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网教育频道原文:

2024年全国高考落下帷幕,考生们很快就要进入填报志愿的阶段。人民网教育频道特别邀请到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唐志书,介绍学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特色专业、教学资源等方面的情况,为考生提供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56年,是国务院批准创办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也是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属的中医药院校。目前,学校设有医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等5个专业类别,中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学等16个本科招生专业。学校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涵盖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4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8个,北京市高精尖学科2个

唐志书介绍,2024年,学校本科计划招生1930人。学校拥有三个长学制特色专业: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华佗班)和中药学(时珍国药班)。这三个专业是通过本博贯通培养模式,培养既具有国际视野、优良中国传统文化素养,又能用现代科技创新中医药发展的领军人才。

中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深入实施全程导师制,在第1学年为每位学生配备临床导师,在第3学年为每位学生配备科研导师,通过导师的引领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学业培养、学术引领、人生指导,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和临床能力,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和创新潜力。

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华佗班)采取多院校、多学科、多平台的联合培养模式,将中西医在实践上有机结合,以中西医结合医学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依托,充分利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和实践教学基地,提升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中药学(时珍国药班)实施本博贯通7-9年弹性学制培养,落实三制(导师制、学分制、书院制)和三化(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育人模式,聘任海内外一流的师资队伍,强化创新教育,深化国际合作,培养全面发展的国际化、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唐志书表示,学校注重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学生搭建现代化的教学实践平台。一是中医诊断虚拟仿真实训室,也称“中医诊断舱”。利用VR技术,模拟中医诊断过程,为医学生提供诊疗所需知识、经验和方法,启发医生思维,辅助医生诊断,实现了中医诊断数字化教学。二是中医经典智能实训室。打造中医经典教育“智能+”,可实现远程门诊带教,打破空间限制,提供真实临床环境,为学生走上临床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是方剂教学“领雁计划”实验室。在传统中医方剂学课程中加入方剂学科研探索,学生通过实验直观体会现代药理、化学、制剂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方法。四是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群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教学、科研、科普参观为一体,搭载古今观天设备,能够为师生直观地呈现中医“天人相应”理论中蕴含的宇宙观。

“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平均达98%以上。”唐志书说,近年来,学校本科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工作对口率高,进入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就业占比超60%,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医药卫生行业发展输送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宣传部出品

来源 | 招生与就业处

排版 | 王安雨

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育教学诊断性评估顺利结束

重要!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报考指南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召开第三临床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 干部任免宣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