了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但又潮湿闷热的时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俗话说:夏至三庚数头伏。

意思就是说,在夏至节气过了之后的第三个庚日才开始入伏,而中伏和末伏这段时间,更是热到让人酷暑难耐。

但是现在的夏季,根本不需要到三伏天,温度就已经直逼四十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从进入五月份开始,全国各地的温度都开始逐渐上升,三十多度已经是一种常态了。

人们早早的就穿上了短袖短裤,打开了电风扇。

但是电风扇还没开几天,马上就该空调出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电风扇吹出来的风是热的,人一出汗身上就是黏糊糊的,而空调吹出来的风,则是非常“利索”的。

这个时候,人们每天从家里出门一定会说的一句话,一定是今天怎么这么热啊,热死了,出了一身汗。

如果有人发明迷你空调的话,估计一定会有人出门的时候选择背着它出门的,毕竟烈日炎炎,除了空调之外,已经没有任何方法可以降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年四季,空调只需要开暑假期间的那两个多月就可以了。

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却是,家里的空调可能要从五月份一直开到快十月份了,这和许多人印象中的夏天已经有非常大的区别了。

回想起七八十年代那个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夏天,似乎已经快要忘了当时的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个时候,不仅没有电扇和空调,甚至还经常停电,就连水都是根据时间放的,并不是一天24小时一直都有的。

在那个时候,我们又是怎样度过夏天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七八十年代的夏天是怎么度过的

在很多人的脑海中,微风、知了声、以及树荫下乘凉,这才是夏天的形容词。

在七八十年代的夏天,人们去的最多的地方,就是村庄后面的小树林了。

虽然说那个时候没有风扇和空调,但是村子里最多的,就是小树林了,整个村子的四面八方,基本上都能够找到小树林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人在吃过中午饭之后,就会去小树林底下乘凉,这其实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阴凉地”。

那个时候的大树,体形都是非常庞大的,一棵大树下面坐十来个人都不是问题。

从自己家里搬个椅子或者是带个凉席,然后在小树林里面一躺,时不时的还会有一些微风吹过去,这个时候,整个人都会感觉十分“凉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午休的话,人们还会坐在小树林里面说着家长里短,还有的人会坐在阴凉地打牌。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在夏天的时候,有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会拿一条湿毛巾搭在自己的脖子上,要是出汗的话,就直接拿毛巾擦一下。

如果遇到有水龙头的地方,他们就会洗一下自己的毛巾,然后继续挂在脖子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实也算是“凉快”的一种方法了。

后来,“吊床”出现了,甚至可以说是“风靡一时”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当到了夏季的时候,人们就会找两棵比较满意的大树,然后把自己的吊床吊上去,确定绑好了之后,人们才会放心的躺上去。

就这样,躺在吊床上,听着知了声,享受着阵阵微风,这就是夏天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那个时候的人们来说,这其实已经非常满足了。

到了晚上,人们睡觉的时候,其实基本上很少会在自己的床上,反而是直接上到房顶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天的房顶”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时候的夏天虽然闷热,但是晚上躺在房顶睡觉的时候,却也是现在回忆起来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估计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自己家的院子里,都有一颗年龄非常大的“桐树”,这似乎是全国统一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晚上的时候,拿着凉席和蒲扇,直接上到自己家的房顶,就可以感受到自家桐树的“微风”了。

吃过晚饭之后,家中的长辈就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外面散步。

其实这个时候,气温已经没有那么高了,只不过有一些闷热的感觉而已,但是有微风的吹过,一切似乎又变得非常“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绕着村子转一圈之后回到家中,家长就会用白天晒得热水给小孩子洗澡。

那个年代,热水器、热水壶这种东西根本就没有,人们洗澡的方式也非常“简单”。

有人是会在白天的时候,把自己家中的大盆接满水,然后放在太阳底下晒,到了晚上睡觉前,直接用这样的水给孩子冲洗一下就可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的人则会在自己家平房的房顶装一个黑桶,白天的时候用水管把上面放满水,然后晒一天之后,晚上就可以用桶里面的水洗澡了。

在那个时候,能够这样洗澡,其实已经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洗完澡之后,一家人全部躺在房顶的凉席上,老人手里会拿着蒲扇,时不时的扇两下风,这不仅会更凉快一些,而且还可以驱赶蚊子。

可以说,凉席在那个时候,简直就是“夏天必备的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是树底下乘凉,还是自己家房顶乘凉,又或者是铺在床上,这都是一件能够感受到凉快的“神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时候,家里改善条件的话,还会在白天的时候买一个大西瓜,然后把它泡在水缸里,等到准备吃的时候,把它从水缸中拿出来。

然后切好之后拿到房顶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西瓜聊着天,你笑我我笑你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其实是非常幸福的。

躺在凉席上看着星空,抱着好奇心去寻找北斗七星,听着家长给自己讲睡前故事,这完全就是一种“享受”。

在故事声和知了声中,一家人就这样进入了梦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睡觉的时候,大家还会不自觉伸手打个蚊子或者是挠个痒痒。

在七八十年代,人们过夏天的方法其实也非常简单,有凉快的地方就找凉快的地方,没有的话,其实也就只能硬熬,拿着自己手中的蒲扇,一摇一晃的度过整个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何当时感觉没那么热

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感觉之前的夏天似乎并没有那么热,没有空调和电扇也过来了,但是现在,要是不开空调的话,那么根本没有办法睡觉

事实上,并不是之前的夏天不热,只是相对于现在来说没有那么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有一组数据的对比,非常明显的把几十年前的夏天和现在的夏天进行了对比。

就比如说1960年和2020年的福州,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的温度变化也是非常明显的。

超过三十多度的天数,比之前要高出至少一个月的时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仅仅是这,就已经比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要多热一个月了。

而在1960年的广州,第一个高温日基本上在七月中旬的时候,但是到了现在,六月份的温度,完全可以冲破高温日了。

也就是说,现在的夏天,来的早,温度更高,人们也就会感觉更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说那个时候的气温没有现在这么高,但是热,却是一直存在的。

到了夏天,农民照样需要顶着列入去干农活,可能几分钟的时间,瞬间也就汗流浃背了。

当时的人们对于农田的重视度,简直比自己的性命看的还要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干起活来,汗珠子也是会一直不断的往下流的,在这样的烈日下,能说人们不热吗?

他们当然热了,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只能硬忍着矛头苦干了。

就这样,他们熬过了一个又一个的夏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仅如此,在那个时候,人们居住的房子,其实大多数都是土砖瓦房,这种房子本身就是透风的,并不是完全密闭的。

而且在房顶上,基本上都是青瓦,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热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的房子,钢筋水泥等各种材料的使用,使得整个屋子除了窗户之外,根本没有任何通风的地方。

住过老房子的人应该都能够感觉到,之前的老房子比现在的楼房要凉快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科技的发展,风扇的出现,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过夏的条件,而如今空调的出现,更是使得夏天的“炎热”全部都“一扫而空”了。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对于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小时候的夏天,其实也是非常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或许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只不过现在夏天的温度变得更高了一点,所以才让很多热误以为当时的夏天不热。

信息来源:

红网 《时刻知道丨小时候没空调,为什么不觉得热》2023-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