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22年,刚刚即位不久的大清雍正皇帝为防止皇子争储而引发政治斗争,便创立了秘密立储制

124年之后,年逾六旬的道光皇帝决定立储,在诸位皇子之中,唯有四皇子奕詝、五皇子奕誴以及六皇子奕訢年龄较为适宜。

而五皇子奕誴已经被道光帝过继给了他的三弟爱新觉罗·绵恺,因此,大清王朝的继承者就只能从奕詝和奕訢之中进行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若将奕詝和奕訢进行一番比较,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六皇子奕訢更加出类拔萃,但最终,道光帝册立的太子却是能力平庸且身体孱弱的四皇子奕詝。

那么道光皇帝为何要如此抉择呢?

育有9位皇子的道光皇帝立储时为何只能二选一

素来以敬业、节俭著称的道光皇帝乃是清朝的第8位君主,尽管他一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循规蹈矩,却依然无法扭转当时的中国那衰颓落后的国情和局面。

身为一介帝王,道光帝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便是鸦片战争,面对列强的悍猛攻势,身为战败国君主的道光也只能不断妥协退让。对于道光帝来说,鸦片战争是他一生都无法释怀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7岁那年,道光皇帝被他的父皇嘉庆帝秘密立为储君。其后,他克己复礼、小心翼翼地做了21年太子,公元1821年,嘉庆帝驾崩,道光帝继位,此后,道光帝便执掌了30年大清皇权,一生先后册立了4任皇后,育有9位皇子和10位公主。

生于公元1831年的五皇子爱新觉罗·奕誴是道光帝与祥妃钮祜禄氏所生,奕誴仅仅比同父异母的四皇子爱新觉罗·奕詝晚出生6天。

尽管身为大清的皇子,可奕誴偏偏是个不喜读书习文、性情粗鲁之人,道光帝心里是不喜欢这样的皇子的。

于是在公元1846年,15岁的奕誴便被道光帝过继给了已逝的三弟、惇亲王绵恺,奕誴作为绵恺的子嗣随即便承袭了其爵位,成为了一个小王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道光帝一生共育有9个皇子,皇长子奕纬、二皇子奕纲以及三皇子奕继福薄命短,相继早逝。

公元1846年,已然老迈的道光帝决定立储,彼时,五皇子已经被过继出去了,除了15岁的四皇子奕詝以及13岁的六皇子奕訢年纪刚刚好以外,余下的3位皇子均为不满6岁的稚童,并非储君的适宜之选。

因此,最终能够站在皇位PK台上的仅为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

而这两兄弟自幼便同食同宿、同窗诵读、同习文武,始终是一对关系比较亲密的哥俩。

特别是奕詝10岁那年突遭生母病殁,六皇子奕訢的生母静贵妃便将奕詝接到身边亲自抚养,因此与其他诸位皇子相比,四皇子奕詝与六皇子奕訢手足情谊甚笃,好似一母同胞一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满6岁之后,四皇子奕詝和六皇子奕訢分别有了各自的老师,奕詝的老师是时任上书房总师傅的杜受田,而奕訢的老师是文渊阁大学士卓秉恬,两位学识渊博的老师勤恳教学、敬业奉献,将二位皇子教育得通晓经典、知礼善文。

道光帝64岁那年才决意立储,不得不说他对立储一事思虑已久、谨慎异常。

相较而言,六皇子奕訢文韬武略、聪颖有识,是比较出类拔萃的皇子,而四皇子奕詝则身体较为孱弱、能力稍逊一筹,可最终道光帝偏偏将四皇子确立为大清储君,也就是后来的咸丰帝。

历史上的咸丰帝奕詝与恭亲王奕

咸丰皇帝在历史上可留下了不少骂名,他本身是个早产儿,因为这种先天性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咸丰帝体弱多病、资质平庸,后世之人称其“无才能、无远见、无卓识”,是个空怀宏图大志却一生碌碌无为的无能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打他从道光手里接下了江山皇权,整个大清早已被内忧外患所困顿,复兴无望、前程晦暗。

与咸丰帝相比,恭亲王奕訢却是个足智多谋、精干有勇之人

这个被称为“鬼子六”的大清铁帽子王,恰恰是道光帝亲手安插在咸丰帝身边、希望咸丰帝能够在执政生涯中多多倚重、多多依靠的可信之臣。

据清史所载,咸丰帝奕詝和恭亲王奕訢幼时曾为一母(孝全皇后、道光帝的静贵妃)所抚养,关系亲密无间。

但随着奕訢的渐渐长大,经常缠绵病榻且贪杯好色的“跛足皇子”奕詝便因为有了文武双全的弟弟做对比而被朝臣频频看低。

四皇子奕詝知道自己处处都不如弟弟奕訢,便请来老师杜受田做“助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杜受田建议奕詝另辟蹊径,用凸显自己的“仁爱孝义”来巩固其在道光帝心目中的地位。

最终,道光帝钦定了“长且贤”的四皇子奕詝为太子,尽管后来这个决定曾令很多朝臣疑惑不解,但皇帝的决定向来是不可违逆的。

公元1850年春,道光帝驾崩,奕詝随即奉诏登上了皇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咸丰帝。

咸丰皇帝继位后,始终谨慎地维系着与恭亲王奕訢之间的紧密关系,每逢大事要事必会邀请奕訢入宫相商。

与此同时,经风见雨后的奕訢为人处事愈发地灵活机变、周祥勇毅,其无意间显示出的强大才干一度又令咸丰颇为忌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纵观晚清历史,精明强干的恭亲王奕訢也正是因为个人能力卓越出众而在咸丰、同治、光绪三朝的政治舞台上留下了一系列活跃积极的身影。

杜受田支招:道光帝立储更加看重个人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