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是献给建国十周年的礼物,1959年10月,是新中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为了迎接十周年的庆典,在北京修建了十个建筑。其中,人民大会堂就是这十大建筑之首。

其实,一开始的构想,只是想修建一栋万人大礼堂而已,但恰逢十周年庆典,大礼堂也被定为建国十周年的庆典礼物,并且地位被提升到第一的位置。因此,当初“万人大礼堂”的一个简单构想,显然就需要进行修改了,修改之后的方案,就是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人民大会堂”。

不得不说,大会堂的位置很不错,坐落在天安门广场的西面,整个占地面积有1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更是比故宫还大,故宫只有15.5万平方米,大会堂达到了17.18平方米。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持续攀升,以及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这人民大会堂自然也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大会堂有很多的厅室,譬如:万人大礼堂、宴会厅、金色大厅,以及35个地方厅等等。

在我们的印象中,福建厅似乎是出镜率最高的一个厅室,其实,和东大厅比起来,福建厅的出镜率还是有些逊色的。

东大厅,也叫“国宾会谈厅”,这个厅室的功能很重要,我国举办重大的外事活动,也是举办重要会议的地方。

东大厅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坐落在大会堂的二楼,因为在东面,故而也就被称之为“东大厅”。

整个东大厅的占地面积大约有1120平方米,南北长约71米,东西方向宽有17米,地面距离天花板吊顶水晶灯的高度,大约有个4.6米,一走进去,视野十分的宽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东大厅的两侧,分别是江西厅和黑龙江厅,在东大厅举行重大外事活动的时候,江西厅和黑龙江厅就作为贵宾的休息厅,以及诸多媒体记者专访的场所。

整个东大厅都是以淡红色作为主基调,大厅的地面上铺设着淡红色印花地毯,踩上去十分的柔软。整体的装饰风格是以枣红色作为主题,一走进东大厅,脑海里就会自动冒出这么三个字:真漂亮。

在东大厅的正中间,摆放着一组椭圆形的会议桌,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这一组桌椅撤掉以后,东大厅的面貌看起来就越发的宽敞大气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厅采用了我国很多传统的建造工艺,譬如藻井、滴水、瓦当等,这些传统的工艺,尤其是体现在天花板的建造当中。

下图是东大厅天花板上的水晶吊灯的近景,工艺十分的精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大厅的主墙面上的背景图也更换过, 之前是一幅名为《幽燕金秋图》的山水画,曾经是人民大会堂里面,最大的一幅国画艺术作品,该作品长约16米,宽3米,这幅画作出自于侯德昌先生之手。

如今,东大厅主墙面上的画作换成了《看山还看祖国山》,如下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幅青绿山水画也是大手笔,有17米长,高2.18米,描绘的是秦岭的大好风光,这幅用丙烯制作的画作出自于万鼎先生之手。

东大厅南北出口的位置,都放置着两架屏风,材质是花梨木制作而成,两架屏风上的双面漆画作品,描绘的都是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我们经常会在新闻联播里面,看到东大厅的身影,这里经常会举行很多重要的外事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1年的4月10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的飞机达到北京,这也是建国之后,首个来我国的美国团体。

当时,周总理就是在东大厅接见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这东大厅也见证了“乒乓球外交”的历史性时刻。

在东大厅里,周总理面对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说了这么一句话:“你们能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就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这次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关闭了长达22年隔绝的大门。周公在东大厅接见完美国的乒乓球员之后,基辛格后脚就秘密访华,住进了钓鱼台国宾馆。再然后,就是尼克松正式来我国访问,中美之间的关系也开始正常化了。

从东大厅弹起来的一颗小球,撬动了地球上两个大国的外交格局。

1972年9月25号,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我国访问,经过四天的谈判之后,9月29号的11:20分,《中日联合声明》在东大厅签订,这意味着中日两国正式恢复了正常的外交关系。

一次是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一次是对东亚格局的影响,东大厅都是历史的见证者。

后记

作为建国十周年的庆典礼物,人民大会堂真正的做到了完全“国产”,不管是设计、施工还是原材料等等各方面,都是咱们自己完成的。

1958年10月,人民大会堂正式动工,于1959年9月正式竣工,这么一个浩大的工程,仅仅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而且,还能看出一个新生国度彰显出来的凝聚力和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