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萌仔妈!

孩子的“新脑子“就是好用,脑回路一弯一拐总能冒出很多意想不到的”灵感“,刷新大人的认知。

看了孩子脑洞大开的答题卷后,有位做老师的朋友直感叹:每个答案都在意料之外,但细看之下,这些答案,也好像本可以在情理之中。

01

每个孩子都有“料”

*请你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礼貌用语一改,直接从粗鲁蛮横,变成了咬牙切齿的威胁,气压都低了。

不只改变了语气,连角色定位都翻转了,直接从收保护费的小混混,秒变霸总。

难怪歌德要说:“决定一个人一生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间”。

看了小孩哥(姐)的“神来之笔”,我信了。

*爸爸和大黑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要表达爸爸的强壮、伟岸、形象高大?

但这大黑熊比爸爸大的不止一点点,算夸张了吧?

不过,还是低调一点,别被爸爸看见了,不然爸爸的脸色可能比较贴近大黑熊。

*鱼鱼鱼,还是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大概是一个傍水而生的孩子,每天吃鱼,就像北方吃面食,南方吃米饭一样,刻进灵魂里了。

不管烹饪方式怎么多变,万变不离其宗的是对鱼的“痴恋”。

*好大的包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不是可以大胆地猜想一下,长颈鹿叔叔是自己悄悄钻进包裹的呢?这得多大一个打包袋呀,包裹可能自己不会做这赔本买卖。

不过还弄错了收货人,这不管是谁寄的,肯定都得晦青肠子——这转运费贵哟,让人肉疼呀。

*花太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花老鼻子夸张了。

不过这是敌军的生化武器吗?

俗话说的好,”防人之心不可无“,尽信花不如无花,越是娇艳的花,越危险,太香的花,伤鼻子。

*雨一直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雨描绘得,我都有画面感了,小雨转中雨,中雨转大雨,大雨转狂风暴雨。

透过越来越密集的点,似乎都能感受到淋雨的人,从平静到暴怒的心理转变。

这条答题线上哪是字啊,全是意境!

所以,人生在世,没有一场雨是白淋的。

*猜猜我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人是三岁小孩呢?这还用猜?

猴是猴,熊是熊,兔是兔,这不就跟问爸爸的爸爸是什么一样简单吗?

前面的数字别挡道,空里爱谁谁,我说是谁就是谁,这不送分题吗?大人红笔一落,咋就成了送命题?

*有啥说啥

这仨孩子实诚,竟说大实话,不拐弯不抹角。

考的好像都会,答的好像都对,只是现实让一切设想都做了废。

会改行的孩子是懂及时止损的,果断且生猛,判断形势,快、准、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数据的孩子,好像看出了点门道,但“过门而不入‘,像是说了点啥,又啥都不屑于说,迫于考试压力,还是说一点点吧,但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判小明糖尿病的孩子,是懂克制和养生的,糖不能不吃,但糖不能多吃,否则就有三高之一缠上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

每个孩子都是颗独特的星

看了上面孩子们的可爱的答卷,你是否也像萌仔妈一样,会心一笑?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对世界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感知,有时大人的态度,是打击或包容,会造就孩子不同的成长状态。

詹青云以辩手身份,进入大众视野,总能在辩论场上给人留下“惊艳”的印象,看她旁征博引,或据理力争,或娓娓道来,又不时爆出一个好玩的梗。

那份从容和自信,像一路从 “花路”走过来的孩子。

可她却说自己的学生时代, “真不是学霸开挂的剧本”,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自己是老师眼里 “奇怪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在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时,提到一件儿时的事。

刚进入小学不久,妈妈去接詹青云放学,却接到了老师的投诉:全班只有詹青云没有学会从1写到10,作业写得最乱。

妈妈看了老师递过来的作业本,1在格子里,2超出格子,3更大些,作业本上呈现出来的状态确实是一片混乱。

妈妈也感到不解,不明白为什么詹青云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规规矩矩地把字写在格子里,但是仍然耐心地了解小青云的想法。

詹青云说,因为上课的时候老师专门讲过,“2比1大,3比2大,10最大”

妈妈听了女儿得理由,欣然接受了女儿对世界的理解可能与众不同。

但这种不同没有得到老师的接纳,老师始终认为,詹青云不仅学习慢,而且不听话,作业乱写,嘴里总说些文邹邹的话,很难对付。

詹青云觉得自己在老师心里的形象,笨拙又奇怪。

在学校这个现实世界了,小小的孩子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冰冷和排斥,总有人让她闭嘴,总要求她反思,迷茫和痛苦让小青云一下子懵了,不知怎么做自己,不知如何在这个不接纳她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以至于之后很长的一段成长时间中,都在修复和自愈。

孩子接触的世界就那么小,周遭大人的评价,真的会动摇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自我认知。

你看,小学时间过去那么久,这些经历却能记得如此清楚的,那一定是这些事对当时的小青云冲击力太大,那种难受钻进了心里的最深处,即使长大成人仍没有完全释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别用一根杆,衡量所有答案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兴趣,有自己的小世界,有自己感知世界的切入口。

虽然在有些场景下,会有统一的书面答案,但不意味孩子那些”不标准“的想法,就要被批判,被打击。

或许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世界有时也允许两种答案同时存在,只需要注意在不同场景中,选择适当的那种。

我们不能把孩子硬塞到一个模子里,虽然需要让孩子遵循社会规则,但也需要尊重和支持他们的独特的思考方式,不然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就被打压没了。

给孩子留条”轨道“,按照自己的方式和节奏去探索世界,孩子的潜力才能被发挥出来,这才是成长最终的意义。

你还看过哪些可爱的答案呢?欢迎留言分享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